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3 题号:1193840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幼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继元既降,帝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兵马都部署。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潘美为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以王侁护其军。诸军连拔云、应、寰、朔四州。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护之。时契丹复陷寰州,业谓美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侁曰:“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业曰:“不可,此必败之势也。”

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侯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使人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至谷口,望见无人,即附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逐为契丹所擒,其子廷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注]①刘崇、刘继元,为后汉的开国、末代帝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并州太原人/幼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B.杨业/并州太原人/幼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日/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C.杨业/并州太原人/幼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D.杨业/并州太原人/幼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庙号,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庙号多为太宗。
B.契丹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西北地区,由耶律阿保机建国,国号为契丹。
C.雍熙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明清之前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D.君侯是一种尊称,秦汉时候称呼担任丞相的列侯,汉朝以后,成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年少有为,英勇无敌。他二十岁就开始在后汉任保卫指挥使,凭借骁勇闻名,连续升迁至节度使,多次立下战功,被人称赞为“无敌”。
B.杨业声名远播,得到重用。他在后汉时名声已经传到宋朝,投降后宋朝皇帝召见他,让他担任要职,因为他熟悉边关事务,又调往代州任职。
C.杨业善于指挥,威震边关。契丹进入雁门关,他率军从小路绕到契丹侧翼,大败契丹,此后契丹人看到他的军旗就带兵离开,不敢与他作战。
D.杨业忠心耿耿,一心报国。契丹攻陷寰州,他反对与契丹作战,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他为表明清白与勇敢,决定出战,兵败被俘,绝食而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
(2)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5.杨业最后一战为什么失败?请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祖开宝四年,唐主李煜遣其弟从善来朝,奉方物入贡。帝赐第,留京师。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七年,帝遣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入朝。门下侍郎陈乔、内史舍人张洎劝其主无入朝。江南主信之,遂称疾固辞,且言:"谨事大朝,冀全济也。今若此,有死而已!"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富雄,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江南主不。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八年二月,曹彬等连破江南兵。十月,江南主危迫,遣学士徐铉求缓师。铉至,言于帝曰:"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帝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十二月城克,群臣称贺,帝泣曰:“宇县分割,民受其祸,攻城之际,必有横罹锋刃者,实可哀也。"命出米十万赈恤之。九年正月,曹彬俘江南主李煜还汴。帝御明德门,以煜尝奉正朔,命勿宣露布,止令煜君臣白衣纱帽至楼下待罪。帝责张泊曰:“汝劝煜不降,使至今日。因出洎所草召上江援兵蜡丸书示之。洎谢曰:"书实臣所为。今得死,臣之分也!"帝奇之,以为太子中允。初,彬之伐江南也,帝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彬曰:“仗天威,遵庙读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二月,拜彬为枢密使。六月,江南州郡皆降。

(选自《宋史记事本末·平江南》,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国波浪线部分的断仰,正确钟一项是(     
A.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B.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C.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D.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朝,指地方官员、属国或外国使臣谒见天子,也指进入中央朝廷做官,文中指谒见天子。
B.侍郎,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近侍,后官位渐高,唐代三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首。
C.正朔,古代改朝换代时新立帝王颁行新历法,象征着一个王朝的合法性与唯一性,即“正统”。
D.蜡丸书,蜡丸是用蜡做成的丸状物,因为能够防潮保密,古代常常会在蜡丸中放置机密文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召令李煜入朝,陈乔、张洎认为不能入朝,李穆认为入朝与否不是关键,江南甲兵、物力尚可,应考虑恢复实力。
B.起初,南唐对宋朝看似臣服,实际上却在休整军队,由于宋明过于强大,李煜只求得以保全,主动上表请求废掉国号。
C.宋太祖在徐铉请求暂缓进兵时,不赞同他的说辞,认为江南即使能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宋朝,也不能不入朝归降臣服。
D.九年正月,曹彬俘虏李煜回朝,太祖让李煜君臣穿戴白衣纱帽,在明德门下等待判决;六月,江南州郡向宋朝投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
②因出洎所草召上江援兵蜡丸书示之。
2023-01-24更新 | 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寺丞。祥符中,迁太常博士。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又言:“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真宗曰:“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擢刑部员外郎。寇准判永兴,黥有罪者徙湖南,道由京师,上准变事。夷简曰:“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从之。使契丹还知制诰两川饥为安抚使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雷允恭擅徙永定陵地,夷简验治,允恭诛,以给事中参知政事,因请以祥符天书内之方中。真宗褂庙,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宫中,以银罩覆神主。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迁尚书礼部侍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帝始与夷简谋,以张耆、夏竦皆太后所任用者也,悉罢之。退告郭皇后,后曰:“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机巧,善应变耳。”由是夷简亦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未几。感风眩,降手诏曰:“古谓髭可疗疾,今翦以赐卿。”三年春,帝御延和殿召见,敕乘马至殿门,固请老,以太尉致仕,朝朔望。既薨,帝见群臣,涕下,曰:“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赠太师、中书令,谥号文靖。

