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段 > 简明、连贯 > 情境补写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 题号:11724707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1955年怀仁堂举行的元帅军衔及勋章授予典礼上,林彪位列十大元帅第三位(虽然本人未到场),①_________。纵观林彪的一生,其成功,②___________;其失败,只是政治上野心膨胀的结果。军事上,他战功卓著。在长征、抗日战争,尤其是解放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③_______________。所以位高权重,成为党内的二号人物。其后期的失败,主要是政治上与中央相左,甚至妄图达到自己篡党夺权的目的。给党和国家在国内外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恶劣影响。从这个角度看,林彪一生也没能超越自己的老师聂荣臻和叶剑英。
【知识点】 情境补写解读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育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美术教育,一种是审美教育,后者大体可以涵盖前者。审美教育不仅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素养的培育,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审美教育;不仅包括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教育,也包括各种审美实践场景中的艺术技巧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审美价值观塑造等。美育的整个过程与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与现实中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文化是美育的底色,文化精神是美育的灵魂。如果忽视了文化精神的培养,美育就是不完整的。欣赏人类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美学蕴含,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史和艺术史知识,联系艺术作品产生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许多困难和障碍就会水到渠成。比如,①_________,必须掌握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要联系宗教精神来赏析;我们欣赏中国绘画,其空间留白、用笔运意、墨彩浓淡等,无不浸润着中华文化的精神意境,如果不了解中国绘画中计白当黑、浓淡生趣、意境天成等艺术手法和精神追求,就很难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神韵。②_________。从孔子论《诗》的兴观群怨开始,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就将个人情志的抒发与社会风俗民情的描摹乃至现实政治的讽喻结合起来,儒家诗教传统深深地影响了诗歌的发展,阅读各个朝代的诗歌,都需充分考虑诗人共同秉持的基本价值观念,才能体会诗中比兴寄托所表达的种种意味,才能明白诗句所传达的哀怨悲欢的情感。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涵盖B.密不可分C.水到渠成D.乃至
(2)请根据文段材料,给“审美教育”下一个定义,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准确、简明,不超过40个字。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2-07-28更新 | 81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2】根据下面语段内容,在横线处补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语意连贯,表述恰当。每句不得超过10个字。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读薄”与“读厚”,虽然有着相同点,比如都要聚精会神、一以贯之地读,都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思考着读等等,但_______________。从取向上说,“读薄”偏重于求深度,“读厚”则____________;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读薄”的过程,其实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达事物本质的过程;“读厚”的过程,其实就是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架构知识网的过程。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__________,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2016-11-18更新 | 7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普希金盼望着自由,但他却遭到沙皇的流放;他是沙皇的对立面,后来却被沙皇摆到宫廷御侍的位置上;他同情十二月党人,但却离不开沙俄的土壤。所以,他可以致大海,却难以融入大海:他不是大海!以此,他选择的大海的意象,既有风暴的喧响,又有静寂的荒漠之乡,恰好也是普希金性格的两面性:对自由的追求、对反抗的徘徊。

曹操展示着雄才大略。面对失色的河山,他一步步让它焕发新颜;面对涂炭的生灵,他从心里渴望改变;他没登基帝位,却在权利角逐中将大权尽握指间。所以,他有了东临碣石的机缘,可以在海边歌以咏志他就是一片大海,太阳和月亮都在他的手中,日月星辰都在他的胸中:他自己成了无际的宇宙,天地万物都只是他的陪伴。

普希金呼唤大海,既是伟大,又是可惜。普希金借人物写大海,确实也选择了当时社会的杰出代表;他诗中的拿破仑、拜伦,让人只遗憾那英雄已去、大海无计。曹操观赏大海,既有海阔,更有天高。曹操是借景物写大海,所选之景确实不愧为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在他诗中的大海,则是英雄正起、

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话确实道出诗人以至文人墨客的共性。不过,山海本无区别,而人之情之意则各不一样。这就是普希金与曹操写海的诗的意象区别之根本。诗之各不一样,。这情意,除了地位不一样的因素,关键还在于各人心中塑造的宇宙——取决于各人心中那片天。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在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参照例句仿写一个句子。
马克思   恩格斯   毛泽东   林觉民   鲁迅   司马迁
例句:曹操就是一片大海,太阳和月亮都在他的手中,日月星辰都在他的胸中:他自己成了无际的宇宙,天地万物都只是他的陪伴。
3.根据文中信息,概括普希金《致大海》与曹操《观沧海》中“大海”意象的不同。
2023-06-26更新 | 1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