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宋濂(1310-138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46 题号:1211895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大讷,敬叔。县人周恭肃王元俨之十世孙也。起家译曹掾,调泉州录事。大盗起,宁都泉之无赖男子啸众应之,遂谋来攻城。大讷作栅以御其冲,盗为引去。迁兴化录事,转龙溪尹。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庭县多山畬洞獠,官稍侵之,辄弄兵暴掠,至烦。大将出屯,经年不解,大讷调御得其术,服从如良民。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俄迁永嘉,永嘉计口赋盐,民以为病,大讷建请令富商转售之瑞安。猾吏伪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杀者三人。府下大讷讯之,大讷徙之临汀。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乡饮酒之礼久废,大讷讲而行之,宾主就位,献酬有节,揖拜有容,观者叹悦。在官二年,告老解印绶而归,时至正八年夏六月也。

大讷性刚直,不惮大吏,屡典剧县,皆有能声。卒胥无敢出乡,宿猾元豪亦相告远遁,数平反冤狱,民为立生祠。或以事如远乡,父老携子弟聚观曰:“此赵侯也!”其为人爱慕如此。大讷同时,有金德润君泽者,亦县人,由湖南廉访司掾,历官至嘉兴推官,亦以政事称其果毅有为,议者谓不如大讷云。

曰: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岂必藉祖父之势哉?藉祖父之势而成者,世岂无之?终不足谓之丈夫,必也。奋自布衣,卓然有立,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德泽简在人心,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

(选自宋濂《浦阳人物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
B.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
C.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
D.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亦称表字。古人有名有字,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成人举行笄礼时取字。
B.郡守,郡的长官。春秋、战国时为武职,秦统一后,郡是最高的地方行政区域,每郡置守,治理民政。
C.赞,纪传体史书中篇末的评论性文字。是对文中人物总结性评价,如《汉书》《后汉书》的“赞曰”。
D.布衣,借指平民。布衣为古代平民之服,故名,像这种以衣着打扮来代替人的例子还有褐衣、服阙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大讷治理有方,退大盗服顽民。他在要冲之处设置栅垒,抵御攻城的盗匪,令其知难而退;修孔庙,兴教化,调御有术,使顽民顺服。
B.赵大讷性情刚直,勇斗大吏猾胥。不论是面对收受贿赂、包庇大姓豪族的郡守,还是诬陷平民,使平民自杀的胥吏,他都将其绳之以法。
C.赵大讷政有能声,深受百姓爱戴。他所辖区域,一贯奸猾的人和豪强相约远逃,他又多次平反冤假错案,百姓爱慕他,为他建立了祠堂。
D.赵大讷成就卓然,声名流芳后世。他以译曹掾身份进入仕途后,奋发作为,广布德泽,卓然有立,终于成就其美名,足以被称赞为大丈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
(2)大讷性刚直,不惮大吏,屡典剧县,皆有能声。
5.概括本文是怎样表现赵大讷这一人物形象的?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 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不足,则以六物推人休咎。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乎?”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人用是多疑,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

太史氏云: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B.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C.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D.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业:指从事的行业。康有为《大同书》丙部:“蛋户、乐户、丐户之别异流品,不过以其执业过贱而抑之耳。”
B.休咎:吉凶,善恶。咎,与“体无咎言”意同。“出门听人言之吉凶,卜来年之休咎,名曰听谶语。”
C.士大夫:中国古代对于官吏和士人的统称。《周礼·考工记》云:“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D.太史氏:太史,官名,明清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氏,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如神农氏。太史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他以教贫寒人家子弟得到少许粮食维持生计,有时还要依靠算命来补贴家用。
B.李疑扶危救困,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和平阳耿子廉之妻都在他家受到过无微不至的照顾,人们都称赞他是好人。
C.李疑救济他人,不图回报。金华范景淳送给他的财物,他一文不少地寄给范景淳的儿子。两个儿子馈赠给他的米,他也不接受。
D.李疑既有德,也有才,他的文章写的不错,曾经凭借很好的儒学造诣中举却推辞不去做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2)“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2020-04-28更新 | 15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刘秉忠,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世仕辽,为官族。曾大父仕金,为邢州节度副使,因家焉,故自大父泽而下,遂为邢人。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久之,天宁虚照禅师遣徒招致为僧,以其能文词,使掌书记。后游云中,留居南堂寺。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云中,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后数岁,奔父丧,赐金百两为葬具,仍遣使送至邢州。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

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至元初,帝命秉忠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于龙冈,三年而毕,名曰开平。继升为上都,而以燕为中都。四年,又命秉忠筑中都城,始建宗庙宫室。八年,奏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他如顽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十一年,扈从至上都。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有文集十卷。


