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其他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9 题号:1035664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

宋·刘过

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数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渚。想雁信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憔悴。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击筑悲歌,酒酣箕踞。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更忍对灯花弹泪?唤起杜陵风雨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弹铗:铗,剑。《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靠在柱子上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尝君得知,吩咐总管给他鱼吃。②杜陵:指杜甫,他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又《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上片开头三句写“西来”途中的情景,“几番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相加,也暗含词人羁旅漂泊的艰辛。
B.词人希望鸿雁作使传递书信,可是家乡遥远,音信全无,更令人生出韶华已逝,功业未建的无限感慨。
C.下片首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委婉地写出了自己功业无着落的现状,又引出了对当年豪情壮志的回忆。
D.“词之言情,贵在其真”,从下片看,这首词像是写给一位朋友,倾吐郁郁衷怀的,所以真情毕露,挥洒无余。
2.本词运用了多种抒情方式,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

林 逋

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黄色酒舍归。

鱼觉船行沉草岸,犬闻人语出柴扉。

苍山半带寒云重,丹叶疏分夕照微。

却忆清溪谢太傅,当时未解惜蓑衣。


〔注〕谢太傅,东晋时隐居刻溪的谢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秋天湖水水位回落时节蟹大膏肥,巧妙交代了拜访黄公酒舍的原因。
B.第二句“归”字前承“过”字,后启颔、颈两联对归舟所见湖西黄昏美景的描写。
C.第三句写鱼儿察觉行船沉入水草,表达对鱼儿拒人千里之外行为的憎恶之情。
D.第七、八句用典,通过自己当年不解东晋谢安隐居来表现而今隐居山水之乐。
2.诗歌第四句“犬闻人语出柴扉”看似平淡,实则有趣味,请简要赏析。
2020-02-02更新 | 4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2.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2019-12-29更新 | 4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

陈瓘

身如一叶舟,万事潮头起。

水长船高一任伊,来往洪涛里。

潮落又潮生,今古长如此。

后夜开尊独酌时,月满人千里。


[注] ①陈瓘:北宋朝廷谏官,因正直不苟得罪奸臣屡遭贬逐,此词作于被贬途中。
1.词人用“一叶舟”行驶于“洪涛”中比喻人生,表明人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2.对本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字数看,“卜算子”词牌在词中属于“中调”。
B.上下阕之间,折射了人生遭遇必然的因果联系。
C.本词意境壮阔悲凉,字里行间透出诗人的无奈。
D.全词语言朴实晓畅,然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
3.赏析画线句中运用“独”和“满”的表达效果。
2019-11-18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