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9 题号:135857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皮龙荣,字起霖,一字季远,潭州醴陵人。淳祐四年进士。历官主管吏部架阁文字,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入对,请“以改过之实,易运化之名,一过改而一善著,百过改而百善融。”升著作郎,入对,因及真德秀、崔与之廉,龙荣曰:“今天下岂无廉者,愿陛下崇奖之以风天下,执赏罚之公以示劝惩。”帝以为然。

召赴阙,迁吏部员外郎兼直讲。入对,言:“忠王①之学,愿陛下身教之于内。”帝嘉纳。迁将作监兼尚右郎官,秘书少监兼吏部郎中,吏部侍郎兼赞读,封醴陵县。迁集贤殿修撰、提举太平兴国宫。召见,进刑部侍郎,加宝章阁待制、荆湖南路转运使,权刑部尚书兼翊善。景定元年四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进封。权参知政事兼太子宾客。二年,拜参知政事,仍兼太子宾客,封寿沙郡公。三年,罢为湖南安抚使,判潭州。四年,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以右正言曹孝庆论罢。咸淳元年,以旧职奉祠。殿中侍御史陈宗礼、监察御史林拾先后论劾,削一官。

它日,帝偶问龙荣安在,贾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劾之。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诏徙衡州居住,未及而殁。龙荣少有志略,精于《春秋》学,有文集三十卷。性伉直,似道当国,不肯降志。又以度宗旧学,卒为似道所摈。德祐元年,复其官致仕。二年,太府卿柳岳乞加赠谥,未及行而宋亡。

(节选自《宋史•皮龙荣传》)


注:①忠王,赵禥。宋理宗无子,收其为养子,后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继位,即度宗。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B.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C.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D.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明清时期,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称为探花、榜眼。
B.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
C.男、伯,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则因朝代而异。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有时也指官员提前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亦称为致事、致政、休致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
A.皮龙荣敢于直言上谏。他向皇上请求用改正过失的实际行动,取代运行教化的虚名,获得皇帝认可并晋升官职,其后也多次因谏言获得皇帝嘉许。
B.皮龙荣尽责于皇子教育。他先后担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太子宾客等教育皇子的官职,还劝谏皇帝要在宫中用自己的言行教导忠王。
C.皮龙荣屡次被同僚弹劾。景定四年,皮龙荣因被曹孝庆弹劾而罢官;咸淳元年,皮龙荣以旧职做负责祠庙祭祀的官,又先后被陈宗礼、林拾弹劾。
D.皮龙荣有才略且性格刚直。皮龙荣精通《春秋》,且著有三十卷文集,还曾任度宗的老师;他不肯屈从于贾似道,也不同意柳岳封赠谥号的请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下岂无廉者,愿陛下崇奖之以风天下,执赏罚之公以示劝惩。
(2)帝偶问龙荣安在,贾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劾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此书。

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同济此道。”

一日,帝留安石坐,曰:“有欲与卿从容论议者。”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征,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安石曰:“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夔、稷、禼;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以天下之大,人民之众,百年承平,学者不为不多。常患无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虽有皋、夔、稷、禼、傅说之贤,亦将为小人所蔽,卷怀而去尔。”帝曰:“何世无小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安石曰:“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其谗慝,则皋、夔、稷、禼亦安肯食其禄以终身乎?”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文动笔如飞                                   属:连缀
天下之口                                          嚣:阻塞
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因:沿袭
④大抵皆此书                                      祖:效法
同济此道                                          庶:希望
⑥若使四凶得其谗慝                            肆:放纵
⑦安肯食其禄以终身乎                         苟:苟且
⑧以为卿知经术,不晓世务                  但:只是
A.①⑦B.②③C.④⑤D.⑥⑧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太宗为哉
哪里比得上太宗的作为呢
B.恐无以副卿此意
恐怕无法符合你的期望
C.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
这二人确实不是每代都能有的人物啊
D.卷怀而去尔
藏身退隐而离开(朝廷)罢了
3.下列对第二段王安石所上《万言书》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要学习先王施政的思想要义
B.财富不足是治国的最大忧患
C.要举贤任能,储备人才
D.改革弊端需要循序渐进
4.下列《论语》中的为政思想,在王安石的言论中没有体现的一项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C.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D.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5.某同学读完《宋史·王安石传》,制作了一张读书卡片,请你根据文章的第二段内容,把下面的表格空白之处补充完整。
   
2020-07-14更新 | 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曹利用,字用之,赵州宁晋人。父谏,擢明经第,仕至右补阙,以武略改崇仪使。利用少喜谈辨,慷慨有志操。谏卒,补殿前承旨,改右班殿直,迁为延路走马承受公事。

景德元年,契丹寇河北。帝语利用曰:“契丹南来,不求地则邀赂尔。关南地归中国已久,不可许;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利用愤契丹,色不平,对曰:“彼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帝壮其言。利用驰至契丹,契丹母曰:“后晋德我,贻我关南地,周世宗取之,今宜还我。”利用曰:“晋人以地贻契丹,周人取之,我朝不知也。若岁求金帛以佐军,尚不知帝意可否,割地之请,利用不敢以闻。”契丹度不可屈,和议遂定,利用奉约书以归。擢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赐第京师。契丹遣使来聘,遂命利用迎劳之。

知宜州刘永规驭下残酷,军校乘众怨,杀永规叛,陷柳城县,围象州,分兵掠广州,岭南骚动。帝谓辅臣曰:“向者司天占候当用兵,朕固忧远方守将非其人,以起边衅,今果然。曹利用晓方略,尽心于事,其以为广南安抚使。”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岭南平,迁引进使。

