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1 题号:1137485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岁歉馑,其家虽给,而每饭不过一器,岁丰乃复。或问之,答曰:“四方病饥,独能饱乎?”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立诛之,寇亦引去。召为吏部郎中。后拜御史中丞。

李吉甫复当国,出为湖南观察使。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公绰曰:“朝廷谓吾儒生不知兵邪!”即请自行,许之。引兵渡江,抵安州,听以军礼迎谒。公绰谓曰:“公所以属鞬负弩,岂非兵事邪?若褫戎容,则两郡守耳,何所统一哉?以公世将晓兵,吾且欲署职,以兵法从事。”听曰:“唯命。”即以都知兵马使、中军先锋、行营都虞候三牒授之,选兵六千属焉,戒诸校曰:“行营事一决都将。”听被用畏威,遂尽力,当时服其知权。军出,公绰数省问其家,疾病生死厚给之。军中感服曰:“中丞为我知家事,敢不死战!”故鄂军每战辄克。

元和十一年,为李道古代还,除给事中,拜京兆尹。方赴府,有神策校乘马不避者,即时搒死。帝怒其专杀,公绰曰:“此非独试臣,乃轻陛下法。”帝曰:“既死,不以闻,可乎?”公绰曰:“臣不当奏。在市死,职金吾;在坊死,职左右巡使。”帝乃解。以母丧去官。服除,为刑部侍郎,领盐铁转运使,转兵部,兼御史大夫。

改礼部尚书,以祖讳换左丞。俄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行部至邓,县吏有纳贿、舞文二人同系狱,县令以公绰素持法,谓必杀贪者,公绰判曰:“赃吏犯法,法在;奸吏坏法,法亡。”诛舞文者。其厩马害圉人,公绰杀之。或言良马可爱,曰:“安有良马而害人乎?”

太和四年,为河东节度。遭岁恶,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均。北虏遣梅禄将军李畅以马万匹来市,所过皆厚劳,饬兵以防袭夺。至太原,公绰独使牙将单骑劳问,待以至意,辟牙门,令译官引谒,宴不加常。畅德之,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

以病乞代,授兵部尚书,不任朝请。忽顾左右召故吏韦长,众谓属诿以家事。及长至,乃曰:“为我白宰相,徐州专杀李听亲吏,非用高瑀不能安。”因瞑目不复语,后二日卒,年六十八。太子太保,谥曰元。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八孔穆崔柳杨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
B.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
C.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
D.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负责对地方官员的监察之职。刺史制度在中国古代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B.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负责保卫京师和宿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为唐时朝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
C.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文武官员的选拔、任用以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D.赠,古代朝廷对死去的功臣或其先人追封爵位或官职。本文中的“赠”就是朝廷在柳公绰死后追封他为太子太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公绰体察底层疾苦。遇荒年歉收,他说百姓受苦挨饿,自己不能独自饱食,每餐饭不超过一碗;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均。
B.柳公绰遵守礼制法度。巡行邓县杀掉了舞文弄法者,因为他认为破坏法令罪行更严重;良马害人,杀掉良马。都体现了他遵守礼法。
C.柳公绰为人正直耿介。他任京兆尹时处死了一名神策军校,皇上恼怒他擅自杀人,没有上报,他说上报不是自己的职责,最终使皇上平息了怒气。
D.柳公绰对国家忠心耿耿。柳公绰一生任京兆尹、节度使、御史大夫、尚书等职务,治境安边,均有佳绩,他的忠心得到朝廷的认可。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立诛之,寇亦引去。
(2)畅德之,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
5.韩愈在《与鄂州柳中丞书》中高度评价柳公绰“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柳公绰有怎样的名将风范?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晤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早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诊。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锣诛求百计,不恤雕瘵,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褒割生人以求所欲。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久之,徒忠州刺史。入为司门员外郎,以主客郎中知制诰。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

