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魏收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1312720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北魏陇西狄道人,司空韶之族弟。早有盛名,时人号曰神童。从父司空冲雅异之,每曰:“兴吾宗者,其此儿乎?”恒资给所须,爱同己子。

弱冠秀才,不行。曾游河内北山,便欲有隐遁意。会彭城王勰辟为行台参军,苦相敦引。寻为侍中李彪启兼著作郎,修撰国史。稍迁国子博士,领尚书仪曹郎中,转中书侍郎、司农少卿、黄门郎,修国史。迁国子祭酒,转秘书监、兼七兵尚书。迁太常卿。孝庄初,太尉元天穆北讨葛荣,以琰之兼御史中尉,为北道军司。还,除征东将军,仍兼太常。

出为卫将军、荆州刺史。顷之,兼尚书左仆射、三荆二郢大行台。寻加散骑常侍。琰之虽以儒素自业,而每语人言吾家世将种,自云犹有关西风气。及至州后,大好射猎,以示威武。尔朱兆入洛,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城内人斩修延,还推琰之厘州任。出帝初,征兼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永熙二年薨。赠侍中、骠骑大将军、司徒公、雍州刺史,曰文简。

琰之少机警,善谈,经史百家无所不览,朝廷疑事多所访质。每云:“崔博而不精,刘精而不博;我既精且博,学兼二子。”谓崔光、刘芳也。论者许其博,未许其精。当时物议,咸共宗之。又自夸文章,从姨兄常景笑而不许。每休闲之际,恒闭门读书,不交人事。尝谓人曰:“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声名劳七尺也?此乃天性,非为力强。”前后再居史职,无所编辑。安丰王延明,博闻多识,每有疑滞,恒就琰之辨析,自以为不及也。

(《魏书·李琰之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
B.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
C.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
D.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其中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
B.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C.秀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文中指前者,意被地方举荐。
D.谥或谥号,是古代皇帝、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依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琰之早年淡泊,无意功名。曾游河内北山,有归隐之意;出来做官,也是受人举荐。
B.李琰之虽为文人,却尚武德。常说他家世是将帅之种;为官后很喜欢射猎,以示威武。
C.李琰之喜欢读书,不求虚名。他说搜寻奇闻异见,是其本性所为,所以从不觉得劳累。
D.李琰之勤奋好学,知识渊博。王延明以博学闻名,却虚心向他请教,自认为比不上他。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空冲雅异之,每曰:“兴吾宗者,其此儿乎?”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知识点】 魏收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逞,字叔祖,清河人也,魏中尉琰之六世孙。曾祖谅,晋中书令。祖遇,仕后赵,为特进。父瑜,黄门郎。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司马昌明以逞为清河、平原二郡太守。为翟辽所虏,授以中书令。后燕慕容垂灭翟钊,以为秘书监。慕容宝东走和龙,为留台吏部尚书。及慕容驎立,逞携妻子亡归太祖。张衮先称美逞,及见,礼遇甚重。拜为尚书,任以政事,录三十六,别给吏属,居门下。寻除御史中丞。太祖攻中山未克,六军乏粮,民多匿谷,问群臣以取粟方略。逞曰:“取椹[注]可以助粮。故飞鸮食椹而改音,《诗》称其事。”太祖虽衔其侮慢,然兵既须食,乃听以椹当租。逞又曰:“可使军人及时自取,过时则落尽。”太祖怒曰:“内贼未平,兵人安可解甲仗入林野而收椹乎?是何言欤!”以中山未拔,故不加罪。天兴初,后秦姚兴侵东晋司马德宗襄阳戍,戍将郗恢驰使乞师于常山王拓跋遵,遵以闻。太祖诏逞与张衮为遵书以答。初,恢与遵书云“贤兄虎步中原”,太祖以言悖君臣之体,敕逞、衮亦贬其主号以报之。逞、衮乃云“贵主”。太祖怒曰:“使汝贬其主以答,乃称贵主,何若贤兄也!”遂赐死。后司马德宗荆州刺史司马休之等数十人为桓玄所逐,皆将来奔,至陈留南,分为二辈,一奔长安,一归广固。太祖初闻休之等降,大悦,后怪其不至,诏兖州寻访。获其从者,问故,皆曰:“国家威声远被,是以休之等咸欲归,及闻崔逞被杀,故奔二处。”太祖深悔之。自是士人有过者,多见优容。

(节选自《魏书·崔逞传》)


