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沈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9 题号:1265835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灊人也。少时颇轻薄,好摴蒱,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为陈郡谢混所知,与之游处。家贫,起为临津令。高祖领征西将军,补府主簿。从征长安,以公事免,还都。以从征之劳赐爵都乡侯。少帝即位,为庐陵王义真车骑咨议参军。义真与司徒徐羡之、尚书令傅亮等不协,每有不平之言,尚之谏戒,不纳。义真被废,入为中书侍郎。尚之雅好文义,从容赏会,甚为太祖所知。彭城王义康欲以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上不许。乃以尚之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女适刘湛子黯,而湛与尚之意好不笃。湛诛,迁吏部尚书。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尚之察其意趣异常,白太祖宜出为广州,若在内衅成,不得不加以钺,屡诛大臣,有亏皇化。上曰:“始诛刘湛等,方欲超升后进。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晔后谋反伏诛,上嘉其先见。迁尚书右仆射。是岁造玄武湖,上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尚之固谏乃止。时又造华林园,并盛暑役人工,尚之又谏,宜加休息,上不许,尚之又表谏,优诏纳之。先是患货重铸四铢钱民间颇盗铸多翦凿古钱以取铜上患之录尚书江夏王义恭建议以一大钱当两以防翦凿议者多同致仕,于方山著《退居赋》以明所守,而议者咸谓尚之不能固志。尚之复摄职。尚之既还任事,上待之愈隆。是时复遣军北伐,资给戎旅,悉以委之。薨于位,时年七十九。

(选自《宋书·何尚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患货重/铸四铢钱/民间颇盗/铸多翦凿古钱以取铜/上患之/录尚书江夏王义恭建议/以一大钱当两以防/翦凿/议者多同/
B.先是/患货重/铸四铢钱/民间颇盗铸/多翦凿古钱以取铜/上患之/录尚书江夏王义恭建议/以一大钱当两以防/翦凿/议者多同/
C.先是/患货重/铸四铢钱/民间颇盗/铸多翦凿古钱以取铜/上患之/录尚书江夏王义恭建议/以一大钱当两/以防翦凿/议者多同/
D.先是/患货重/铸四铢钱/民间颇盗铸/多翦凿古钱以取铜/上患之/录尚书江夏王义恭建议/以一大钱当两/以防翦凿/议者多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摴蒱,古代的博戏名。博具有棋子、棋枰等,类似后代的掷色子。泛指赌博。
B.庐陵王,王爵名,王爵一般地位仅次于国家的君主。皇帝的直系亲属才能封王。
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尚之改过自新,获得赏识。他年轻时轻薄,并染上恶习,长大后他改变了习性,循规蹈矩,操行被世人称颂;陈郡谢混赏识他,和他有交往。
B.何尚之因功封爵,忠于职守。何尚之因征讨长安有功,被封为都乡侯;刘义真与徐羡之等人不和,何尚之劝说刘义真无果,后刘义真被废黜。
C.何尚之善于识人,富有先见。何尚之察觉范晔的性情异常,建议皇上将范晔外放,皇上却劝何尚之不要听信谗言;后来范晔果然谋反被杀。
D.何尚之敢于谏言,获得采纳。皇上想在玄武湖中建方丈、蓬莱、瀛洲三座神山,何尚之劝谏,后又提出让建园林的劳工休息,都被皇上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尚之雅好文义,从容赏会,甚为太祖所知。
(2)尚之既还任事,上待之愈隆。是时复遣军北伐,资给戎旅,悉以委之。
5.请简要陈述皇帝不愿将范晔外放的顾虑。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家贫,有大志,不治廉隅。事继母以孝谨称。初为冠军孙无终司马。安帝隆安三年十一月,晋朝前将军刘牢之东讨。牢之请高祖参府军事。于时东伐诸帅,御军无律,士卒暴掠,甚为百姓所苦。唯高祖法令明整,所至莫不亲赖焉。桓玄欲且缉宁东土,复遣高祖东征。元兴二年六月,加高祖彭城内史。十二月,桓玄篡帝位,迁天子于寻阳。玄见高祖,谓司徒王谧曰;“昨见刘讳,风骨不恒,盖人杰也。”每游集,辄引接殷勤,赠赐甚厚。高祖愈恶之。或说玄曰:“刘讳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玄曰:“我方欲平荡中原,非刘讳莫可付以大事。关陇平定,然后当别议之耳。”三年二月巳丑朔,乙卯,高祖托以游猎,与无忌等收集义徒,凡同谋二十七人;愿从者百余人。玄自闻军起,忧惧无复为计。或曰:“刘讳等众力甚弱,岂办之有成,陛下何虑之甚!”玄曰:“刘讳足为一世之雄,刘毅家无担石之储,樗蒲一掷百万;何无忌,刘牢之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三月戊午朔,遇吴甫之于江乘。甫之玄骁将也其兵甚锐高祖躬执长刀大呼以冲之众皆披靡即斩甫之。进至罗落桥,皇甫敷率数千人逆战。高祖进战弥厉,前后奋击,应时摧破,即斩敷首。玄闻敷等并没,愈惧。别使领军将军殷仲文具舟于石头,仍将子侄浮江南走。庚申,高祖镇石头城,遣诸将帅追玄,尚书王嘏率百官奉迎乘舆。司徒王谧与众议推高祖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领军将军、徐州刺史。先是,朝廷承晋氏乱政,百司纵弛,桓玄虽欲厘整,而众莫从之。高祖以身范物,先以威禁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二三日间,风俗顿改。高祖位微于朝,众无一旅,奋臂草莱之中,倡大义以复皇祚。由是王谧等诸人时众民望,莫不愧而惮焉。四月,奉武陵王遵为大将军,承制,大赦天下,唯桓玄一族后不在赦例。

