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54 题号:1386922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与义字去非,其先居京兆,自曾祖希亮始迁洛,故为洛人。与义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擢符宝郎,寻谪监陈留酒税。

及金人入汴,高宗南迁,遂避乱襄汉,转湖湘,逾岭峤。久之,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夏,至行在。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寻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湖州。召为给事中,驳议详雅。又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被召,会宰相有不乐与义者,复用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六年九月,高宗如平江,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

七年正月,参知政事,唯师用道德以辅朝廷,务尊主威而振纲纪。时丞相赵鼎言:“人多谓中原有可图之势,宜便进兵,恐他时咎今日之失机。”上曰:“今梓宫与太后、渊圣皆未还,若不与金议和,则无可还之理。”与义曰:“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上曰:“然。”三月,从帝如建康。明年,扈跸还临安。以疾请,复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陛辞。帝劳问甚渥,遂请闲提举临安洞霄宫。十一月,卒,年四十九。

与义容状俨恪,不妄笑言,平居虽谦以接物,然内刚不可犯。其荐士于朝退未尝以语人士以是多之尤长于诗体物寓兴清邃纡馀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之间。尝赋《墨梅》,徽宗嘉赏之,以是受知于上云。有《简斋集》,附《无住词》十八首。词虽不多,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

(选自《宋史•陈与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荐士于朝/退未尝以语人士/以是多之尤长于诗/体物寓兴/清邃纡馀/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之间/
B.其荐士于朝/退未尝以语人/士以是多之/尤长于诗/体物寓兴/清邃纡馀/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之间/
C.其荐士于朝/退未尝以语人/士以是多之/尤长于诗/体物寓兴/清邃纡馀/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之间/
D.其荐士于朝/退未尝以语人士/以是多之/尤长于诗/体物寓兴/清邃纡馀/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之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敛衽,字面意思是整理衣襟,又常常用作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恭敬。
B.博士,掌教授太学生,亦备咨询,参议礼仪,现代多指学位的最高一级。
C.梓宫,字面意思是梓木宫殿,在古代常指帝王、皇后以梓木制作的棺材。
D.徽宗,文中是皇帝的谥号,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褒贬评定,给予其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与义天资超群,得到同辈人的尊重。考上太学上舍甲科后,数次得到升迁,但不久就被贬调。
B.陈与义为人谦恭,内心刚正不阿。担任参知政事时,以道德标准和尊崇君主威望来辅佐朝廷。
C.陈与义词作不多,但是意境超出寻常。有人认为他的词可以接近苏轼的境界,因此陈与义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D.陈与义为官清正,深得皇帝的厚爱。曾因病请辞,又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去湖州做官,皇帝十分关切,亲自慰问。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
(2)三月,从帝如建康。明年,扈跸还临安。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方腊者,睦州青溪人也。世居县堨村,托左道以惑众。初,唐永徽中,睦州女子陈硕真反,自称文佳皇帝,故其地相传有天子基、万年楼,腊益得凭籍以自信。县境梓桐、帮源诸峒皆落山谷幽险处,民物繁夥,有漆楮、杉材之饶,富商巨贾多往来。

时吴中困于朱勔花石①之扰,比屋致怨,腊因民不忍,阴聚贫乏游手之徒。宣和二年十月,起为乱,自号圣公,建元永乐,置官吏将帅,以巾饰为别,自红巾而上凡六等。无弓矢、介胄,唯以鬼神诡秘事相扇訹,焚室庐,掠金帛子女,诱胁良民为兵。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十一月陷青溪,十二月陷睦、歙二州。南陷衢,杀郡守彭汝方;北掠新城、桐庐、富阳诸县,进逼杭州。郡守弃城走,即陷,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纵火六日,死者不可计。

警奏至京师,王黼匿不以闻,于是凶焰日炽。兰溪灵山贼朱言吴邦、剡县仇道人、仙居吕师囊、方岩山陈十四、苏州石生、归安陆行儿皆合党应之,东南大震。发运使陈亨伯请调京兵及鼎、澧枪牌手兼程以来,使不至滋蔓。徽宗始大惊,亟遣童贯、谭稹为宣抚制置使,率禁旅及秦、晋蕃汉兵十五万以东,且谕贯使作诏罢应奉局。三年正月,腊将方七佛引众六万攻秀州,统军王子武乘城固守,已而大军至,合击贼,斩首九千,筑京观五,贼还据杭。二月,贯、稹前锋至清河堰,水陆并进,腊复焚官舍、府库、民居,乃宵遁。诸将刘延庆、王禀、王涣、杨惟忠、辛兴宗相继至,尽复所失城。四月,生擒腊及妻邵、子毫二太子、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梓桐石穴中,杀贼七万。四年三月,余党悉平。进贯太师,徙楚。