[注]椹:桑椹,又作桑葚,桑树的成熟果实,可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
B.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
C.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
D.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域,周制县大郡小,秦统一六国后,郡大县小。
B.曹,古代官吏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如唐代各州有兵曹、法曹、户曹等。
C.省,本指王宫禁署,后为官署名称,如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
D.阙,原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台,后专指帝王所居之处或朝廷。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逞出身名门,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仕宦之族,先辈曾在魏、晋、后赵等朝任职;他入仕后受到多人器重,多次担任要职。
B.崔逞投奔太祖,起初颇受赏识。慕容驎即位后,崔逞带着妻儿投奔北魏太祖,张衮美言举荐,厚礼相待,并对他委以重任。
C.崔逞侍奉太祖,所为屡不称旨。攻打中山时,他建议让士兵及时采椹当粮,引起太祖不满;后来太祖命他和张衮回击郗恢的不当措辞,二人的回复不合旨意。
D.崔逞后被赐死,影响士人来奔。东晋司马休之等人因听说崔逞被杀而改变初衷,另投他处,太祖深有悔意,从此有过失的士人多被宽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虽衔其侮慢,然兵既须食,乃听以椹当租。
(2)使汝贬其主以答,乃称贵主,何若贤兄也!
2020-03-10更新 | 9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伊馛,代人也。少而勇健,走及奔马,善射,多力,曳牛却行。后擢为侍郎,转三郎,赐爵汾阳子,加振威将军。

世祖之将讨凉州也议者咸谏唯司徒崔浩劝世祖决行群臣出后馛言于世祖曰若凉州无水草何得为国议者不可用也宜从浩言世祖善之。既克凉州,世祖大会于姑臧,谓群臣曰:崔公智计有余,吾亦不复奇之。吾正奇馛弓马之士,而所见能与崔同,此深自可奇顾谓浩曰:馛智力如此,终至公相。浩曰: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卫青、霍去病亦不读书,而能大建勋名,致位公辅世祖笑曰:诚如公言。

馛性忠谨,世祖之,亲待日殊,赏赐优厚。真君初,世祖欲拜馛为尚书,封郡公。馛辞曰:尚书务殷,公爵至重,非臣年少愚近所宜荷任,请收过恩。世祖问其欲,馛曰:中、秘二省多诸文士,若恩矜不已,请参其次。世祖贤之,遂拜为中护将军、秘书监。以功赐爵魏安,加冠军将军。后出为东雍州刺史,恩化大行,百姓思之。转殿中尚书,常典宿卫。从幸瓜步,频有战功,进号镇军将军。兴安二年,迁征北大将军、都曹尚书,加侍中,进爵河南公。世祖亲任之。兴光元年,拜司空。及为三公,清约自守,为政举大纲而已,不为苛碎。太安二年,太子太保。三年,与司徒陆丽等并平尚书事。五年薨。

子兰,袭。散骑常侍、库部尚书。卒。兰子盆生,骁勇有胆气。初为统军,累有战功,遂为名将。以勋赐爵平城子。与荆州刺史、淮南王世遵,鲁阳太守崔模俱讨襄阳,不克而还,坐免官。后因功进号征西将军,行岐州刺史。复为西道都督,战殁。赠车骑将军、雍州刺史。

