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1392507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益,汾州平遥人,唐光化中,李克用据太原,益以拳勇隶麾下。后唐明宗立,益面缚请罪,明宗曰:尔尽忠节,又何罪也?晋初,范延光反大名,张从宾据河阳为声援,晋祖召益谓曰:宗社危若缀旒,卿能为朕死耶?益曰:愿假锐卒五千人,破贼必矣,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晋祖大喜,拜河阳三城节度。契丹入汴,益率僚属归京师,诣契丹主,自陈不预北伐之谋。契丹授以凤翔节度。汉祖即位,加兼侍中,益自以尝受契丹命,闻汉兵入洛,忧之,浚城隍为备。孟昶遣益所亲王处回赍书招益,复遣绵州刺史吴崇恽厚遗之,益遂与其子归蜀。汉祖知其事,遣王景崇率禁军数千,倍道趋岐下,召益入朝。时汉祖已不豫,召至卧内,谓之曰: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益惧,即谋入朝、会闻汉祖,景崇欲诛益。从事程渥,景崇里人也,益固遣之说景崇曰:君致位通显,亦可少知止足,何必怀祸人之心,为已甚之事乎?况侯君亲戚爪牙甚众,事若妄发,祸亦旋踵至矣。景崇怒曰:子去,勿为游说,吾将族尔。益知不用渥言,即率数十骑奔入朝。隐帝遣侍臣问益结连蜀军之由,益对曰:臣欲诱之出关,掩杀之耳。益厚赂史弘肇辈,言景崇之横恣,诸权责深庇护之,乃授以开封尹兼中书令。景崇闻之,遂据城叛。显德元年冬,告老,以本官致仕归洛。太祖即位,以耆旧厚待之。乾德初,郊祀,礼与丞相等。三年,卒,年八十,中书令。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注】①侯益一生经历了整个五代十国时代。②缀旒:比喻君主被臣下挟持,大权旁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B.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C.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D.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古时用来比喻帝王或王后的死,诸侯或有封爵者死称薨,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
B.节度,即节度使,汉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可全权调度一地的军、民、财三政。
C.赠,也称“追赠”,指古代皇帝给已死的官吏及其父祖追封官爵。
D.郊祀,古时君王会带领诸大臣,依据礼法于国都郊外祭祀天地,为百姓和国家析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益勇猛善战。晋初范延光、张从宾反叛,形势危急,他率数千士兵在汜水打败了张从宾一万多人的军队。
B.侯益善于掩饰。隐帝派遣侍臣问他暗中联结蜀军之事,他以引诱蜀军出关以消灭之作为借口,为自己开脱。
C.侯益富有心机。汉祖怀疑他有贰心,于是派遣王景崇率领几千禁军,兼程奔赴岐下,攻打他。于是他派景崇的同乡去游说;游说不成就贿赂权贵,设法逼反景崇,解除了危机。
D.侯益善变保身。他投奔李克用后又归降唐明宗;在汉担任侍中,蜀主孟昶先派王处回招降他,再派遣吴崇恽给他送厚礼,他又归附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
(2)况侯君亲戚爪牙甚众,事若妄发,祸亦旋踵至矣。
【知识点】 《宋史》解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留守叶衡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B.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C.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D.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守叶衡雅重之”中“雅”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出师表》中“察纳雅言”的“雅”字相同。
B.“不二日皆具”中“具”字的意义和用法,与《鸿门宴》中“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的“具”字不同。
C.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史记》(司马迁)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班固)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春秋》(孔子)是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长短句,和曲子、曲词、诗余等,都是词的别称。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成“词牌”,依调填词为“依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整治时有作乱的湖南草寇,辛弃疾斥巨资修建营垒,招兵买马,这表现他深谋远虑,有雄才大略。
B.辛弃疾如期建成飞虎营栅,向皇帝上书陈述事情经过,并呈上图纸,皇帝才免除了对他的军法处置。
C.虽然部属反对,但辛弃疾坚持把买来粮食的十分之三赈济信州百姓,表现了他的仁政爱民和博大胸襟。
D.谢枋得经过辛弃疾庙宇时,听到“若鸣其不平”之声。文章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辛弃疾生前愤激不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2)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壁归,间至赵矣。
2023-04-07更新 | 10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B.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C.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D.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本义是帽子,古人二十岁戴冠,行冠礼表示成人,冠就成了古人成年的代称。
B.《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相传由孔子修订。
C.殿试,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皇帝主持对贡士的考试。
D.禁军,北宋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握的正规军,从各地招募,分隶三衙,防守京师或地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自把书上知识传授给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喜读《庄子》,文章出众。欧阳修想要改变当时支离诡异的文风,看到苏轼的文章惊喜万分,把他擢为第一,并在梅圣俞面前推崇他。
C.苏轼恪尽职守,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有险情,苏轼与城中百姓共同抗洪,并说服卒长带领禁军筑堤,终于保全了徐州。
D.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022-02-16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壬申明道元年十二月,诏以来年二月躬耕籍田,先请皇太后恭谢宗庙,权罢南郊之礼。及议皇太后谒庙仪注,太后欲纯被帝者之服,薛奎独争曰:太后必御此,见祖宗若何拜?固执不可。虽终不纳,犹少杀其礼焉。薛奎知益州还朝,与镇俱。或问奎入蜀所得,奎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世也。八月,资政殿学士薛奎卒。奎在政府,谋议无所迎避。或时不得如志,归辄叹咤不食。家人笑曰:何必如是?奎曰:吾仰惭古人,俯愧后世尔。欧阳修、王拱辰皆其女婿也。

