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语 > 一般词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难度:0.85 引用次数:67 题号:1172627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安塞,位于陕北高原的边缘,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牧猎文化的结合部,也是金戈铁马、频频征战之地,有“上郡咽喉”之称。多民族的融合与交流、血与火的代价孕育出了这里______的腰鼓文化。腰鼓的产生与发展和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及民情习俗______。相传秦汉时戍守长城的边卒,把腰鼓同刀枪、弓箭一起作为战斗必不可少的装备。慢慢地,腰鼓表演逐渐发展为当地民众祈求神灵、祝愿丰收、欢度节日时的一种民间风俗。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腰鼓只是秧歌中的一种表演类别。70年代末期,(       )。1986年12月,央视举办的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上,由安塞腰鼓手为主组成的演出队首次将节目直接叫成安塞腰鼓,此后又在我国许多次大型的国家庆典上出现。就这样,安塞腰鼓走出了农家院落,走出了秧歌队,逐渐成了和秧歌______的民间艺术形式。如今,安塞腰鼓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民间舞蹈形式,其磅礴的气势,精妙绝伦的表演,让人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独一无二       息息相关       相提并论       叹为观止
B.鹤立鸡群       休戚相关       旗鼓相当       高山仰止
C.独一无二       息息相关       旗鼓相当       高山仰止
D.鹤立鸡群       休戚相关       相提并论       叹为观止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在地方舞台上可以看到单独编排的腰鼓节目
B.地方舞台出现了腰鼓单独编排成的文艺节目表演
C.已将腰鼓文艺节目单独编排,在地方舞台上表演
D.腰鼓被单独编排成文艺节目,出现在地方的舞台上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安塞腰鼓手为主组成的演出队首次将节目直接叫成安塞腰鼓,此后又在我国许多次大型的国家庆典上出现。
B.以安塞腰鼓手为主组成的演出队首次将节目直接叫成安塞腰鼓,此后安塞腰鼓又多次出现在我国大型的国家庆典上。
C.主要由安塞腰鼓手组成的演出队首次将节目直接叫成安塞腰鼓,此后在我国大型的国家庆典上安塞腰鼓多次出现。
D.由以安塞腰鼓手为主组成的演出队首次将节目直接叫成安塞腰鼓,此后安塞腰鼓又在我国许多次大型的国家庆典上出现。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为避免节日期间蔬菜价格大幅波动,市政府启动了临时价格       机制,稳定春节期间全市蔬菜价格。
②图书市场上部分作品从内容、写作手法到包装、宣传都极力媚俗,为文学界乃至许多读者所        
③真正的        ,必然是当朋友的尊严受到侵犯时能为他挺身而出,而不是退缩在某个角落。
A.干预       不齿       义气B.干预       不耻        意气
C.干涉       不齿       意气D.干涉       不耻        义气
2019-02-22更新 | 81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我国传统政治伦理一直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诚信是治国安邦的基本要求,诚信与礼义合治国家,不仅可以赢得本国的民心,而且可以使其他国家的老百姓慕名而归。先秦诸子百家都关心和认同“信”的观念,儒家关切尤甚。【乙】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范畴,构成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丙】传统社会能够基本做到和谐相处、交易有序、守望互助、团结友爱,都拜赐于儒家之信的观照和浸润。信,不仅是传统社会坚守的伦理准则,更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行为规范,甚至被不少国人奉为圭臬。同时,信也是全世界都能够接受和必须遵守的最低限度的伦理道德原则。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慕名而归B.拜赐C.不可或缺D.圭臬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2020-09-02更新 | 43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杭州西湖边景观近期提升改造,湖边移栽7棵柳树并换种成月季花一事引发争议。“西子湖边杨柳枝,千条万绪尽垂丝”。有柳树,才是印象中的西湖。树不能言,却道尽了文化与历史。

此次,西湖掘柳让很多人__________地想到了去年的“广州伐榕”。2021年5月,广州滨江西路区域有棵大榕树疑遭砍伐,一篇《我用什么把你留住,珠江两岸大榕树?》在网络__________,引发广州市民的热议。随后针对此事,广州市林业和国林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说明称,该路段共有33棵榕树,只于5月18日抽疏迁移细叶榕5株,其余榕树都予以保留。

西湖的柳,情意绵绵、依依不舍;广州的榕,盘根错节、傲首云天;武汉的樱,浅浅匀红、拨云睹日……简单的意象,却是深邃的文化符号与文化烙印。它们的身上,有凡人的生活印记,有诗人投注的情感,有延绵千年的文化气息。挪几棵树,多大点事,有什么__________呢?持这种思维的人不明白,树不只有自然的生命,也是作为历史、文化、生命符号而存在的。也许,“西湖掘柳”和“广州伐榕”,将在日后被证明是不算太美丽的误会,但误会背后,使我们却读懂了城市治理的隐患,看到了市民留住文化遗存、守住文化根脉的担忧。西湖的柳,就如同很多古已存在的标志性事物一样给市民们提供了一种文化的秩序感和安心感。那么,就像网友期盼的那样,对西湖这个全球闻名的知名景点,管理者决策尤需谨慎,通过社交媒体、大众媒体事先和市民游客进行说明、解释,这并不是难事,不要等到市民游客有情绪了再__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约而同     流传     大惊小怪     亡羊补牢
B.不约而同     留传     大呼小叫     亡羊补牢
C.不期而遇     留传     大惊小怪     将功补过
D.不期而遇     流传     大呼小叫     将功补过
2.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恰当的修改。
2022-09-22更新 | 2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