(节选自《魏书•列传第三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之将讨凉州也/议者咸谏/唯司徒崔浩劝/世祖决行/群臣出后/馛言于世祖曰/若凉州无水草/何得为国/议者不可用也/宜从浩言
B.世祖之将讨凉州也/议者咸谏/唯司徒崔浩劝世祖决行/群臣出后/馛言于世祖曰/若凉州无水草何得/为国议者不可用也/宜从浩言
C.世祖之将讨凉州也/议者咸谏/唯司徒崔浩劝世祖决行/群臣出后/馛言于世祖曰/若凉州无水草/何得为国/议者不可用也/宜从浩言
D.世祖之将讨凉州也/议者咸谏/唯司徒崔浩劝/世祖决行/群臣出后/馛言于世祖曰/若凉州无水草何得/为国议者不可用也/宜从浩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辅,古代三公、四辅,均为天子之佐。文中意思是天子的重要辅臣。
B.爱,文中意为喜爱,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爱”意思相同。
C.侯,古代五等爵之一,如文中“魏安侯”以及《苏武传》中的“浞野侯”。
D.领,表官职兼任,常用于兼任较低职务。“摄”“署”意思与之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馛年少时勇猛刚健,力大无比,可以将牛拖拽使其倒行,后在战场上多次建功。
B.世祖曾想授予伊馛尚书一职,他以年少愚钝推辞,并表示自己愿意去做一名文士。
C.伊馛任东雍州刺史期间,推行恩德教化,受百姓喜爱,后因功被赐予魏安侯爵位。
D.伊馛的孙子盆生也英勇善战,多有战功,为一代名将,因功封子爵,后战死沙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正奇馛弓马之士,而所见能与崔同,此深自可奇。
(2)及为三公,清约自守,为政举大纲而已,不为苛碎。
5.伊馛受世祖喜爱、信任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概括。
2023-06-17更新 | 8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陆真,代人也。父洛侯,秦州长史。真少善骑射。世祖初,以真膂力过人,拜内三郎。数从征伐,所在摧锋陷阵,前后以功屡受赏赐。真君中,从讨蠕蠕①,以功赐爵关内侯。后攻悬瓠,登楼临射城中,弦不虚发。刘义隆将王玄谟众数万人寇滑台,真从世祖讨之。夜与数人乘小船突玄谟军,入城抚慰,登城巡行贼营中,乃还渡河。至明,玄谟败走。从驾至江,真再破贼军。还攻盱眙,真功居多。迁给事中,典太仓事高宗即位拜冠军将军进爵都昌侯迁散骑常侍时丁零数千家寇窃并定真与并州刺史乞伏成龙自乐平东入与定州刺史许崇之并力讨灭从驾巡东海,以真为宁西将军。寻迁安西将军,长安镇将,假建平。胡贼帅贺略孙聚众千余人叛于石楼。真击破之,杀五百余人。是时,初置长蛇镇,真率众筑城,未讫,而氐豪仇傉檀等反叛,氐民咸应,其众甚盛。真击平之,杀四千余人,卒城长蛇而还。东平王道符反于长安,杀雍州刺史鱼玄明,关中草草。以真为长安镇将,赐爵河南公。咸阳民赵昌受刘彧署龙骧将军,扇动鄠、盩厔二县,聚党数百人据赤谷以叛。真与雍州刺史刘邈讨平之,昌单骑走免。后鄠县民王稚兄弟,聚二千余人,招引赵昌。始平、石安、池阳、灵武四县人皆应之,众至五千,据治谷堡。时诏南郡王李惠等领步骑六千讨昌。真以大军未至,虑昌滋蔓,与雍州刺史刘邈讨昌。昌出营拒战,真击破之,斩昌及贼首三千余级,传首京师,并诛其党与七百余人,获男女一千余口。雍州民夷,莫不震伏。在镇数年,甚著威称。延兴二年卒。归葬京师,谥曰烈。子延,契胡提,颇有气干,袭爵河南公。正始初,除武川镇将。入除太仆卿。正光初,复除太仆卿。受使绥慰秀容,为牧子所害

(选自《魏书·陆真传》)

①蠕蠕:即柔然,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中叶,在蒙古草原上崛起的部落制汗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宗即位/拜冠军将军/进爵都昌侯/迁散骑常侍/时丁零数千家寇窃并定/真与并州刺史乞伏成龙自乐平东入/与定州刺史许崇之并力讨灭/
B.高宗即位/拜冠军将军/进爵都昌侯/迁散骑常侍/时丁零数千家寇窃并定/真与并州刺史乞伏成龙自乐平/东入与定州刺史许崇之并力讨灭/
C.高宗即位/拜冠军将军/进爵都昌侯/迁散骑常侍时/丁零数千家寇窃并定/真与并州刺史乞伏成龙自乐平东入/与定州刺史许崇之并力讨灭/
D.高宗即位/拜冠军将军/进爵都昌侯/迁散骑常侍时/丁零数千家寇窃并定/真与并州刺史乞伏成龙自乐平/东入与定州刺史许崇之并力讨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和高宗都是庙号,延兴二年是帝王年号纪年。
B.刺史:古代官名,自汉设立,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用为地方官职名称。
C.公:古爵位名,周朝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仅次于“侯”。后泛称朝中位高权重者。
D.字:即表字,在本名之外所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或相反的另一名字。自称称名,称人称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真擅长骑射,膂力过人。攻打悬瓠时,他登楼向城中射箭,箭不虚发;世祖初年,因膂力过人而授任内三郎,多次跟从征伐,冲锋陷阵,立功受赏。
B.陆真不惧危险,夜突敌军。王玄谟率军数万侵犯滑台,陆真夜间与几个人乘小船突破玄谟军防御,入城安抚军民,并登城巡行贼营,然后渡河返回。
C.陆真平定氐叛,筑城而还。长蛇镇刚刚设立,陆真率军筑城还未完工,氐人首领仇傉檀等反叛,声势颇大,陆真平定叛乱,并最终筑成长蛇城而还。
D.陆真当机立断,主动出击。讨伐赵昌、王稚兄弟时,大军未到,他担心赵昌抢夺粮草,于是主动出击斩杀赵昌,将其首级传送京师,并诛杀其同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驾至江,真再破贼军。还攻盱眙,真功居多。迁给事中,典太仓事。
(2)正光初,复除太仆卿。受使绥慰秀容,为牧子所害。
2021-12-15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