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标点符号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127671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天,朋友到我家中做客,我择柿子椒的时候,突然钻出一条青虫,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手榴弹扔出老远。后来才想起特别怕虫的朋友,未曾听到她惊呼,该不是吓得晕厥过去了吧?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说,一条小虫,_。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啊,你居然不怕虫子了?

朋友说别急,听我慢慢说。有一天,我抱着女儿上公园,突然她说,妈妈……头……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倒不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我一喊,。于是我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把这只虫子捏在手心……后来那只虫子慢慢地爬远了,女儿还对它扬扬小手,说“拜……”“……我抱起女儿,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朋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爸爸立刻叫我立正站好——每次他有什么严重的教训总是叫我们立正站好——然后他严肃地问我:“为什么遇到担肥的人捏鼻子转头?”
B.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C.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D.“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b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若然一声而泥水c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画线句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马克思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的睡着了。
B.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C.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
D.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a处、b处和c处,都有“下”字,说说三者表意上的不同。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换成“屋顶湿印到处都有,湿印越变越大,泥水下注”好不好?为什么?
2024-03-31更新 | 31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天气转凉,糖炒栗子成为很多人的温暖。栗子香甜可口,甘之如饴。【甲】除了糖炒栗子(传统做法是用搅拌机和着黑色的炒栗石不停地炒,然后往里倒糖浆),今年市场上还流行烤栗子、冰栗子等新式吃法。在一家名为“举个栗子”的小店内,顾客络绎不绝。烤板栗是热销款,店家还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冰栗子产品。

价格方面,原来十几元一斤的栗子现在基本都是二十元起了。【乙】板栗收购商老张一听记者咨询栗子的价格,直接来了句“今年真的是不错”。【丙】他说,今年老百姓的栗子能卖到七、八元一斤,大小不一的混栗子也能卖五到六元钱一斤。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之如饴B.络绎不绝C.别出心裁D.基本
2.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2019-03-15更新 | 164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算起,用汉字记录的汉语书面语,已经有3500年的历史。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在汉语书面语里,汉字是一统天下的。但这种局面在100多年来发生了变化。在今天的汉语书面语里有三种不可或缺的成分都是外来的,分别是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标点符号。

阿拉伯数字源于印度。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因此被欧洲人称作“阿拉伯数字”。它在我国的应用则大概始于辛亥革命。为了规范汉语书面语里数字的用法,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部委,于1987年1月发布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1995 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根据《规定》,汉语书面语在下列情形一般要用阿拉伯数字:统计表中的数值;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分、秒;计量数;代号、代码和序号;等等。

拉丁字母源于塞姆字母(或翻译为“闪米特”)。塞姆字母是由公元前20世纪居住在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的塞姆人,在古代埃及圣书字的基础上,吸收吉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的原理创造的拼音文字。塞姆字母的一支演变为希腊字母,传到罗马帝国就成为了罗马字母。在罗马帝国时期,因为它被用来书写拉丁语,所以也叫拉丁字母。明朝万历32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把拉丁字母带到了中国。清朝末年,西学东渐,罗马字母在中国的影响进步扩大。在今天,汉语书面语已经无法拒绝拉丁字母。

传统的汉语书面语里只有句和读两种符号,但印书时一般不用,要由读书人一边读一边加上去。到了近代,白话文的应用日趋广泛,于是引进西方的标点。1918 年《新青年》正式开始使用新式标点符号。1990 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公布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包括16种标点符号。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略加调整而成的。

1.下列文中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A.1987年1月发布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
B.代号、代码和序号;等等
C.拉丁字母源于塞姆字母(或翻译为“闪米特”)
D.因此被欧洲人称作“阿拉伯数字”
2.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四个短句。
2021-07-31更新 | 1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