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1308086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邵晔,日华,其先京兆人。唐末丧乱,曾祖岳挈族之荆南谒高季兴,不见礼,遂之湖南。晔幼嗜学,耻从辟署。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第,解褐,授邵阳主簿,改大理评事、知蓬州录事参军。时太子中舍杨全知州,性悍率蒙昧,部民张道丰等三人被诬为劫盗,悉置于死,狱已具,晔察其枉,不署牍,白全当核其实。全不听,引道丰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狱按验。既而捕获正盗,道丰等遂得释,全坐削籍为民。晔代还引对,太宗谓曰:“尔能活吾平民,深可嘉也。”赐钱五万,下诏以全事戒谕天下。授晔光禄寺丞,使广南采访刑狱。俄通判荆南,赐绯鱼。景德中,假光禄卿,充交趾安抚国信使。会黎桓[注]死,其子龙钺嗣立,兄龙全率兵劫库财而去,其弟龙铤杀钺自立,龙铤兄明护率扶兰砦兵攻战。晔驻岭表,以事上闻,改命为缘海安抚使,许以便宜设方略。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明护等即时听命,奉龙铤主军事。初,邵晔俟其事定,即以黎桓礼物改赐新帅。晔上言:“怀抚外夷,当示诚信,不若俟龙铤贡奉,别加封爵而宠赐之。”真宗甚嘉纳。使还,改兵部员外郎,赐金紫。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举季随犯赃,晔当削一官,上以其远使之勤,止令停任。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请东封,优诏答之。及遣王钦若、赵安仁经度封禅,仍判州事,就命晔为京东转运使。封禅礼毕,超拜刑部郎中,复判三勾院,出为淮南制置发运使。四年,改右谏议大夫、知广州。州城濒海,每蕃舶至岸,常苦飓风,晔凿内濠通舟,飓不能害。俄遘疾卒,年六十三。

节选自《宋史·邵晔传》,有删改)


【注】越南前黎朝开国君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B.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C.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D.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另取的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如“晔”意为光明灿烂,故邵晔字日华。
B.削籍,是指削除官员名册中的名氏,意谓革职,在古代是对官员较重的一种惩罚措施。
C.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为旧时朝官的服饰。按照唐代制度,官员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D.岭表,岭特指大庾岭等五岭;表是“外”的意思,指方位上的“北”,岭表就是岭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晔勤学笃志,曾任多种官职。他幼年好学,以被官府征聘做官为耻;后来凭借考中进士走上仕途,担任过邵阳主簿、大理评事、蓬州录事参军等系列职务。
B.邵晔明察案情,深得皇帝嘉许。太子中舍杨全任蓬州知州时制造冤狱,邵晔洞察其情,亲自调查核实,后来真正盗贼落网,被枉者获释,宋太宗对此赞许。
C.邵晔安抚交趾,妥善处理边事。出任交趾安抚国信使时,恰逢交趾内部发生事变,他便将有关情况禀告皇上;后改任缘海安抚使,被允许自主制定方略。
D.邵晔上勤国务,亦能下忧民事。他任兖州知州,建议皇上封禅泰山,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广州知州,主持开凿内濠,使海外船舶靠岸时免受飓风之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不听,引道丰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狱按验。
(2)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
5.邵晔因何事受到皇帝的处理?又因何得到宽恕?
【知识点】 《宋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父航。安世少时持论已有识。航使监牧时,文彦博在枢府,有所闻,每呼安世告之。安世从容言:王介甫求去,外议谓公且代其任。彦博曰:安石坏天下至此,后之人何可为?安世拱手曰:安世虽晚进,窃以为未然。今日新政,果顺人所欲而为人利乎?若不然,公当去所害,兴所利,反掌间耳。彦博默不应,他日见航,叹奖其坚正。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安世初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货利。其忠孝正直,皆则象司马光。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祐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章惇以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进左谏议大夫。有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诛曰: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愿太皇太后保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哲宗俯首不语。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宣和六年,复待制,中书舍人沈思封还之。明年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刘安世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
B.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
C.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
D.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与“会其怒,不敢献”(《鸿门宴》)的“会”字含义相同。
B.“以益圣学”与“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的“益”字含义相同。
C.“安世初除谏官”与“扶辇下除”(《苏武传》)的“除”字含义不同。
D.“安世笑谢曰”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谢”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枢府,主管军政大权的中枢机构,宋代多指枢密院,明和清初多指内阁。
B.进士,隋唐时,会试中试,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通称为“进士”。
C.谏官,古时指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职,如御史、谏议大夫等。
D.讲筵,古代指讲经、讲学的处所,文中特指为天子讲解经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安世少时很有见识,见解非凡。他不同意文彦博对王安石为政的评价;认为文彦博应去害兴利,文彦博在刘航面前赞扬他坚定正直。
B.刘安世正身洁己,深受老师影响。他写字不用草书,不喜爱女色和钱财,坚守忠孝正直的品格,这些都是效法老师司马光。
C.刘安世痛斥奸人,毫不留情。他认为章惇与蔡确、黄履、邢恕互相勾结,蔡确的《安州诗》是指斥皇帝,于是蔡确被流放到新州。
D.刘安世身为谏官,敢于直言。对宫中寻求奶妈一事,他上疏进谏,认为皇帝年富力强,还没立皇后,应远离女色,多学习治国之道。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
(2)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
6.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刘安世的性格特点。
2023-06-09更新 | 3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太祖即位,端知浚仪县,同判定州。端为政清简,远人便之。十年,出知蔡州,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秦王廷美尹京,会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奏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