利用在位既久,颇恃功。天禧二年,辅臣丁谓、李迪争论帝前,迪斥谓奸邪,因言利用与之为朋党。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迪坐是免,而利用以检校太师兼太子少保为会灵观使,进尚书右仆射。

利用性悍梗少通,力裁侥幸,而其亲旧或有因缘以进者,故及于祸。然在朝廷忠荩有守,始终不为屈,死非其罪,天下冤之。

(《宋史·曹利用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B.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C.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D.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武帝时设立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书,故称明经。
B.在中国古代国家首都通常称为京师,现代已不再沿用此简称,这里指都城长安。
C.司天是古代掌管天文历象的中央机构或官员,掌管天文,推算历法,预言吉凶。
D.朋党指同类的人以恶相济而结成的集团,后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党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利用的父亲曹谏富有文韬武略,考取明经科,官至右补阙、崇仪使;父亲死后,利用因为父亲的缘故走上仕途。
B.曹利用颇有壮节,擅长外交辞令。在契丹入侵皇帝让他出使契丹时能够不辱使命,最终带着和约归国。
C.曹利用功绩显赫,深得皇帝器重。精晓策略,又办事尽心,能智击贼人,因此升任引进使。
D.曹利用虽然恃功而骄,但是他并无大过而且能够尽忠职守。在辅臣之争时他的官职不降反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晋德我,贻我关南地,周世宗取之,今宜还我。
(2)向者司天占候当用兵,朕固忧远方守将非其人,以起边衅,今果然。
2019-01-30更新 | 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继勋,字绍先,初补右班殿直。仪状颀伟,太宗见而异之,召问其家世,以琼子对。擢寄班祗候,累迁内殿崇班。咸平初,王均据益州。以崇仪副使为益州兵马都监、提举西川诸州军巡检公事。招安使雷有终以兵五百授继勋,守东郭二门,会贼攻弥牟寨,继勋引兵转斗至嘉州,败之,获黄伞、涂金枪以还。有终益以劲兵复进攻二门,克之,乃建帜城上。诸将知城拔,有终乃引军薄天长门,贼复来拒战。会日暮有终欲少休继勋曰贼窘矣急击之无失也率十数骑鏖战身被数创血濡甲马死更马以进。会入内都知秦翰来援,贼退保子城,不敢出。继勋潜知贼欲夜遁,开围使得溃去,均卒败灭。以功迁崇仪使。贼余党保山薮中,时出剽劫,乃徙绵汉剑门都巡检使。继勋募恶少年侦贼动静,穷蹑岩穴,掩其不备,悉擒杀之。又徙峡路钤辖。还朝,迁洛苑使、并代州钤辖。徙屯岢岚军。契丹聚兵五万屯草城川,继勋登高望之,谓军使贾宗曰:“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诱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转战至寒光岭,伏发,契丹果败,相蹂躏死者万余人,获马、牛、橐驼甚众。时屯兵河外,馈运不属。继勋扼兔毛川,援送军食,师乃济。徙知环州,又徙瀛州。时岁饥,募富人出栗以给贫者。明年大稔,木生连理者四,郡人上治状请留。仁宗即位,改东上阁门使,真授陇州团练使、知雄州。其冬,契丹猎燕蓟,候卒报有兵入钞,边州皆警。继勋曰:“契丹岁赖汉金缯,何敢损盟好邪?”居自若,已,乃知渤海人叛契丹,行剽两界也。以老病乞骸骨。召见便殿,许一子扶掖,俾勿拜,听辞管军。授建雄军节度使、知滑州。河水暴溢,啮堤岸,继勋虽老,躬自督役,露坐河上,暮夜犹不辍,水乃杀怒,滑人德之。卒,年七十八,辍视朝一日,太尉。继勋性谦,有机略,善抚御士卒,临战辄胜。在蜀有威名,号“神将”。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日暮有终/欲少休/继勋曰/贼窘矣/急击之/无失也/率十数骑鏖战/身被数创血/濡甲/马死/更马以进/
B.会日暮/有终欲少休/继勋曰/贼窘矣/急击之/无失也/率十数骑鏖战/身被数创血/濡甲/马死/更马以进/
C.会日暮/有终欲少休/继勋曰/贼窘矣/急击之/无失也/率十数骑鏖战/身被数创/血濡甲/马死/更马以进/
D.会日暮有终/欲少休/继勋曰/贼窘矣/急击之/无失也/率十数骑鏖战/身被数创/血濡甲/马死/更马以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庙号名。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庙号一般用“祖”或“宗”字。
B.路,唐宋时行政区域名,始于唐代,是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府、州、军、监的一级监察区。
C.契丹,是古代游牧民族,生活于我国东北地区,后建立大辽政权,最后被崛起的金朝所灭。
D.赠,在文中的意思是“赠官”,指朝廷对有功之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继勋善于领兵,多次立下战功。他率领五百士兵辗转作战打到嘉州,打败了敌人;善于安抚驱使士兵,一打仗就能取胜,在蜀地有“神将”的称号。
B.高继勋长于谋略,善于判断敌情。进剿王均的后期,他猜测敌人会逃跑,就打开包围圈再消灭他们;准确预判边境契丹军情,避免了错误的军事行动。
C.高继勋体恤百姓,受到民众爱戴。他担任瀛州知州时,遇到荒年,于是就征募富人拿出粮食救济穷人,第二年郡里的人献上他治理的政绩请求留任。
D.高继勋老当益壮,做事认真勤勉。黄河水暴涨,河堤危险之时,高继勋尽管年事已高,但仍亲临现场督促劳役,最终洪水水势减弱,百姓都很感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召见便殿,许一子扶掖,俾勿拜,听辞管军。
5.与契丹之战,高继勋获胜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023-06-15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