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1372858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出为陕西转运使,赵德明言延州蕃落侵其地黑林平,下诏按验。奎阅郡籍,德明尝假道黑林平,移文录示之,德明遂伏。迁吏部,擢龙图阁待制。为政严敏,击断无所贷,帝益加重。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征算余三千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燕,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太后谒太庙,欲被服天子衮冕,奎曰:“必御此,若何为拜?”力陈其不可,终不见听。及太后崩帝见左右泣曰太后疾不能言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奎曰其在衮冕也服之岂可见先帝于地下帝悟,卒以后服敛。奎得喘疾,帝手书禁方赐之。疾寻作,卒,赠兵部尚书,谥简肃。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及参政事,谋议无所避。

(选自《宋史·薛奎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太后崩/帝见左右泣曰/太后疾不能言/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奎曰/其在衮冕也服之/岂可见先帝于地下/
B.及太后崩/帝见左右泣曰/太后疾不能言/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奎曰/其在衮冕也/服之岂可见先帝于地下/
C.及太后崩/帝见左右泣/曰太后疾不能言/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奎曰/其在衮冕也服之/岂可见先帝于地下/
D.及太后崩/帝见左右泣/曰太后疾不能言/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奎曰/其在衮冕也/服之岂可见先帝于地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玺书,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诏书,必须盖皇帝玺印。
B.衮冕,即衮衣和冕,古代皇帝和王公贵族在重大庆典活动时穿戴的正式服装。
C.尚书,又叫尚书令、中书令,本文指在宫廷内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与文书的官员。
D.简肃,谥号名,这是朝廷根据薛奎的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的有褒奖性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奎为官谨慎,注重调查。做隰州军事推官时,对屈打成招的赌徒杀人案心存怀疑,最后抓到真凶;做陕西转运使时,亲自查阅郡州管辖图籍。
B.薛奎为政仁厚,体恤百姓。为使运粮丁夫免于赔偿损坏的粮食,不惜得罪同僚;得知成都民妇告她儿子的原委后,拿出自己的俸禄救济民妇。
C.薛奎为政有方,深受爱戴。在秦州时,州里的驻兵经费常不足,他到任后倡导节俭,并教民众改早耕为水耕,离任时受到当地数千人挽留。
D.薛奎持重果断,遇事敢言。夜间宴客时,有成卒杀人,他不动声色地派人捕杀;太后拜太庙时,服饰不合礼仪,他便直言劝说,但太后终不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2)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5.薛奎具有坦荡直言的品质,除了在太后拜太庙的服饰问题上敢于发表意见外,文中还有哪些具体事情体现了这一品质?请结合你的知识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加以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少师,忠敏。

(选自《宋史》,有删节)

1.下列对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B.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C.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D.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湖南安抚,即湖南安抚使,宋代为各路负责军务治安的长官。
B.长短句,词的别称,又叫“曲子词”,因词句不如诗句整齐而得名。
C.“赠”“谥”,都是古代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褒贬称号。
D.《宋史》是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一,共计496卷,约500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任职湖南时,顶住各方压力,甚至冒着违抗上命的危险,终于如期盖好了部队的营房。
B.辛弃疾通过抑制奸商稳定粮价、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江西的赈灾工作。
C.辛弃疾虽然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但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
D.文章结尾,尽管有些迷信色彩,却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同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020-06-14更新 | 2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琪,字叔宝,幽州蓟人。少好学,晋祖割燕地以奉契丹,契丹岁开贡部,琪举进士中第,署寿安王侍读,时天福六年也。幽帅赵延寿琪为从事,会契丹内侵,随延寿至京师。延寿子赞领河中节度,署琪为记室。赞镇庐州,表为观察判官。部有冤狱,琪辨之,免死者三人,特加朝散大夫。太宗为府尹,初甚加礼遇,琪与宰相赵普、枢密使李崇矩善,出入门下,遂恶之,乃白太祖出琪知龙州,移阆州。太宗即位,召赴阙。八年春正月,擢拜右谏议大夫、同判三司。三月,改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是秋,上将以工部尚书李昉参预国政,以琪先入,乃迁琪为刑部尚书。十月,自员外郎岁中四迁至尚书为相。九年九月,上幸景龙门外观水硙,因谓侍臣曰:此水出于山源,清冷甘美,凡近河水味皆甘,岂非余润之所及乎?琪等对曰:实由地脉潜通而然,亦犹人之善恶以染习而成也。端拱初,上亲耕籍田,以旧相进位吏部尚书。二年,将讨幽蓟,诏群臣各言边事。琪疏上,琪本燕人,以故究知蕃部兵马山川形势。上称之。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

