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修辞手法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8 题号:12313648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大珠小珠落玉盘。
【知识点】 修辞手法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面是一则名为“武汉汉正街:用餐不担心,外卖暖人心”的报道(有删改),请以“普通人的力量”为开头写一段短评,要求:话题集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少于两种,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不超过60个字。

2020年1月27日,大年初三,武汉市硚口区汉正街。

“特殊时期,大家尽量少出门,我们外卖骑手多跑跑腿,这也是为武汉贡献力量。”临近下午6点,刚刚回到站里并全身消毒过的外卖小哥刘随州表示。附近的武汉协和医院点了100份外卖。通知发到群里后,不少骑手报名去医院送餐。武汉本地人胡伟说,虽然心里犯嘀咕,但想到能为阻击疫情出一份力,还是报了名。取到餐,不到半小时,刘随州、胡伟等7人就将热乎的晚餐送到了协和医院门口。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接下来就交给我吧!”由于担心骑手进到医院有感染风险,护士长请他们将外卖装到小推车上,没让骑手们把餐送上楼。

“谢谢你们的辛勤付出,向白衣天使致敬!武汉加油!”外卖小哥们说。

2020-06-30更新 | 51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衍的报告文学,数量不多,质量也参差不齐,但它对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却令其他作家       

《包身工》是夏衍于1936年发表在左联机关刊物《光明》创刊号上的一篇报告文学,该刊的社评曾指出:“《包身工》为中国报告文学开创了新的记录。”(①)。《包身工》完美体现了报告文学的属性特色,既缩短了报告文学与小说的距离,又在报告文学与小说之间划出了严格的         

首先,夏衍的报告文学精于艺术营构,善于对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做逼真的描绘。“文学是人学”,特别是叙事性文学,是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和刻画的。夏衍的报告文学就扩展了人物描写和刻画的范围,而且着意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来揭示某些事物的本质,使报告文学开始由以事为中心向以人物为中心转变。

再者,夏衍的报告文学是比较讲究艺术结构的,他改变了过去通讯、速写等多作线性叙述的单纯的结构方式,而使作品的结构富于变化,多姿多彩。如《包身工》巧妙地采用纵横交错的结构方法,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劳动为纵线,收放自如地        横向事件,使全篇宛如一条斑斓的彩带缀上了一串闪光的珍珠,显得玲珑剔透、严谨精美。在人物刻画和场景的描写上,他善于选择富有特色的典型的生活片段和细节,作特写镜头式的具体描绘,增强了作品的可视性和可感性。比如包身工早晨吃粥的情景就描绘得相当细腻、逼真。文中对粥的描写,能让你立即联想到猪食;女工们用舌舔着淋漓在碗边外的粥汁,蹲伏或站立在路上和门口就食的情景,使你仿佛听到了她们的饥肠辘辘;至于老板娘将籼米、锅焦、豆腐渣等搅拌之后给女工充饥的镜头,更是把包身工悲惨的生活揭示得         ,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满腔悲愤。

最后,报告文学,无论是记事,还是写人,都是作者带着自己的观点、感情来写的。任何一个作者都不会对故事和人物进行纯客观的叙述,而总是把自己的见解和感情诉诸笔端,用以说服、感染读者。夏衍的报告文学在主客观结合方面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界。他的作品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融于一体,交错运用,并且天衣无缝,恰到好处。(②);《包身工》是抒情的,在关键处常常直抒胸臆,将作者自身的深切感受、爱憎情感和着包身工的血泪一起喷出。有时,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望尘莫及   界线   勾通   一针见血B.望其项背   界限   勾通   入木三分
C.望尘莫及   界限   勾连   入木三分D.望其项背   界线   勾连   一针见血
2.下列句子中,与文中画虚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芦柴棒,去烧火!还躺着,猪猡!
B.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好像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
C.像鸽子笼一般地分得均匀,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
D.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地瘦,身体像弓一样地弯。
3.下列在文中两个括号内分别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这“新的记录”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②《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B.①这“新的记录”不仅是数字的突破,而且是质的变化②《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C.①这“新的记录”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②《包身工》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它是叙事的
D.①这“新的记录”不仅是数字的突破,而且是质的变化②《包身工》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它是叙事的
2022-02-17更新 | 13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理性的批判是深刻的。但是,理性的批判常常拘囿于理论或学术的范围。思维的变换已经完成,逻辑上的反驳已经结束,这一切却久久无法实现于人们的实践领域。面面俱到的辩证分析和不偏不倚的许多周全考虑,是本质的智慧的,主要不是实践的。因此,那些激进分子已经开始把深刻看成烦人的束缚。相对地说,亵渎_________是肤浅的。但亵渎富有集聚愤怒情绪的功能,并且迅速使之转化为激烈的动作。肤浅的明朗倾向才能更易于为大众所普遍接受。

不管怎样估计亵渎的意义,我们都该看到这种方式所具有的危险性。亵渎是一种破坏,但是这种破坏往往难以彻底。亵渎一时之间可能撕去对方的道貌岸然,而_________的清算却非其所长。某些时候,亵渎还可能_________一种投机心理:一些文化上的先锋斗士以亵渎向权威挑战,而另一些流氓无产者则可能模仿如何以起哄邀取名声。

总而言之,在许多情况下,亵渎乃是一柄利弊并存的双刃剑。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可想而知       往往       刨根究底       诱发
B.可想而知       常常       刨根究底       引发
C.不言而喻       常常       追根溯源       引发
D.不言而喻       往往       追根溯源       诱发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成正确语句。
3.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D.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2023-02-04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