①樗蒲chū pú:亦作“樗蒱”。古代一种博戏,后世亦以指赌博。

(取材于《宋书卷一·本纪第一·武帝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之/玄骁将也/其兵甚锐高祖/躬执长刀/大呼以冲之众/皆披靡/即斩甫之。
B.甫之玄/骁将也/其兵甚锐高祖/躬执长刀大呼/以冲之众/皆披靡/即斩甫之。
C.甫之/玄骁将也/其兵甚锐/高祖躬执长刀/大呼以冲之/众皆披靡/即斩甫之。
D.甫之玄/骁将也/其兵甚锐/高祖躬执/长刀大呼/以冲之/众皆披靡即斩甫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古代帝王的庙号,用于开国皇帝。宋高祖,即宋武帝刘裕,南朝宋开国皇帝,武皇帝是其谥号。
B.讳,即名讳。古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桓玄和他的大臣对刘裕不敢直呼其名,故称之为“刘讳”。
C.乙卯,乙卯为干支之一。其前是甲寅,其后是丙辰。用于纪年也常用来纪日。文中的乙卯、庚申都是用来纪日的。
D.担石,计量单位,读音是dān dàn,意思是一担一石之粮,比喻微小。更小的单位是升和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裕气概刚正,深受赏析。刘裕虽出身贫寒,却怀有大志;虽不拘小节,却气概刚正不凡,先后受到刘牢之和桓玄的赏识。
B.刘裕是非分明,睿智善断。在桓玄篡位后,刘裕虽然深受恩宠,却暗怀不满;不久,即以弱小的力量讨伐桓玄,旬月间就诛杀了桓玄,匡复晋室。
C.刘裕统军严明,威武善战。刘裕治军整肃,法纪严明,不放纵士兵侵害百姓;刘裕善于以少胜多,作战勇猛,冲锋陷阵,威慑敌军。
D.刘裕眼界宏远,朝野归心。刘裕在奉迎晋安帝复位后,又把朝廷大权交给宗室司马遵;刘裕还大力整顿吏治,改变了朝廷的风气,得到内外的敬重。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东伐诸帅,御军无律,士卒暴掠,甚为百姓所苦。
(2)玄闻敷等并没,愈惧。别使领军将军殷仲文具舟于石头,仍将子侄浮江南走。
2021-07-15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檀道济,少孤,居丧备礼。奉姊事兄,以和谨致称。高祖创义,道济从入京城,参高祖建武军事,讨平鲁山,禽桓振以建义勋,封吴兴县五等侯。卢循寇逆,群盗互起,郭寄生等聚作唐,又从刘道规讨柏谦、荀林等,率厉文武,身先士卒,所向摧破。及徐道覆来逼,道规亲出拒战,道济战功居多。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以道济为前锋出淮、淝,所至诸城戍望风降服。至成皋,伪兖州刺史韦华降。径进洛阳,伪平南将军陈留公姚沈归顺。凡拔城破垒,俘四千余人。议者谓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民,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戎夷感悦,相率归之者甚众。