(节选自《宋史全文·宋仁宗》)

材料二:

薛简肃公文集

君子之学,或施之事业,或见于文章,而常患于难兼也。盖遭时之士,功烈显于朝廷,名誉光于竹帛,故其常视文章为末事,而又有不暇与不能者焉。至于失志之人,穷居隐约,苦心危虑而极于精思,与其有所感激发愤,惟无所施于世者,皆一寓于文辞。故曰穷者之言易工也。如唐之刘、柳无称于事业,而姚、宋不见于文章。彼四人者犹不能于两得,况其下者乎!

惟简肃公在真宗时,以材能为名臣;仁宗母后时,以刚毅正直为贤辅。其决大事定大议嘉谋谠论著在国史而遗风余烈,至今称于士大夫。公绛州正平人也,自小以文行推于乡里,既举进士,献其文百轴于有司,由是名动京师。其平生所为文八百余篇,何其盛哉!可谓兼于两得也。公之事业显矣,其于文章,气质纯深而劲正,盖发于其志,故如其为人。

公有子直孺,早卒。无,以其弟之子仲孺公期为后。公之文既多,而往往流散于人间,公期能力收拾。盖自公薨后三十年,始克类次而集之为四十卷。公期可谓能世其家者也。呜呼,公为有后矣!

熙宁四年五月某日序。

(节选自《欧阳修全集》)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决A大事B定C大议D嘉谋E谠论F著G在国H史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耕籍田”与诸葛亮《出师表》“躬耕于南阳”的“躬耕”意思相同。
B.“序”是文集序,这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序”的意思相同。
C.“末”次要的;“末事”的“末”与成语“本末倒置”的“末”意思相同。
D.“后”继承人。古代没有儿子的人,常收养同宗或亲戚的儿子作后嗣。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奎曾在益州任职,任职期满后和范镇一起从益州返还京都,有人问薛奎在蜀地有什么收获,他说觅得一位奇才,并且说范镇一定会以文学著称。
B.资政殿学士薛奎去世后,为了表彰他的功劳,朝廷追赠他为简肃公;为了纪念他一生的光辉业绩,他的女婿欧阳修为他的文集写了序言。
C.欧阳修认为历史上那些家境窘迫的人,大都想通过写文章来抒发内心郁结以及不能施展的志向,因此这些人能够费尽心思地经营所写的文章。
D.薛奎一生写过很多文章,他的文章,追求气质纯朴深厚、刚劲正直的风格,他的文章应该是他内心志向的写照,故他的文风也和其为人一样。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施之事业,或见于文章,而常患于难兼也。
(2)既举进士,献其文百轴于有司,由是名动京师。
5.材料一中薛奎为什么会发出“吾仰惭古人,俯愧后世尔”的感叹?请概括其原因,并选取一个相关的事例作证。
2023-10-16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