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标点符号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2 题号:12556322
下面是振华中学的一则邀请函的初稿,其中有五处在用语、标点上不合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邀请函


敬爱的涂伯毅爷爷: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我校拟于10月23日上午10点在学校风雨操场举行《传承英雄精神,建设强大祖国》纪念活动。特邀您参加活动,并做主题发言。全校师生热切期盼能倾听您的英雄事迹。如蒙您的应允,我们将敬谢不敏。重阳节也要来了,在此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安康!

振华中学

2020年10月16日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雷雨》运用三一律,让周、鲁两家两代人之间三十年的恩怨、矛盾在周公馆的一个夏日午后集中爆发。这场控诉旧中国社会罪恶的大雷雨,在今天读来依旧有______的力量:第二幕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______地再现了当年的纠葛,也让人______了剧中人物的亲缘关系。这段剧情,在全剧的情节结构上至关重要:过去与现在的复制与重叠,虽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也导致了无法避免的悲剧造成的根源。《雷雨》在紧张激烈的冲突中,用鲜活生动的剧本语言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现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即便是集中了大量反面性格特点的周朴园也不例外。他怀念记忆中的旧时恋人或许不假,但现实中他又虚伪自私、冷酷无情。痛苦悲愤、善良自尊的鲁侍萍认清周朴园面目后,虽想尽快离开周公馆,可又忍不住要看看自己分别三十年的大儿子,但见到周萍与鲁大海的冲突,她极度失望、悲愤,以至差点失言,曹禺非常巧妙地运用语言转换,让鲁待萍的内心痛苦与克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可见作者在创作上的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振聋发聩       拨云见日       洞察       独辟蹊径
B.振聋发聩       抽丝剥茧       洞悉       匠心独运
C.摄人心魄       抽丝剥茧       洞察       独辟蹊径
D.摄人心魄       拨云见日       洞悉       匠心独运
2.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生中总有些事悔不当初——你看微博上那个热搜了没?”她对同学悄声说道。
B.这种分配法可以算一一在我的经验中一一天下第一了。
C.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周萍忍不住气,走到大海面前,重重地打他两个嘴巴)
D.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3.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与现在的复制与重叠,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但也导致了无法避免的悲剧的产生。
B.过去与现在的复制与重叠,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但也造成无法避免的悲剧的原因。
C.过去与现在的复制与重叠,既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也是造成无法避免的悲剧的原因。
D.过去与现在的复制与重叠,既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也是导致了无法避免的悲剧的原因。
2023-03-18更新 | 14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以下两段来自《红楼梦》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A】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B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乙)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1.请为甲文中【A】【B】两处加上标点符号,并说明理由。
2.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丹凤”与“三角”,“柳叶”与“吊梢”看似很不和谐;在语序上,“丹凤”“柳叶”在前,“三角”“吊梢”在后,绝非无意为之。请说说作者这样调遣词语的好处。
3.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10-06更新 | 531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水浒传》第七回写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极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甲)张大春在《小说穆类》里说,达四个“把”字,一个“用”字,一个“将”字,是为了“补强动感”。如果统统去掉,简洁是简洁了,“智深”这个主语却负担太重,拖不动后面一大串动作,弄成尾大不掉。

(乙)可我不这样认为。施耐庵意不在此,他要写智深的“粗人偏细”。别以为花和尚一味鲁莽,他在江湖上行走得多了,非常机警。这倒拔垂杨柳一节,便写智深不敢掉以轻心。“相了一相”是打量了一下,心理上先有个基本的考量。后面每一个“把”字,都在试试点踩得准不准,劲吃得着吃不着,这也暗示垂杨柳并不好拔,万一拨不出,会教众泼皮们嗤笑了去。(丙)这段文字虽然一气呵成,却故意放慢了镜头、分解了动作,令人感到势大力沉。这就叫“笔下要涩,摸着如有筋”。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2021-07-29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