——(节选自《宋史·方腊传》)


注:①指宋时的“花岗石”之事。宋徽宗酷爱花石,遂由朱勔主持苏杭应奉局,专门索求江浙一带的奇花异石,运往京城开封,运送花石之船,十船为一“纲”,史称“花岗石”。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
B.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
C.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
D.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二年”,古代年号纪年法。汉武帝开始有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几个不同的年号,也可以只有一个年号。
B.“州”,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级。相传尧时禹平洪水,分天下九州。宋时州已很多,睦州就是其一。
C.“畿”,泛指国都周围的地区。如果京畿连用,就是指国都及其附近地区。
D.“国”,可指处所、地域,如王维《相思》中“红豆生南国”;也可指国都、京城,如本文中的“徙国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腊反抗压迫,秘密发动群众。由于“花岗石”之忧,人心思乱,方腊乘此于宣和二年十月,宣布起义。
B.方腊挥师进攻,起义军节节胜利。方腊率领的起义队伍发展迅猛,势如破竹,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攻克了若干州县,杀人众多。
C.义军骤然兴起,京师大为震动。义军势力不断壮大,他们进逼杭州,令徽宗很是震惊,故郡守弃城而逃,义军很快攻入杭州。
D.方腊行事不周,起义最终失败。朝廷军不断攻击,起义军终于不敌,最好方腊本人、其妻儿、丞相等人被俘于梓桐石穴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警奏至京师,王黼匿不以闻,于是凶焰日炽。
(2)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2019-10-31更新 | 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龚鼎臣,字辅之,郓之须城人。幼孤自立,景祐元年第进士,为平阴主薄,疏泄潴水,得良田数百千顷。为泰宁军节度掌书记。石介死,谗者谓介北走辽,诏兖州劾状。郡守杜衍 会问,掾属莫对,鼎臣独曰:“介宁有是,愿以阖门证其死。”衍探怀出奏稿示之,曰:“吾既保   介矣,君年少见义如是,未可量也。”丁母忧,服除,知安丘县。赐五品服,知渠州。渠故僻陋   无学者,鼎臣请于朝建庙学选邑子为生日讲说立课肄法人大劝始有登科者。擢起居舍人。岁冬旱,将赐春宴,鼎臣曰:“旱灾太甚,非君臣同乐之时,请罢宴以答天戒。”兼管勾国子监,详定宽恤民力奏议。 淮南灾,以鼎臣体量安抚,蠲逋振贷,全活甚众。为辽正旦使,鼎臣奏:“景德中,辽犯淄、青,臣祖母、兄、姊皆见略,义不忍往。”许之,仍诏后子孙并免行焉。 鼎臣在言路累岁,阔略细故,至大事,无所顾忌。然其言优游和平,不为峻激,使人主易听,退亦未尝语人,故其事多施行。知兖州。是时,诸道方田使者希功赏,概取税虚额及尝所蠲   者,加旧籍以病民。鼎臣独按籍差次为十等, 一无所增,兖人德之。改吏部,提举西京崇福宫。复判太常寺,留守南京。陛辞,神宗顾语移,喜曰:“人言卿老不任事,精明乃尔,行且用卿矣。”时河决曹村,流殍满野,鼎臣劳来振拊,归者不胜计。以正议大夫致仕,年七十七, 元祐元年卒。