(摘编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B.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C.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D.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对人称字,表尊敬。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考试者,称为“进士”。
C.陛下,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D.谥,即谥号,是对死去的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顾况是个自恃才华的人,而白居易未成年时写的文章就受到他的推崇赞许。
B.白居易心系百姓,直言进谏。元和四年,旱灾严重,白居易上书建议全免江淮两赋,赈救离散贫瘠的百姓。
C.白居易超越职权,遭受贬谪。白居易因第一个上书要求倾全力追捕刺杀武元衡的凶手而被贬为江州司马。
D.白居易随遇而安,得以善终。白居易被贬以后,寄托心志于佛道生死之说,若忘形骸;后又被启用,以刑部尚书致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
(2)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
5.白居易为什么反对李师道用私款为魏征的孙子赎故第?请简要分析原因。
2020-12-09更新 | 14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姚崇,字元之。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故事,天子行幸,牧守在三百里者,得诣行在。时帝亦密召崇,崇至,帝方猎渭滨,即召见,帝曰:“公知猎乎?”对曰:“少所习也。臣年二十,居广成泽,以呼鹰逐兽为乐。张憬藏谓臣当位王佐,无自弃,故折节读书,遂待罪将相。然少为猎师,老而犹能。”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崇知帝大度,锐于治,乃先设事以坚帝意,即阳不谢,帝怪之。崇因跪奏:“臣愿以十事闻,陛下度不可行,臣敢辞。”帝曰:“朕能行之。”崇乃顿首谢。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时议者喧哗,帝疑,复以问崇,对曰:“昔魏世山东蝗,小忍不除,至人相食;后秦有蝗,草木皆尽,牛马至相啖毛。今飞蝗所在充满,加复蕃息。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一不获则流离,安危系之。且讨蝗纵不能尽,不愈于养以遗患乎?”帝然之。黄门监卢怀慎曰:“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愿公思之。”崇曰:“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蝗害讫息。魏知古,崇所引,及同列,稍轻之,出摄吏部尚书。时崇二子在洛,通宾客馈遗,凭旧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帝召崇曰:“卿子才乎,皆安在?”崇揣知帝意,曰:“臣二子分司东都,其为人多欲而寡慎,是必尝以事干魏知古。”帝始以崇私其子,或为隐,微以言动之。及闻,乃大喜,帝于是爱崇不私而薄知古,卒罢为工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姚崇宋璟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
B.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
C.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
D.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顿首”即磕头,古代跪拜礼之一。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B.“开元”有开国之意,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开元四年即开国四年。汉武帝即位后,在年数之前加上有纪念意义的名号,是为中国古代年号之始,此后形成制度。
C.“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每部的最高长官称为尚书。
D.“东都”一般指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东汉班固曾写《两都赋》,两都即东都洛阳,西都长安;本文中的东都就是指洛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崇有抱负,文武双全。姚崇少年时就学习打猎,能呼鹰逐兽,是出色的猎师;长大后,在张憬藏的鼓励下改变少时的志向专心读书。
B.姚崇有才能,得到重用。唐玄宗在狩猎中召见姚崇,并以天下事咨询于他,姚崇应对如流,不知疲倦,玄宗当即任命姚崇担任宰相来辅佐自己。
C.姚崇有担当,一心为民。开元四年山东蝗灾,姚崇担心蝗虫会吃尽百姓粮食,主张坚决灭蝗救人,并愿意承担可能带来的祸殃。
D.姚崇很诚实,坦荡无私。在皇帝故意打听他儿子情况时,姚崇毫无隐瞒,直陈儿子为人贪欲而少节制,并不袒护儿子的缺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天子行幸,牧守在三百里者,得诣行在。
(2)魏知古,崇所引,及同列,稍轻之,出摄吏部尚书。
2021-10-21更新 | 7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完成下面小题。

①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②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则反相贼害,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③尧之时,小人共工、雕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⑤嗟呼!兴亡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取材于欧阳修《朋党论》)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自然之                    理:规律、道理
B.或利尽而交                    疏:疏远
C.则同心而共                  济:成功
D.然而后世不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诮:责备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当同利之时                                           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B.尽解党人释之                                        庄宗受藏之于庙
C.渐起朋党                                           感吾生行休
D.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为国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后汉献帝的时候,把天下名士都抓捕囚禁起来,并监视他们中的“党人”。
B.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德行高洁之士),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
C.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
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没有谁能比得上汉献帝。
D.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为君主的可以作为借鉴了。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不讳言朋党,指出朋党有原则的区别,正面指出朋党客观存在,争取立论的主动性。
B.文章举例详实,写得不枝不蔓,中心突出,有理有据,剖析透辟,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C.文章末尾,作者总结历史,请求君主纳谏,用君子之真朋退小人之伪朋,以使国家兴盛起来。
D.文章语言骈散互用,长短结合,融叙事、描写、议论为一体,洋溢理性的光芒和思辨的智慧。
5.(1)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文章第三段是如何围绕此观点展开论述的?
2023-01-26更新 | 1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