至道元年春,大宴于含光殿,上问琪年,对曰:七十有九。上因慰抚久之。二年春,拜右仆射,特令月给实奉一百千,又以其衰老,诏许五日一朝。琪素有文学,颇谐捷。二年九月被病,令其子贻序秉笔,授辞作《多幸老民叙》,又口述遗表数百字而卒。赠司空,惠安。在使府前后三十年,周知人情,尤通吏。在相位日,百执事有所求请,多面折之,以是取怨于人

(节选自《宋史·列卷二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
B.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
C.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
D.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辟是中国古代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选拔那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
B.“至道”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行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宋太祖的年号有建隆、乾德、开宝三个。
C.刑部,六部之一,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其余五部为吏、户、礼、兵、工部,各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
D.“谥”即谥号,古代君王、诸侯、大臣、后妃等死去,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一个带有褒扬性质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琪严恪职守。他在担任庐州观察判官期间,为有冤屈的犯人辨明案情,使得三人免于死罪。
B.宋琪深受信任。太宗一直对他以礼相待,即位以后立即召宋琪进京,一年中四次升迁,任宰相。
C.宋琪年高望重。他八旬被授右仆射,月俸丰厚,诏许五日一朝,死后被追封司空爵位,谥惠安。
D.宋琪有才能。他博学能文,才思敏捷,幽默诙谐;为官几十载,了解世态人情,尤其通晓吏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在相位日,百执事有所求请,多面折之,以是取怨于人。
2021-10-25更新 | 4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晋卿,字伯修,密州安丘人。为童子时,日诵书数千言。长以《五经》中第,历肥乡嘉兴主簿、安肃军司法参军、平城令、大理详断、审刑详议官,通判应天府,知同州、寿州,奏课第一,擢刑部郎中。

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民所宜而不戾法指。入为大理少卿,迁卿。

晋卿自仁宗朝已典讼臬,时朝廷有疑议,辄下公卿杂议。开封民争鹑杀人,王安石以为盗拒捕斗而死,杀之无罪,晋卿曰:“是斗杀也。”登州妇人谋杀夫,郡守许遵执为按问,安石复主之,晋卿曰:“当死。”事久不决,争论盈庭,终持之不肯变,用是知名。

元丰置大理狱,多内庭所付,晋卿持平考核,无所上下。神宗称其才,每谳狱虽明,若事连贵要、屡鞠弗成者,必以委之。尝被诏按治宁州狱,循故事当入对,晋卿曰:“奉使有指,三尺法具在,岂应刺候主意,轻重其心乎?”受命即行。

诸州请谳大辟,执政恶其多,将劾不应谳者。晋卿曰:“听断求所以生之,仁恩之至也。苟谳而获谴,后不来矣。”议者又欲引唐日覆奏,令天下庶戮悉奏决。晋卿言:“可疑可矜者许上请,祖宗之制也。四海万里,必须系以听朝命,恐自今庾死者多于伏辜者矣。”朝廷皆行其说,故士大夫间推其忠厚,不以法家名之。于官。

(选自《宋史•韩晋卿传》)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          匆忙
B.故事当入对:                    旧事
C.岂应刺候主意:                    探询
D.恐自今庾死者多于伏辜者矣:服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儒家五部典籍的合称,可实行教化。《诗》教人温柔宽厚,《书》教人疏通知远,《易》教人洁静精微,《礼》教人恭俭庄敬,《春秋》教人属辞比事。
B.奏课是把官吏考课的成绩上报朝廷。考课是一种按照一定标准考察官吏的功过善恶,并予以升降赏罚的管理官吏的制度。
C.大辟,指死刑,古五刑之一,俗称“砍头”。早期,五刑通常指墨、劓、刖、宫、大辟。隋唐以后,五刑更多为笞、杖、徒、流、死
D.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对不同人的“死”都有严格称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死”,韩晋卿死为“卒”,可见其死时身份应为大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晋卿坚持法度,不畏强权。在“开封民争鹑杀人”事件中,他忤逆神宗宠臣,认定此案不是王安石所认为的“拒捕争斗而死”,而是“斗殴杀人”。
B.韩晋卿审案公允,才干卓越。许多朝廷的疑难案件他都会参与讨论,后因为与王安石争论“登州府杀夫案”这个案子,更是在士大夫中知名。
C.韩晋卿持法有度,坚持原则。皇帝安排他去审理宁州的案件,这种情况要在出差前先到宫中请示,回答皇上的问题,可他接受命令后就立即动身。
D.韩晋卿法度谨严,不乏怜悯之心。他执法守正,为人忠厚,认为对死刑审批权应慎重。士大夫们私下里都很尊重他,不用法家的名号称呼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州妇人谋杀夫,郡守许遵执为按问,安石复主之。
(2)每谳狱虽明,若事连贵要、屡鞫弗成者,必以委之。
2018-05-20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