(选自《宋史·龚鼎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鼎臣请于朝/建庙学/选邑子为生/日讲说/立课肄法/人大劝/始有登科者
B.鼎臣请于朝/建庙学选邑子/为生日讲说/立课/肄法人大劝/始有登科者
C.鼎臣请于朝/建庙学/选邑子为生/日讲说/立课/肄法人大劝/始有登科者
D.鼎臣请于朝/建庙学选邑子/为生日讲说/立课肄法/人大劝/始有登科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自宋起,进士要经过“殿试”覆核和决定名次。
B.晷,是古代测日影以定时的仪器,文中的“移晷”可理解为“一段时间”或“一会儿"。
C.吏部,掌管全国官员的任免考选及全国赋税的征收,部门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D.致仕,也称“休致”,指辞去官职。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进谗言说石介逃跑去了辽国,鼎臣愿拿全家性命担保石介已死而不是逃跑。得到了郡守杜衍的赏识称赞。
B.鼎臣在渠州兴建学校,开学讲课,过去这是一个从无读书人的偏僻地方,由此,当地人受到鼓励,开始有人考中进士。
C.景德年间辽国来犯,鼎臣祖母、兄、姊都见过侵略的惨状,鼎臣不忍心前往,皇帝准许并下诏免除他后代子孙出使。
D.鼎臣担任兖州知州时,别的地方使者为求取功名而收取虚报的赋税,只有鼎臣仍按等级收取,没有增加赋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淮南灾,以鼎臣体量安抚,蠲逋振贷,全活甚众。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5.鼎臣“至大事,无所顾忌”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3-06-28更新 | 5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幼敏异,好学善属文。天圣二年举进士,累迁太常丞。是冬,京师地震,上疏日:“顷范仲淹以言事被黜,天下之人,错舌不敢议朝政者,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许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善应来集也。”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清臣请外,为两渐转运副使。太湖有民田,豪右据上游,水不得泄,而民不敢诉。尝建请疏盘龙汇、沪渎港入于海,民赖其利。以右正言知制话,时陕西用兵,上言:“当今将不素蓄,兵不素练,脱戎马猖突,诸城非可以计守也。”时急于经费,中书进拟三司使,清臣初不在选中。帝日:“叶清臣才可用。”擢为起居舍人,权三司使公事。始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薄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

清臣与宋庠雅相善,为吕夷简所恶,出知江宁府。丁父忧,言者以清臣为知兵,请起守边。及服除,宰相陈执中素不悦之,徙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顷。仁宗御天章阁召公卿出手诏问当世急务清臣闻之为条对极论时政阙失甚言多剧切权贵会河决商胡北道艰食复以为根三司使皇祜元年春,帝御便殿,访近臣以备边之策。清臣上对,略曰:“先朝置内帑,本备非常。今为主者之吝,自分彼我,缓急不以为备,则臣不知其所为也。夫能俭啬以省费,渐致于从容。比日多以卑官请厚奉,赐予无艺,若率循旧规,则物力宽弛。”时清臣以河北乏兵食,自汴漕米繇河阴输北道者七十余万;又请发大名库钱,以佐边籴。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宰相方欲两中之,乃徙昌朝郑州,罢清臣为侍读学士。卒,赠左谏议大夫。

(摘编自《宋史·列传第五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召公卿出手/诏问当世急务/情臣闻之/为条对极论/时政阙失/其言多剧切权贵/会河决商胡北道艰食/复以为权三司使/
B.召公卿/出手诏问当世急务/清臣闻之为条对/极论时政阙失/其言多剧切权贵/会河决商胡/北道艰食/复以为权三司使/
C.召公卿/出手诏问当世急务/清臣闻之为条对极论/时政阙失/其言多剧切权贵/会河决商胡北道艰食/复以为权三司使/
D.召公卿出手/诏问当世急务/清臣闻之/为条对/极论时政阙失/其言多剧切权贵/会河决商胡北/道艰食/复以为权三司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常,古代朝廷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之官,地位很高,太常丞是其属官之一。
B.豪右,古代的豪门大族。古代以右为上,豪门大族多居于所在地之右,故而得名。
C.永兴军,指北宋时驻扎在永兴的军队,隶属兵部;作为长官,叶清臣专门负责军务。
D.天章阁,宋朝珍藏真宗御制文集、御书的藏书阁名,官员有天章阁学士、待制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清臣正直敢言。人朝任职后,他就范仲淹被黜一事上疏,希望皇帝纠正人们不敢言事的状态,终使范仲淹等人调到京城附近。
B.叶清臣善政济民。他做两浙转运副使时,曾亲率百姓疏浚盘龙汇、沪渎,百姓获利;后又疏浚三白渠,使六千余顷田得到灌溉。
C.叶清臣重视边备。他掌管制诰时,建议储将练兵,以防不测;皇祐年间又上疏请求皇帝重视边防储备,不要滥赏。
D.叶清臣仕途不顺。昌夷简憎恶他,曾经把他赶出京城做江宁知府;陈执中把他调到永兴军,后又被贬为侍读学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陛下深自咎责,许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善应来集也。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020-07-21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