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16 题号:1166659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年三十五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倘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然亦卒不行。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鬻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①五羖:特指春秋时有贤才的大夫百里奚。《史记·秦本纪》:“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羖:公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三十五/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B.年三十五/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C.年三十五/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D.年三十五/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是古代官职名或者爵位名,地位在卿之下、士之上,后来成为悬壶行医者的称呼。
B.丰镐位于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是西周王朝的国都,作为西周的首都沿用了近三百年。
C.大司寇是在春秋时期宋、鲁等国设置的官职,鲁国的大司寇掌狱讼、刑罚,兼理国政。
D.摄的意思是代理、兼职。长官兼理部属职责,低级官员代行较高职权,均可称为“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博学好礼,年轻时就很有影响。鲁国的大夫孟釐子认为孔子以后一定会才德显达,临死时就嘱咐他的儿子一定要去跟从孔子求学。
B.孔子志向远大,很想恢复周朝礼制。公山不狃反叛季氏时派人来召,孔子很想应召前去像文王、武王一样,在东方建立一个典礼完备的周。
C.孔子才胆过人,参政短期政绩卓异。他杀了扰乱国政的大夫少正卯给,参政三月,百姓就遵守礼法,出现了道不拾遗,宾至如归的大治景象。
D.孔子幽默风趣,不怕别人嘲笑自己。他听了郑人描述他的样貌,笑着说,样貌虽然描述不像,但说我像只失去主人家的狗,那可真对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
(2)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5.孔子欲接受公山不狃的征召时,子路为什么阻止?阻止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

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汉中地。

武王立,逐张仪、魏章,而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秦使甘茂攻韩,拔宜阳。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游腾为周说楚王曰:“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今秦,虎狼之国,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仇犹观焉,故使长戟居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且夫周岂能无忧其社稷哉?恐一旦亡国以忧大王。”楚王乃悦。

秦武王卒,昭王立,樗里子又益尊重。

昭王元年,樗里子将伐蒲。蒲守恐,请胡衍。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夫卫之所以为卫煮以蒲也今伐蒲入於魏卫折而从之线河之外而无以取煮强也并卫於魏魏强。魏强之日,西河之外必危矣。且秦王将观公之事,害秦而利魏,王必罪公。”樗里子曰:“奈何?”胡衍曰:“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卫君。”樗里子曰:“善。”胡衍入蒲,谓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矣,其言曰必拔蒲。衍能令释蒲勿攻。”蒲守恐,因再拜曰:“愿以请。”因效金三百斤,曰;“秦兵苟退,请必言子于卫君,使子为南面。”故胡衍受金于蒲以自贵于卫。于是遂解蒲而去。

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

(节选自《史记·樗里子列传》)


注释:①知伯:春秋中期晋国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晋悼公霸业复兴的最大功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卫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蒲入於魏/卫必折面从之/魏亡西河之外面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卫於魏/魏必强/
B.夫卫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蒲入於魏/卫必折而从之/魏亡西河之外/而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卫於魏/魏必强/
C.夫卫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蒲入於魏/卫必折而从之/魏亡西河之外面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卫於魏/魏必强/
D.夫卫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蒲入於魏/卫必折而从之/魏亡西河之外/而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卫於魏/魏必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惠王:即秦惠文王的溢号。谥号是帝王、将相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品德修养,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B.丞相:中国古代官名,秦朝时分设左右两相。中国古代“以右为尊”所以“右丞相”也一直是历代朝廷的主相。
C.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的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社稷后来“社稷”就借指国家。
D.南面:古代堂上以坐北朝南为尊,天子或诸侯面见臣下,皆面南而坐。后泛指居于尊位。本文表示胡衍将受到卫人的尊重。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樗里子战功卓著。他一生征战无数,伐曲沃取城入秦;伐赵国俘赵将庄豹;攻楚,则取汉中。
B.樗里子带兵入周时,周王率领士卒到城外迎接,态度非常恭敬,这引起楚王的不满,对周王大加责备。
C.伐蒲时,胡衍劝阻樗里子,他认为攻蒲害秦而利魏,会被秦王治罪,樗里子听从他的劝说放弃攻蒲。
D.先秦时期,各国之间相互征伐,游说之风盛行,本文中的说客游腾解了卫国之围,胡衍解了周国之困。
4.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
(2)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
2019-03-08更新 | 8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将攻爰戚及亢父,先登,迁为五大夫。其后,从公攻秦军,遂至咸阳,灭秦。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封参为建成侯。从至汉中,迁为将军。从还定三秦,击诸侯,及项羽败,还至荥阳,凡二岁。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大破之,生得魏王豹。取平阳,尽定魏地……与汉王共破项羽,而参留平齐未服者。项籍已死,天下定,高帝以参为齐相国。以高祖六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号曰平阳侯。参之相齐天下初定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盖之,府中无事。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至朝时,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联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懿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参之相齐/天下初定/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B.参之相齐/天下初定/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C.参之相齐/天下初定/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D.参之相齐/天下初定/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或功臣时,把符节剖分为二,帝王与诸侯各执一半,以示信用。
B.食邑,即采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也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黄老,黄帝和老子的并称,后世道家奉为始祖;亦为黄帝、老子之学合称,是华夏道教之渊薮。
D.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褒奖性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深受信任。汉高祖做沛公开始起事时,曹参以近侍随从的身份跟随高祖;萧何临终前,萧何向孝惠皇帝刘盈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B.曹参虚心好学。任齐相国时,他召集当地读书人,询问安抚百姓的办法;听说盖公精研黄老学说,诚心相邀,求教治国方略。
C.曹参文武兼能。秦时他做狱掾,是县里有名望的官吏;为齐国丞相九年,齐国安定;他英勇善战,双方交战中曾率先登城。
D.曹参善于识人。他宽容属下的小过;选用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为丞相属官,斥退苛求言语文字细微末节、一味追求声誉的官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
(2)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曹参为西汉王朝建立作出的卓越贡献。
2021-11-19更新 | 11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谁全之?

——节选自《留侯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罪B.郑伯肉袒牵羊以     迎接
C.养其全锋而待其   疲敝D.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最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能下人者                                     貌恭不心服
B.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况草野无闻者欤
C.不如善遇之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D.非子房谁全之                                 还也
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争一触即发之际,项伯夜访张良,劝他离开,是因为他和张良一向友好,以此次告密来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使迫在眉睫的战争忽然出现了转机。
B.为使论点具有说服力,苏轼广征史实,引用了勾践和郑伯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阐明了隐忍的重要性,为下文进一步阐明张良能忍而助高祖成就帝王之业张本。
C.苏轼认为圯上老人并非世人认为的鬼怪,而是秦代有远见卓识的隐居君子,他的出现,真正的用意也不在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试一试张良的隐忍度。
D.刘邦采纳了谋士张良的建议,热情款待项伯并约为“婚姻”,另针对项羽慕虚名的思想弱点,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诈称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的缘故,成功赢得了项羽的许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2020-07-01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