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7 题号:1311297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迁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镪:成串的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C.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D.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轮对,又称“轮当面对”,宋代制度,指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
B.秋试,又称会试,科举时代为选拔举人在秋季举行的考试,故称秋试。
C.路,宋代的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省”,其长官称为经略安抚使。
D.丁钱,我国封建社会向成年男子征收的一种赋税,始于汉,历代相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秦桧当权,其亲党密告萧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桧子秦熺,遭到萧燧拒绝。
B.萧燧恪尽职守,弹劾不法官员。宦官甘昪之的朋友胡与可、都承旨王抃和堂叔王秬都在外担任地方官,有所仗恃,不做好事,萧燧上奏都罢免了他们。
C.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2)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
5.萧燧出知严州,政绩卓著。这在文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知识点】 《宋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即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祥兴二年二月,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帝求南人有才者甚急,王积翁荐之。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耳。倘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积翁欲令宋官谢昌言等十人请释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寝。帝知其不可屈,议将释之,天祥曰:愿赐一死!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其衣带中有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史臣曰: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锧,可不谓之仁哉!许有壬曰:文天祥万变不渝,事固不可以成败论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九、《宋史》卷四百十八)

文本二:

文丞相甫冠奉廷对,即极口论国家大计。未几元兵渡江,又上书乞斩嬖近之主迁幸议者,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气盖天下矣。自是而断断焉,殚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己任。虽险阻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义愈明。盖公志正而才广,识远而器闲,浩然之气以为之主,而卒之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虽天命去宋,而天理在公,必不可已。故宋亡其臣之杀身成仁者不少。论者必以公为称首公。

(杨士奇《重修文丞相祠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B.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C.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D.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人,指原南宋境内的各族人。元朝统治者把全国人分成四等,南人属最下等。
B.黄冠,黄色冠帽,多为道士戴用,文中指做道士,文天祥以此为借口是希望逃出营。
C.赞,常用作议论史事的文体,附于史传后以阐发议论,文中是史官对文天祥的评价。
D.伏锧,古代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于砧上,故称“伏锧”。也泛指被处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弘范认为,文天祥在南宋王朝灭亡的时候已经尽到忠孝之心了,如果效忠元人,也能得到高官厚禄,但文天祥坚决地拒绝了。
B.文天祥在被元人囚禁期间,元人敬重文天祥的忠义精神和为政才华,始终对他很恭敬,而且想尽一切办法劝他投降归附。
C.留梦炎反对释放文天祥,他认为一旦文天祥回到江南再起义兵,会使他们陷入尴尬的境地。元主虽不忍心,但最终还是杀了文天祥。
D.文天祥虽然抗元最终失败,但因为他能舍生取义,从容赴死,充分体现了儒家“仁”的精神境界,对此两个文本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2)而卒之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
2022-09-20更新 | 20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行逢,朗州武陵人。少无赖,不事产业。尝犯法配隶镇兵,以骁勇累迁裨校。朗州众乱,推衙将刘言为留后,言以行逢为都指挥使。行逢以众情表于璟,请授言节钺,璟不从。召言入金陵,言惧,遣副使王进逵、行军何景真与行逢帅舟师袭破潭州,行逢等据其城。言遣使上言周祖长沙兵乱,焚烧公府,请移治朗州。周祖即以言为朗帅,王进逵为潭帅,行逢为潭州行军司马、集州刺史。未几,进逵寇朗州,害刘言。周祖即以进逵为朗州节度,以行逢领鄂州节度、知潭州军府事。

显德中,世宗将用师淮甸,诏朗州王进逵出师入鄂州界,进逵遣裨将潘叔嗣领兵五千为先锋行及鄂州界叔嗣及回戈袭进逵进逵闻之倍道先入武陵。叔嗣攻其城,进逵败走,为叔嗣所杀,迎行逢为节度。行逢至,即斩叔嗣以徇。世宗乃授行逢郎州大都督、武平军节度、制置武安静江等州军事兼侍中,尽有湖南之地。

行逢在镇,尽心为治,辟署官属,必取廉介之士。有女婿求补吏,不许,返给以耒耜,语之曰:吏所以治民也,汝才不能任职,岂敢私汝以禄邪姑归垦田以自活。其公正多此类。条教简约,民皆悦之。然性多猜忌,左右少有忤意者必置于法,麾下之人重足累息。有何景山者,为王进逵记室,常狎侮行逢。及行逢为帅,署景山益阳令,数月,缚投于江。又馆驿巡官邓洵美与翰林学士李昉同年进士,会昉使行逢,召至传舍,与话终日。行逢疑其泄己阴事,黜为易俗场官,潜遣杀之,由是士流不附。

妻潘氏,行逢为帅,不为屈,不入府署,躬率奴仆耕织以自给,赋调必先期输送。行逢止之,不从,曰:税,官物也,若主帅自免其家,何以率下?

建隆三年十月,行逢,追封汝南郡王。

(选自《宋史·周行逢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进逵遣裨将潘叔嗣领兵/五千为先锋/行及鄂州界/叔嗣乃回戈袭进逵/进逵闻之倍道/先入武陵
B.进逵遣裨将潘叔嗣/领兵五千为先锋/行及鄂州界/叔嗣乃回戈袭进逵/进逵闻之/倍道先入武陵
C.进逵遣/裨将潘叔嗣领兵五千为先锋/行及鄂州界/叔嗣乃回戈袭进逵/进逵闻之/倍道先入武陵
D.进逵遣裨将潘叔嗣领兵五千为先锋/行及鄂州界/叔嗣乃回戈袭进逵/进逵闻之/倍道先入武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兼任。一般是本职之外兼任较低官职。
B.刺史,“刺”为“检核问事”之意,“史”为“御史”之意;秦时中央设置,目的是监察百官,维护皇权,澄清吏治。文中即此意。
C.建隆,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古代用帝王年号来纪年,是纪年法的一种。
D.卒,死亡。古代一般指大夫死亡,后来成为死亡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行逢少年品行不端,不务正业。他年少时游手好闲,不愿从事生产,曾因犯法而被充入镇兵营。
B.周行逢骁勇善战,屡次升迁。他协助攻破潭州并占据潭州城,后又掌管朗州,从一员镇兵逐步升迁到湖南主政。
C.周行逢主政富有个性,深得民心。他主政时期,招收属官,一定要品行廉洁正直之士;施政法律条文简约,百姓都觉得很好。
D.周行逢为人性格多疑,心狠手辣。因何景山曾经轻视侮慢过自己,就把何景山沉江;仅仅是怀疑李昉泄露自己的私事,就对李昉痛下杀手。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所以治民也,汝才不能任职,岂敢私汝以禄邪?
(2)会昉使行逢,召至传舍,与话终日。
5.结合文意分析周行逢妻子潘氏的性格特点。
2022-04-14更新 | 9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咏首荐。有宿儒张覃者未,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浞、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一部校故,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宿儒张覃者未        第:科举考中
B.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                      绳:捆绑
D.复命益州                  知:掌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咏首荐                                                  一部校故
B.咏引前事                                               乡里所称
C.遂敦勉就举,三人者悉登科                       咏悉宽其罚遣之
D.八九                                                     求霖三十年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
5.从文章中找出并概括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
2019-02-22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