(选自《宋史·吕夷简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契丹/还/知制诰/两川饥/为安抚使/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
B.使契丹/还/知制诰/两川饥/为安抚使/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
C.使契丹/还知制诰/两川饥/为安抚使/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
D.使契丹还/知制诰/两川饥/为安抚使/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朝廷有关部门的官吏。如“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召有司案图”。
B.侍郎,官名。西汉侍郎为郎官之一,掌守宫廷门户。后为六部副职,地位次于尚书。
C.朔望,朔日和望日。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月末叫晦。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夷简爱惜百姓,多次建言献策。当时京城营建宫观,大量从南方调运木材,工匠累死却被诬逃跑,妻子儿女被收捕,他为此请求皇帝延缓劳役。
B.吕夷简为人正直,敢为同事辩护。寇准任永兴判官时将罪犯流放到湖南,罪犯途经京城时却告发寇准说他要生事,吕夷简调查后说是中伤寇准,不予理睬。
C.吕夷简低调谦卑,放弃提拔机会。按照朝廷惯例,郊外祭祀完毕,辅佐的大臣会得到升迁,吕夷简却与同僚们都推辞了这件事,此后便成为惯例。
D.吕夷简深受皇恩,颇受皇帝礼遇。吕夷简身患风眩之症,皇帝剪掉自己的胡须赏赐给他,用来治病。三年春,皇帝又恩准他可以骑马到殿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
(2)帝始与夷简谋,以张耆、夏竦皆太后所任用者也,悉罢之。
2020-10-28更新 | 9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显忠,绥德军青涧人也。初名世辅,南归,赐名显忠。年十七,投效用,随父永奇出入行阵。金人犯鄜延,经略王庶命永奇募间者,得张琦;更求一人,显忠请行。永奇曰:汝未涉历,行必琦。显忠曰:显忠年小,胆气不小,必不累琦,当与琦俱。有敌人夜宿陶穴,显忠缒穴中,得十七人,皆杀之,取首二级,马二匹,余马悉折其足。庶大奇之,由是始知名。金人陷延安,授显忠父子官。会刘豫令显忠帅马军赴东京,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显忠至东京,乃密遣其客雷灿以蜡书赴行在。已而豫废,兀术以万骑驰猎淮上,与显忠独立马围场间。显忠戒吴俊往探淮水可度马处,欲执兀术归朝。俊还,显忠驰问之,为竹刺伤马而止。兀术授显忠承宣使、知同州。显忠赴同州,即遣黄士成等持书由蜀至吴,报归朝事。元帅撒里曷来同州,显忠以计执之,驰出城。至洛河,舟船后期不得渡,与追骑屡战,皆胜。显忠憩高原,望追骑益多,乃与撒里曷折箭为誓,不得杀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皆许之。遂推之下山崖,追兵争救得免。显忠携老幼长驱而北,至鄜城县,急遣人告永奇。永奇即家出城,为金人所及,家属二百口皆遇害。显忠仅以所部二十六人奔夏国。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愿得二十万人生擒撒黑曷取陕西五路归于夏亦得报不共戴天之仇。夏主大悦,即出二十万骑,以显忠为延安招抚使。显忠引兵至延安,总管赵惟清大呼曰:鄜延路今复归宋矣,已有赦书。显忠与官吏观赦书列拜,显忠大哭,众皆哭。四川宣抚吴珩遣张振来抚谕云:两国见议和好,不可生事,可量引军赴行在至行在,高宗抚劳再三,赐名加赉,又赐田镇江。

(选自《宋史·李显忠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愿得二十万人/生擒撒里曷/取陕西五路归/于夏亦得报不共戴天之仇/
B.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愿得二十万人生擒撒里曷/取陕西五路归于夏/亦得报不共戴天之仇/
C.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愿得二十万人/生擒撒里曷/取陕西五路归/于夏亦得报不共戴天之仇/
D.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愿得二十万人生擒撒里曷/取陕西五路归于夏/亦得报不共戴天之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必累琦”中的“累”字和成语“危如累卵”中的“累”字意义不同。
B.东京,古都名。西汉和东汉分别以长安、洛阳为西京、东京,北宋称建康为东京。
C.“挈家出城”中的“挈”字和成语“提纲挈领”中的“挈”字意义不同。
D.高宗,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专立名号。历史上很多朝代有“高宗”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显忠年小胆大,主动请缨。十七岁时,他随父从军;金兵侵犯鄜延,他请求与张琦同往,并在父亲面前表示自己年纪虽小但胆量大,坚持与张琦同行。
B.李显忠英勇杀敌,一举成名。敌人夜晚睡于地穴,显忠挖地道进入穴中,杀掉十七个敌人,取得两个首级和两匹马。王庶认为他有奇才,从此他开始知名。
C.李显忠足智多谋,机智脱身。撒里曷来到同州,显忠设计捉住他,但因舟船误期无法渡水,追兵又越来越多,他与撒里曷盟誓后将其推下山崖,趁机逃脱。
D.李显忠全家遇害,只身幸免。他来到鄜城后,急速派人告诉父亲;其父携全家出城,结果被金兵追上,家属二百人遇害,只有他带着少量部下逃往夏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
2)两国见议和好,不可生事,可量引军赴行在。
5.李显忠之“忠”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说明。
2024-04-23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