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先是,寇准为参知政事,端既为相,虑己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遂用其策。其母后终老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太宗不豫,真宗为皇太子,端日与太子问起居。及疾大渐,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谋立故楚王元佐。太宗,李皇后命继恩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曰:“宫车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

(节选自《宋史·吕端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
B.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
C.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
D.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是庙号称呼,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多为创立基业者。
B.“押班”指朝会领班,起于唐。宋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C.“纳款”指投降归顺。纳款请命,意为投降朝廷并请求归附。
D.“崩”,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端为政清正简要,颇得民心。他在蔡州担任官职时,因为政绩良好,当地的官员和百姓都希望吕端能留任。
B.吕端察事以微,思虑深远。太宗征讨河东,秦王赵廷美主动请求留守京城,但吕端认为秦王应上表奏请随从护驾。
C.吕端为相持重,颇识大体。他先当上宰相,担心寇准心中不满,奏请皇上同意寇准参与执掌宰相事务。
D.吕端立场坚定,大事审慎。宋太宗驾崩后,面对李皇后对继承人的询问,吕端认为不应该违背太宗的遗愿而另行考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
(2)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遂用其策。
2022-06-11更新 | 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九龄,字子寿。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九龄幼颖悟端重,稍长,补郡学弟子员。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是时,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入太学,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慑。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岁恶,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及至兴国,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肃衣冠,如临大众。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文达。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九龄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节选自《宋史·陆九龄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B.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C.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D.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阳,指中国古代文明中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并推动其发展变化的两个根本因素。
B.进士第,指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登进士第就是考中了进士。
C.军,唐代指在设兵戍守之地设置的军事机构,宋代则变成行政区划名,与府、州同属于路。
D.谥,指旧时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死后,据其生前事迹评定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中是亲友依其生前行为给出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九龄聪颖勤奋,遍学百家之说。他自小聪慧,深受父兄的熏陶,后来得到许忻帮助后,更加发奋攻读,昼夜不知疲倦,因而知识十分渊博。
B.陆九龄虽为儒生,但勇担备寇之责。湖南茶寇掠夺庐陵郡,他应众人之求,领导义社布防,调遣屯兵防御有章法,闲时让众人习射,震慑了贼寇。
C.陆九龄自律担当,死后享有殊荣。在兴国任上比较闲暇,却并不放任自己,依然衣冠整肃;死前仍牵挂全国的学术人才,死后被追封为朝奉郎、直秘阁。
D.陆九龄致力礼学,潜心训导后学。他继承父亲志向,修习礼学,与弟陆九渊以师友相处,相互学习;对前来求学的人,他都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
(2)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5.陆九龄如何讲究方法做到循循善诱?请简要说明。
2021-09-02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