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修辞手法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4 题号:12598054
古诗

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它是我国文人墨客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虽然是游戏之作,却也颇见遣词造句的功力。


据说,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未果,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秦少游便写了一封排成一圈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苏轼看后,连声叫好。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聪明的你,请给它断句,使之形成一首七言绝句。

   

【知识点】 修辞手法 朗读和停顿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初学为文,一看题目,便觉一片空虚,不知如何落笔。无论是以“人生于世……”来开始,或以“时代的巨轮……”来开始,都感觉得文思枯涩难以为继,即或搜索枯肠,深文周纳,自己也觉得内容贫乏。胡适之先生告诉过我们:“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我们心中不免暗忖:本来无话可说,要我说些什么?有人认为这是腹笥太俭之过,治疗至方是多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固然可以充实学问增广见闻,主要的还是有赖于思想的启发,否则纵然腹笥便便,搜章摘句,也不过是饾饤之学,不见得就能作到“文如春华,思若涌泉”的地步。想象不充,分析不精,辞藻不富,                 )。

渡过枯涩的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提起笔来,有个我在,“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对于什么都有意见,而且触类旁通,波澜壮阔,有时一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逸出题外而莫知所届,有时旁征博引而轻重倒置,洋洋洒洒,拉拉杂杂,往好听里说是班固所谓的“下笔不能自休”。也许有人喜欢这种“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式的文章,觉得里面有一股豪放恣肆的气魄。不过就作文的艺术而论,似乎尚大有改进的余地。

              ),才是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征象。须知敝帚究竟不值珍视。不成熟的思想,不稳妥的意见,不切题的材料,不扼要的描写,不恰当的词字,统统要大刀阔斧的加以削删。芟除枝蔓之后,才能显着整洁而有精神,清楚而有姿态,简单而有力量。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成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2.下列各项中与划线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鹊桥仙》秦观)
B.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辛弃疾)
C.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李白)
D.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姚鼐)
3.在上文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
2024-03-26更新 | 103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中的禾场,同田野上一样繁忙,但比田野慢一步。当第一车庄稼拉回来,第二车庄稼拉回来,后续不断地拉回来,满载的马车______,庄稼在禾场上起山了,禾场的繁忙才开始。

负责起山的人,先一捆一捆打好垛底,然后一圈一圈地往上码。码成垛的庄稼,用脚一踏虚晃晃的。码垛的人站在上面,好像头顶住了蓝天,眼中饱览的仅是禾场,却感觉瞭见了整个村庄,瞭见了环绕村庄的田野,瞭见了十里外火车穿过的镇子……

一垛一垛的庄稼,将秋天搬到禾场上,空旷的禾场被占去大半,垛与垛的影子勾肩搭背,阳光在盘绕的过道中捉迷藏。围着不同的庄稼垛子,有切谷子切高粱的,有切黍子切糜子的,手中闪耀的爪镰,将庄稼的穗头与秸秆分开。

还有专门赶鸟的人,举着顶端扎一块破塑料布的长杆赶鸟。庄稼散发的______气息在禾场上空汇聚了,被阳光照射得五彩缤纷。不同的气味,有不同的颜色,高粱是红的,谷子是黄的,糜子是灰的。一垛庄稼一种气味,鸟们喜欢哪种气味,就扑向哪垛庄稼。赶鸟人舞动长杆,从这一垛赶到那一垛,鸟们被赶______了,就跟他兜圈子气他,或三五成群地聚集在禾场墙外的树上,叽叽喳喳地______他。

鸟的骂声一片一片,像它们气炸的羽毛,落到赶鸟人身上,把赶鸟人糟蹋成被狗撕过的鸡毛掸子。赶鸟人边抖掉身上的骂声,边挥舞杆顶端的破塑料布,啪啪地扫荡着。鸟一轰而散后,丢下的骂半天才能落定,有的跟着鸟飘远了,有的粘在树梢上,有的落在庄稼垛上。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熙熙攘攘   熟稔      袭击B.浩浩荡荡   丰稔      围攻
C.熙熙攘攘   丰稔      袭击D.浩浩荡荡   熟稔      围攻
2.下列句子中的“好像”和文中加点的“好像”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有几个茶客好像预感到什么灾祸,一个个往外溜。(《茶馆》)
B.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汽油灯。(《百合花》)
C.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荷塘月色》)
D.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在会上的演说》)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想象奇特,富有韵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4-05-06更新 | 7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般认为,葡萄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中原的,即所谓“葡萄入汉家”,《史记》就有这方面的记载。

实际上,我国先民对葡萄的认识和利用要比这早得多。《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藤、珍异之物。”其中的“珍异”就是指葡萄、枇杷等。根据上述记载表明,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已经有了专供天子享用的葡萄和葡萄种植官员。张骞将西域的葡萄带回中原后,这种外形玲珑可爱、口感香甜多汁的水果很快风靡华夏,受到人们的喜爱。到了成熟季节,葡萄架上,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你挤我碰,有的还害羞地躲在藤叶里面不肯出来。                 )除播种外,还可采用扦插、压条和嫁接等方式进行大规模种植。因此,葡萄种植在全世界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普及。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葡萄口味鲜美,不仅适应性强,而且极易种殖。
B.葡萄不仅口味鲜美,而且适应性强,极易种殖。
C.葡萄不仅适应性强,极易种殖,而且口味鲜美。
D.葡萄适应性强,不仅极易种殖,而且口味鲜美。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选出修改后的正确句子。(     
A.上述记载表明,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已经有了专供天子享用的葡萄和葡萄种植官员。
B.根据上述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已经有了专供天子享用的葡萄和葡萄种植官员。
C.根据上述记载表明,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已经有了专供天子享用的葡萄并设置了葡萄种植官员。
D.根据上述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已经有了专供天子享用的葡萄并设置了葡萄种植官员。
2023-01-07更新 | 1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