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语 > 一般词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3 题号:111406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说课的兴起,应归功于大学教育理念和制度的探索创新。在以往的文学教育中,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者虽不至于分疆而治,但很难做到         。小说课却几乎         地实现了三者的交叉融合。讲授者的初衷虽不是讲成小说史,但在选讲经典篇目时,已无形中完成了类似文学史的筛选工作。课堂上对具体作品的         ,时刻要求讲授者兼具文学批评的眼光和文学理论的修养。也就是说,讲授者实际上身兼小说家、批评家和教育者等多重身份。(               )

在后续的传播中,小说课所       的文学趣味、观念和立场,对大众的文学解读、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可能产生的影响,难以估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小说课的兴起密切关联着文学生活的变迁。

在当下的文学生活中,小说课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是小说彰显独到眼光、丰富批评类型的作用。小说可作为特殊形态的文学批评,乃是作家对作家的批评,这些批评文学未必都能达到“大师的批评”的理想境界,但至少都别开生面,引人入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亲密无间       自然而然       解读       彰显
B.亲密无间       大势所趋       阐明       彰显
C.形影不离       大势所趋       阐明       体现
D.形影不离       自然而然       解读       体现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小说课的接受对象扩展至读者大众时,他的表现形式也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
B.当小说课的表现形式从整理出版到口头讲授时,他的接受对象也从学生听众扩展至读者大众。
C.当小说课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时,他的接受对象也就从学生听众扩展至读者大众。
D.当小说的接受对象从读者大众到学生听众时,他的表现形式也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
3.下列引号的运用,与文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上签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
B.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无论内容多么广泛,都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的是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他平日里喜欢占各种人的小便宜,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为好。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贵族子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它们的重要性也大致是按此次序排列的,最前面的最为重要,但学习的       倒可能是相反的。

如果说“书”“数”是学认字、写字和算数的初级教育,“射”箭和“御”车则主要是为了锻炼体能和练就武艺,而“礼”“乐”则是整个教育的核心。其中“礼”主要是有关伦理、政治、历史等方面的教育,而“乐”则包括音乐、舞蹈、诗歌等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重要的是,学习这些技艺并不是为了拥有谋生的一技之长或者挣钱发达的手段,而是以人本身的完善为目的的。所以,我们在各种技艺中要保持某种平衡,(            ),对于那些次要的技艺,不能过分地去追求完善,尤其是当它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完善的时候。

例如,亚里士多德就对过分精通长笛         。只是娴熟于某一乐器而并不能完整地欣赏音乐以至文化,那只能是         。古代奥林匹克竞赛对“专业运动员”闻所未闻,那时所有的竞技都是业余的。不仅体育竞技是业余者参加的,诗歌、悲剧的竞赛也是业余的。

“人文”的教育所追求的理想是博大、优雅和完整,因为人是完整的,世界是完整的,人不能片面地     自己,不能物化,“君子不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次序          不以为意        奇伎淫巧          撕裂
B.秩序          不以为意        雕虫小技          割裂
C.秩序          不以为然        奇伎淫巧          撕裂
D.次序          不以为然        雕虫小技          割裂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要分清次要的技艺和主导的技艺
B.要分清主导的技艺和次要的技艺
C.次要的技艺和主导的技艺要分清
D.主导的技艺和次要的技艺要分清
2021-06-23更新 | 7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720日,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表决通过,同意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再加入“更团结”。“更团结”,简短_______________的三个宇,因为和“更快、更高、更强”连在一起构成了新组合,就有了不寻常的意味。这三个字为奥林匹克格言注入新的内涵,增强了其生命力和凝聚力,激励和鼓舞着全世界更好地面对后疫情时代。

1913年“更快、更高、更强”被正式写入《奥林匹克宪章》,到今天已逾百年。在百年历史与人类汗水的_______________与熔铸中,这句格言早已_______________,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鼓舞着一代又一代运动健儿顽强拼搏、不断突破。而在体育之外的各个领域,它同样深入人心,成为激励人们翻越“山丘”、追求卓越事业与人生的精神旗帜。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如果说“更快、更高、更强”彰显的是一种敢于挑战、不断超越、勇攀新高的竞技精神,那么“更团结”则体现的是一种风雨同舟、心手相连、_______________的人文精神。

奥运会是象征友谊与和平的体育盛会,“更团结”也体现了其创办初衷。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1892年提出恢复奥运会建议时,希望以体育盛会的形式打破种族、民族和国家的界线,让团结、和平、友谊、进步成为世昦的主流。如今,新格言加深并契合了这一理念,奥林匹克格言适应了我们的时代,也鼓舞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价值观丰富发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寻常     磨炼     家喻户哓     砥砺前行
B.普通     淬炼     耳熟能详     共克时艰
C.寻常     淬炼     家喻户哓     共克时艰
D.普通     磨炼     耳熟能详     砥砺前行
2.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部分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D.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格言契合并加深了这一理念,使奥林匹克格言适应我们的时代,也鼓舞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价值观丰富发展。
B.新格言加深并契合了这一理念,奥林匹克格言适应了我们的时代,也促使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价值观丰富发展。
C.新格言加深并契合了这一理念,使奥林匹克格言适应我们的时代,也促进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价值观丰富发展。
D.新格言契合并加深了这一理念,使奥林匹克格言适应我们的时代,也推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价值观丰富发展。
2021-11-29更新 | 247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余光中的影响力有目共睹,他在华语世界的接收频道上     ,盖因其作品早溢出文学圈子,进入到         的文化层面,特别吻合国人的审美习性。“他手握五彩笔,醇圆丽隽,     ,有汲古润今的巧慧创设,也有融西再造的自主功力,多种涵泳浃洽,终成阳春与下里咸宜的格局”。

余光中对语言调度有着高度的灵活性。正如他在散文集《逍遥游·后记》中说道:“我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来构造它的美感。”无论是文字的排列、延伸,抑或语法的倒装、易位,还是修辞的各种变格,他都能逞才使气,达到一种堪称信手拈来、    的境地。中国古典诗词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辞格资本,名目繁多:有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织如“列锦法”——“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有颠倒文法顺序的“易位法”——“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等。(       ),时时花样翻新,令人目不暇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独占鳌头     共识     金声玉振     左右逢源
B.超群绝伦     通识     金科玉臬     面面俱圆
C.独占鳌头     通识     金声玉振     面面俱圆
D.超群绝伦     共识     金科玉臬     左右逢源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B.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C.“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D.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除了创造性发展这些丰厚的辞格外,他还深谙它们的用法。
B.余光中不仅深谙这些丰厚的辞格的用法,且多有创造性发展。
C.余光中虽然深谙这些丰厚的辞格的用法,但多有创造性发展。
D.这些丰厚的辞格的用法多有创造性发展,虽然被余光中深谙。
2022-01-14更新 | 2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