景平元年,虏围青州刺史竺夔于东阳城,夔告急。加道济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与王仲德救东阳。未及至,虏烧营,焚攻具遁走。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徐羡之将废庐陵王义真,以告道济,道济意不同,屡陈不可,不见纳。羡之等谋欲废少帝,讽道济入朝。既至,以谋告之。将废之夜,道济入领军府就谢晦宿。晦其夕竦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太祖未至,道济入守朝堂。上即位,进号征北将军。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太祖寝疾累年,彭城王义康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可复制。十二年,上疾笃,会北魏为边寇,召道济入朝。十三年春,将遣道济还镇,已下船矣,会上疾动,召入祖道,收付廷尉。薛彤、进之并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以比张飞、关羽。初,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选自《宋书·檀道济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B.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C.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D.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庙号,一般用于朝代开创者,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侍奉的名号。
B.戎夷,文中泛指少数民族部落。其中“戎”常泛指东方的少数民族。
C.景平,年号,古代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
D.廷尉,古代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的官吏,后改为大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檀道济守孝尽礼,尊奉兄姐。檀道济在父亲丧事期间做到了守孝尽礼;他对待姐姐和兄长,十分恭敬和睦,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B.檀道济追随高祖,累获战功。高祖刚举义时,檀道济就随从他进入京城,其后多次参与讨伐之战,身先士卒,立下了许多显赫战功。
C.檀道济力排众议,释放俘虏。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总共俘获四千多人,有人建议将这些人全杀死并运回京城示众,但檀道济全部释放并让其回家。
D.檀道济不附权臣,力拒废议。徐羡之打算废黜庐陵王义真,檀道济反对徐羡之这样做;后来徐羡之想要废除少帝,并讥笑檀道济不敢入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晦其夕竦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
(2)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
2019-12-05更新 | 36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臧质,字含文,东莞莒人。父熹,字义和,习骑射,尝与人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质少好鹰犬,善蒲博意钱之戏。永初元年,为员外散骑侍郎。母忧去职。服阕,为江夏王义恭抚军参军。以轻薄无检,为太祖所知,徙为给事中。

虏侵徐、豫,拓跋焘率大众数十万遂向彭城,质率万人北救。既败,质投盱眙。盱眙太守沈璞完为守战之备,质大喜,因共守。焘与质书,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二月二日,乃解围遁走。上嘉质功,封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明年,太祖又北伐,使质率所统见力向潼关,质顾恋嬖妾,弃营单马还城,散用台库见钱六七百万,为有司所纠,上不问也。

元凶弑立,以质为丹阳尹,加征虏将军。后世祖即位,加质为散骑常侍,持节如故。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台符屡加检诘,质渐猜惧,便有异图。

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会义宣有憾于世祖。质因此密信说诱,陈朝廷得失。又谓“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势均,事不两立。持疑不决,则后机致祸”。义宣时未受丞相,质子敦为黄门侍郎,奉诏敦劝,道经寻阳,质令敦具更譬说,并言世祖短长,义宣乃意定。驰报豫州刺史鲁爽,期孝建元年秋同举。爽失旨,即便起兵,遣人至京邑报弟瑜,瑜席卷奔叛。瑜弟弘为质府佐,世祖遣报质,质于是执台使,狼狈举兵。

兵败无所归,乃入南湖逃窜,无食,摘莲啖之。追兵至,窘急,以荷覆头,自沈于水,出鼻。军主郑俱儿望见,射之中心,兵刃乱至,肠胃缠萦水草,队主裘应斩质首,传京都,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宋书》,有删改)


注:①桑乾:桑乾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B.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C.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D.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初元年,“永初”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元年”是改元的第一年。
B.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C.寡人,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
D.食邑,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臧质年轻时喜欢打猎,特别会赌博。曾经与人一起去打猎,遇到老虎突然冲出来,同来的人四散逃跑,他一箭就将老虎射死了。
B.臧质为人轻佻放纵,因此被太祖降职处罚。义宣对世祖有所不满,臧质因此暗地派人引诱义宣,议论朝廷的措施的好坏。
C.臧质因击败北魏拓跋焘有功,受到太祖的褒奖,甚至因留恋姬妾,弃军回家,大肆挥霍府库钱财而被弹劾,太祖也没处罚他。
D.多行不义必自毙,臧质自恃功高,藐视君主,私欲膨胀,最终唆使义宣造反,兵败被杀,脑袋被传到京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
(2)会义宣有憾于世祖。质因此密信说诱,陈朝廷得失。
2020-01-05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