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9 题号:1184578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定国诗集序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所至穷山水之胜,不以厄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乌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眊眊:昏乱,糊涂。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死岭外       特:特别B.不以厄衰老改其度       穷:困窘。
C.其敏             畏:敬服。D.饮酒不             衰:减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乘月             临清流赋诗
B.定国不我怨             臣死不避
C.又病止酒             既自心为行役
D.眊眊真一老农夫也       置杯则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情止于忠孝”的传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但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有否定之意,因而“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情酣畅。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赵清献公神道碑

苏轼

①公讳抃,字阅道,其先京兆奉天人。移充梓州路转运使,未几,移益。两蜀地远而民弱,吏恣为不法,州郡以酒食相馈饷,衙前治厨传,破家相也。公身帅以俭,不从者请以违制也,蜀风为之一变。穷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识使者,公行部无所不至,父老惊喜相慰,奸吏亦竦。

②神宗即位,擢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五年,成都以戍卒为忧。朝廷择遣大臣,遂以大学士知成都。然意公必辞,及见,上曰:近岁无自政府复往者,卿能为我行乎?公曰:陛下有言即法也,岂顾有例哉!上大喜。

③至蜀默为经略,兵民晏然。剑州民李孝忠集众二百余人,私造符牌,度人为僧。或以谋逆告,狱具,公不畀②法吏,以意决之。处孝忠以私造度牒,余皆不得死。茂州蕃部鹿明玉等,蜂聚境上,肆为剽掠。公亟遣部将帅兵讨之,夷人惊溃乞降,愿杀婢以盟。公使之曰:人不可用,用三牲可也。使至,已絷婢引弓,将射心取血,闻公命,欢呼以听。事讫,不杀一人。

④得越州。吴越大饥,民死者过半。公尽所以救荒之术发廪劝分而以家资先之民乐从焉。生者得食,病者得药,死者得葬。下令修城,使民食其力,故越人虽饥而不怨。

⑤熙宁三年四月,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杭人公,逆者如见父母。公薨,谥曰清献


【注】①神道碑:立于墓道前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 ②畀:交给、 交付。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破家相                                (2)杭人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不从者请以违制(       )
A.株连                 B.定罪             C.查获             D.对质
(2)公使之曰(       )
A.告诉          B.比方       C.商议       D.明白
3.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抄写在答题纸上并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公尽所以救荒之术发廪劝分而以家资先之民乐从焉
4.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穷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识使者,公行部无所不至,父老惊喜相慰,奸吏亦竦。
5.下列对第②段“上大喜”的原因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理成都戍卒之患有了最佳人选。
B.赵公与自己的执政理念不谋而合。
C.担心不合惯例遭拒却获赵公应承。
D.赵公的言语体现了对自己的忠诚。
6.结合第③段内容,分析赵公为政的特点。
2022-12-02更新 | 6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古者有喜则以                    ②余至扶风之明年
2.下面能够表明作者以“喜雨”命亭的原因的一项是(     
A.百姓因久旱逢甘雨而欣喜,作者的心情也很高兴。
B.雨下得很及时,老百姓载歌载舞,乐以忘忧。
C.作者能与朝廷官吏以及朋友在亭子上游玩。
D.作者能够邀请客人来亭子上饮酒欢庆。
3.第二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面的句子。
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5.《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共通之处。
2021-03-24更新 | 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龙井题名记

秦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①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原指山泉。②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的参寥,也是苏轼的朋友。③篮舆:竹轿。④霁:雨过天晴。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B.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C.出郭                              一起
D.以不时至,                 离开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                 霸上、棘门军(《周亚夫军细柳》)
B.相与步中庭                 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岳阳楼记》)
C.书邀余入山                 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从参寥策杖并湖       由是则生有不用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3.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B.《记承天寺夜游》通过写作者夜游之景,主要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
C.《龙井题名记》表达作者对此地美景的喜爱之情,抒写内心的欢愉。
D.《龙井题名记》以入山访友为线索,具体地记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踪,描写了月下西湖山林的景物。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021-10-22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