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其他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2 题号:1078224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秦楼月

【宋】向子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向子(1085—1152),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南宋初,他曾率潭州军民抵抗金兵。后因上章反对与金使议和,被迫辞职。②乾龙节:指农历四月十三日,北宋钦宗皇帝的生日。
1.词从长度上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本词属于______。用语上贯穿下阕的核心意象是_________
2.古诗词有化抽象为具体的表现手法,但在每个作者的笔下又有不同的表现。比较下面两句词在表达特点上的异同。

(1)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9-20高一下·浙江宁波·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张仲隆快目楼壁

刘仙伦①

天上张公百尺楼,眼高四海气横秋。

只愁笑语惊阊阖②,不管栏杆犯斗牛。

远水拍天迷钓艇,西风万里入貂裘。

面前不着淮山碍③,望到中原天尽头。


[注]①刘仙伦,吉州庐陵(今江西古安)人,南宋人、布衣终生。②阊阖,天门,天宫。③淮山,淮南的山。宋、金以淮河为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贯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挟风带雨之笔横空而来,极写快目楼的巍峨形势,壮气横溢,为后面具体抒写铺垫蓄势。
B.颔联虚实结合写登楼游目欢笑恐惊天,却不知栏杆已冲霄汉。一“愁”字生动写人惊奇之感。
C.颈联从视觉和触觉角度进一步写楼之高峻,以浪涛钓艇的远景和飓风透骨的触感衬托高楼之威势。
D.尾联写诗人既登高楼,便觉区区淮山不可障目。一“望”字与陆游诗“中原北望气如山”情感相似。
2.有人评论本诗外豪放.内深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19-04-04更新 | 6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杏花天·清明

【南宋】史达祖

软波拖碧蒲芽短。画桥外、花晴柳暖。今年自是清明晚。便觉芳情较懒。

春衫瘦、东风翦翦。过花坞、香吹醉面。归来立马斜阳岸。隔岸歌声一片。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前两句写景由近及远,词人以画桥为参照点,眼前足柔波碧绿,蒲芽尚短;远处则花儿盛开、柔柳披拂。
B.上片后两句词人由对眼前之景的描写过渡到主观感受陈述: 想是因为今年清明节气较晚便,使觉花事嫌“懒”。
C.下片前两句写春风尚带寒意,马上的词人“春衫”单薄,感觉有些冷;但行经花坞时,被风中的花香熏醉。
D.下片后两句写远道“归来”的词人驻马河岸,望着夕阳西下的河对岸,烟柳画桥中,只听得笙歌一片。
E.本词描绘的足清明时节色彩明丽之景,但在这样的情境中,骑马“归来”的词人内心却充满落第的惆怅。
2.请具体分析本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并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8-04-11更新 | 7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岳阳楼

刘仙伦

八月书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

水声轩帝钧天乐,山色玉皇香案烟。

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

东南无此登临地,遣我飘飘意欲仙。

1.下列对词作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了一幅优美而又辽阔的画面,仰视雁飞长空,俯视历历晴川。
B.颔联描绘洞庭湖的浩瀚,耳闻湖水巨大声响,目见湖山晴霭,若隐若现,让人浮想联翩。
C.颈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孤云与大舶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人以视觉上强烈的的冲击。
D.本诗境界开阔,气象雄浑,构思清晰,飘逸之至。描写手法十分独到,令人叹为观止。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8-11-10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