【注释】①曾大父:曾祖父。②器使:重用。

(选自《元史·刘秉忠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云禅师被召,云中     过:经过,路过。
B.复以云南所言力于上     赞:规劝
C.尤于《易》及邵氏经世书     邃:深远
D.帝命秉忠地于桓州东滦水北     相:审察,勘查。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名”和“字”是分开的,《师说》“李氏子蟠”的“子蟠”不是字而是名。“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易》也称《周易》、《易经》,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后来和《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一起并称“五经”。
C.“癸丑”为干支纪年,“中统元年”与《琵琶行》中的“元和九年”则是帝号纪年。干支纪年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
D.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元朝中书省在远方还有一些派出机构,即各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秉忠心地善良,仁爱宽厚。在攻打宋时,他常以天地有好生之德劝喻皇上不要滥杀无辜,因他得以保全性命的百姓不可胜数。
B.刘秉忠才华横溢,不拘一格。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出仕后又弃官隐居为僧。后受世祖召见,与海云禅师一起入府觐见,颇受赏识。
C.刘秉忠精通治理,敢担责任。他以天下为己任,通晓治理之道,善于古为今用,辅佐世祖建立元朝,并为元朝定规立制费尽心血。
D.刘秉忠恬淡闲散,好学不懈。身居高位后,他仍斋戒居住,粗茶淡饭,整日恬淡安静,与以往没有不同,常常诵咏诗词自娱自乐。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2)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2021-01-14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庭小字劳山,本金人蒲察氏,金末来中原,改称李氏。至元六年,以材武选隶军籍,权管军千户。从伐宋,围襄阳,宋将夏贵率战船三千艘来援,泊鹿门山西岸。庭时将步骑,自请与水军万户解汝楫击之,斩其裨将王记、元胜。宋襄阳守将吕文焕以万五千人来攻万山堡,庭单骑横枪入阵,被二创,裹创力战,败之。九年春,进攻襄阳东堡。文焕麾下有胖山王总管者,骁将也,庭设伏诱擒之,以功授金符。十年春,大军攻樊城庭运薪刍土牛填城壕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庭屡中炮坠城下绝而复苏襄创再登如是者数四杀获甚多十三年春,至临安,宋主降,伯颜命庭等护其内城,仍令庭与唐兀台等防护宋主赴燕。世祖嘉其劳,大宴,命坐于左手诸王之下、百官之上,仍谕之曰:“刘整在时,不曾令坐于此,为汝有功,故加以殊礼。”继有旨:“汝在江南,多出死力,男儿立功,要在西北上也。今有违我太祖成宪者,汝其往征之。”庭至哈刺和林、晃兀儿之地,越岭北,与撒里蛮诸军大战,败之。二十四年,宗王乃颜叛,从帝亲征。塔不台、金家奴来拒战,帝亲麾诸军围之。帝问庭:“彼今夜当何如?”庭奏:“必遁去。”乃引壮士十人,持火炮,夜入其阵,炮发,果自相杀,溃散。帝问何以知之,庭曰:“见车驾驻此而不战,必疑有大军在后,是以知其将遁。”二十五年,乃颜余党哈丹秃鲁干复叛于辽东。庭整军战,俘斩二百余人,哈丹秃鲁干走高丽死。庭因奏:“今汉军之力,困于北征,若依江南军,每岁二八放散,以次番上,甚便。”帝可其奏。奉旨北征怀都,至野马川而还。庭感疾,疾稍间,扈从上都,特降旨存护其家。大德八年二月卒。追封益国公,谥武毅。

(节选自《元史·李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军攻樊城/庭运薪刍土牛填/城壕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庭屡中炮/坠城下/绝而复苏/裹创再登/如是者数四/杀获甚多/
B.大军攻樊城/庭运薪刍土牛填/城壕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庭屡中炮/坠城下绝/而复苏/裹创再登如是者/数四/杀获甚多/
C.大军攻樊城/庭运薪刍土牛填城壕/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庭屡中炮/坠城下绝/而复苏/裹创再登如是者/数四/杀获甚多/
D.大军攻樊城/庭运薪刍土牛填城壕/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庭屡中炮/坠城下/绝而复苏/裹创再登/如是者数四/杀获甚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字,乳名,小名。将原为少数民族语言的小名音译或义译为汉文时,常常冠以“小字”来表示。
B.中原,又称中土、中州、 华夏,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河南省。古代常泛指中国。
C.金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信物,以黄金打造,如金鱼符、金符牌等。也可指天赐予人君的符瑞。
D.太祖,开国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文中的“太祖”指成吉思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庭主动请缨,协同他人作战。朝廷军队包围襄阳,敌将夏贵率军前来支援,李庭主动请求与解汝楫率部进攻敌方援军,获得允许,他们在战争中斩杀敌方两员裨将。
B.李庭屡次建功,获得特殊礼遇。李庭奉命守护临安内城,护送宋主赴燕,均不辱使命,世祖特意举办宴会嘉奖他,把他的座位列于百官之上,并且称赞他是当世刘整。
C.李庭足智多谋,多次成功施计。在进攻襄阳东堡时,李庭设下埋伏,引诱并俘获敌军的一名勇将;朝廷军队包围叛军,李庭带人使闯敌营,扰乱敌军,敌军不战而溃。
D.李庭审时度势,提出合理建议。平定宗王余党哈丹秃鲁干后,李庭针对汉军疲于北征的现状,上奏朝廷,建议按江南军例,对汉军实行轮流执勤制度,得到皇帝许可。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车驾驻此而不战,必疑有大军在后,是以知其将遁。
(2)庭感疾,疾稍间,扈从上都,特降旨存护其家。
5.世祖派李庭前往西北有何用意?李庭此行结果如何?请简要说明。
2021-02-15更新 | 3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