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李清照(1084-1155)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1 题号:10428284
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情感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里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确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一指,“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有书信来往的丈夫;二指,诗人流落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被金人占领的家乡。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和悲惨遭遇。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面词牌名、作者名依次全对的一组是 ( )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③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⑤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A.水调歌头毛泽东雨霖铃苏轼清平乐李清照扬州慢柳永忆江南张志和西江月范仲淹
B.沁园春柳亚子扬州慢柳永如梦令张志和雨霖铃姜夔渔歌子白居易浣溪沙辛弃疾
C.念奴娇郭沫若水调歌头李清照清平乐辛弃疾西江月苏轼渔家傲范仲淹浣溪沙张志和
D.沁园春毛泽东雨霖铃柳永如梦令李清照扬州慢姜夔渔歌子张志和西江月辛弃疾
2016-07-08更新 | 57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列对典故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当权者切勿草率出兵。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C.“东篱把酒黄昏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暗含陶渊明东篱采菊的典故,在写离愁外也寄托了自己清高、淡泊的志向。
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由北向南,词人北人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触发了词人的孤苦漂泊之感。
2019-09-05更新 | 8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声声慢》两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片做铺垫。
B.“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己。“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
C.“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
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人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2021-11-12更新 | 1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