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曹雪芹(1715-1764) > 《红楼梦》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101 题号:12925492
高一年级本学期开展《红楼梦》阅读与学习。结合作品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红楼梦》表面看来都是平常的生活琐事,但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意义。
B.黛玉、宝钗、迎春、晴雯、妙玉等人物,属于“金陵十二钗”。
C.宁府的焦大从小跟着宁公贾演出兵打仗,因对宁公有救命之恩,府中上下人等对他倒也另眼相看。焦大喝醉了酒,就无人不骂,把宁府内见不得人的事儿也抖落出来。贾蓉忍无可忍,令人将他捆了,众小厮用土和马粪塞了焦大的嘴。
D.袭人决定让家里人给她赎身,于是便借赎身一事好好地规劝宝玉。她要求宝玉:不管你真喜欢读书还是假喜欢读书,我都希望你至少在老爷和别人跟前摆出个喜欢读书的模样来。为了留住袭人,宝玉表示听从袭人的规劝。
E.“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这是贾蓉的妻子临死前托梦给王熙凤的两句话。

相似题推荐

名著阅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妙玉性情孤僻,却和邢岫烟相好,因二人是故交;妙玉在蟠香寺修炼时,邢家租的是她庙里的房子,为邻十年之久;邢岫烟所识之字承妙玉所授,有半师之分。邢岫烟超然如野鹤闲云的性格也受到妙玉影响。
B.凤姐心机深沉、手段狠辣,得知尤二姐之事后,出计让张华状告贾琏,张华遵凤姐意只管要人,最后是贾蓉暗暗遣人去说张华,才得了结。后来,凤姐又怕原委泄露,有损名声,便再派旺儿去斩草除根。
C.探春理家有眼光,有魄力,她在千头万绪中发现了诸多弊端,如姑娘丫头们的油脂粉钱,园子的管理费等。她当机立断,兴利除弊。但其庶出的地位以及暂摄家政的身份,让她很难力挽狂澜。
D.平儿心思缜密,同时心地善良。她不仅配合宝玉替彩云遮掩了偷茯苓霜之事,还在凤姐为难尤二姐饮食之时暗中拿钱相助,劝慰二姐,为其排解烦忧。尤二姐死后,贾琏没有银子料理丧事,也是平儿偷拿了来。
2021-07-11更新 | 96次组卷
名著阅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原名《石头记》,又叫《金陵十二钗》、《情僧录》,作者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第三回。
B.《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王熙凤,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C.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分别预示着女子的命运。“湘江水逝楚云飞”,是史湘云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是香菱的判词。
D.《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五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2023-01-12更新 | 158次组卷
名著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迎春的命运和处境是悲惨的。父亲贾赦,一味好色贪财,生母邢夫人,性格怪癖。她的婚姻大事,也就由其父贾赦独断敲定,许给了所谓的“世交之孙”名孙绍祖者。但这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最后迎春在孙绍祖的作践下,受尽折磨,时仅一载,即悲惨死去。
B.王夫人性格复杂,她既有慈善的一面,也有狠毒的一面;既有沉着冷静的时候,也有糊涂急躁甚至歇斯底里的时候;既是富贵双全、威严体面的贵太太,也是内心脆弱、战战兢兢心怕宝贝儿子受到引诱或者伤害的普通母亲。王夫人的多重性格多副面具体现了人性的复杂,而她在驱逐金钏、晴雯、司棋,并给她们造成悲剧的同时,也加速了她儿子、她本人乃至整个贾府的悲剧命运的到来,这正是人生的大悲哀。
C.赵姨娘是贾政的侍妾,她有一个出色的女儿探春,一个被人讨厌的儿子贾环。赵姨娘在贾府也算是一个被压迫者,但她想用阴谋除掉凤姐和宝玉,以便她们母子“取而代之”,也来压迫别人。这点就使人无法对她产生同情。后来马道婆被捉,她和赵姨娘合计害宝玉和凤姐的事终于被贾母等人知道。但由于各种考虑,贾母、王夫人和凤姐并没有对此深究。
D.贾环是一个不得人心的顽劣少年。在作者的笔下一贯使读者憎恨他、厌恶他。他地位卑下,只能低劣,而贪欲和野心却是极其强烈。正和她母亲赵姨娘是同属于一个类型的人。小说第八十四回写到,巧姐病了,贾环前来问候,问候完了却不走人,还故意把正在煎的药打翻了,气得凤姐把他们母子大骂一顿。
E.贾政出于对宝玉的终身考虑,再次要求宝玉人家塾读书,而且规定不许吟诗作对,只是每天学习八股文章。而这些文章是宝玉平日深恶痛绝的,因此第一天下学之后,宝玉便急忙来到潇湘馆寻找黛玉。见到黛玉,他竟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
2021-04-13更新 | 1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