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01 题号:1407985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汲黯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

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黯为淮阳太守。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七岁而卒。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
B.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
C.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
D.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时男子20岁举行加冠时取字,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B.太守,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五铢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铜制通货。因钱上有“五铢”二篆字,故称五铢钱。
D.拜,指行礼表示敬意,也指通过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文中意为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为人倨傲,两次奉旨出使,他都中途变卦,或半路而返,或自作主张发放官粮赈济灾民。
B.汲黯忠直敢谏,从不屈从权贵,逢迎主上,即使对至尊的君主及其宠幸的权要人物也敢当面谏诤指责,无所顾忌。
C.汲黯秉正忠厚,皇帝面对他也感到束手无策,淮南王谋反时就曾担心无法说服汲黯和丞相弘。
D.本文运用辐凑之法将众多的零散材料交织在一起,从多方面的对立冲突中反复刻画人物个性,将人物的形象鲜明地呈现出来。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2)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李斯又上书,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患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至咸阳,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其后,赵高妄为斯长男由反辞。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新成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B.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C.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D.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更含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卿,即荀子,名况,字卿,春秋时期赵国人,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B.帝王之术又称人君南面术,它涵盖了经国之道、阅人用人、纵横捭阖、统御之术,包纳百家、集千年之所成,是君临天下必不可不研之学问。
C.客卿,秦官名。意思是外国人在本国当官,其位为卿,以客礼相待。
D.五刑,先秦以前的五刑是指墨、劓、荆、宫、大辟。汉代经过刑制改革,肉刑逐渐废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早年看见茅厕中的老鼠与粮仓中的老鼠,发出了有没有出息由环境决定的感慨,从中可以看出李斯倾慕荣华富贵的心理。
B.李斯出生平民,学成后审时度势,弃六国向西游说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王,秦王先后任他为郎官、长史、客卿、廷尉、丞相。
C.李斯谏阻逐客,实际上是劝秦王采用不论国别、用人唯贤的方针,二十余年,秦国终于统一了天下,李斯功不可没。
D.李斯身居丞相之位后,劝始皇收百家之言,以愚百姓,后又伙同赵高假受诏,弃扶苏立胡亥,终受五刑腰斩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2)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2020-10-05更新 | 30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汉以马邑城诱单于,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B.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C.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D.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2.对于文中加点字的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家子,旧指出身良家的子女或清白人家的女子。此处指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为良家子。
B.中郎,郎官的一种,为帝王近侍官。秦置,汉沿用,担任宫中护卫﹑侍从。例如,汉苏武曾任中郎将,后世以中郎称之。
C.单于,是匈奴人——古代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他的配偶被称为“阏氏”。
D.麾下,麾是古代指挥军队用的旗子。麾下有三种意思:一指将旗之下,二指部下,三是对将帅的敬称。此处指第三种意思。
3.下列关于文中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精于骑射,勇猛善战。文帝时,李广跟从军队追击匈奴,因擅长骑射,杀敌众多,被任命为中郞;景帝时,任边境太守,以奋力作战出名。
B.李广善于判断,做事果敢。中贵人遭匈奴袭击,李广断定为“射雕者”,立即率一百多骑兵追击;他被俘时,瞥见良马,能抓准时机,上马逃离。
C.李广沉着冷静,富有谋略。李广带领一百多骑兵,面对几千匈奴骑兵,并不惊慌。他命令士兵上前接近匈奴,又要求士兵解鞍下马,来误导敌人。
D.李广为人廉洁,慷慨豪爽。四十多年,李广只担任过官秩两千石的职位,家里无多余钱财,但李广不以为意,仍能从家里拿出饮食,分给士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2)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5.李广被俘逃脱后,回到京师。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官吏按律判决李广当斩(后经纳税赎罪后,李广成了平民)。下面的任务,请任选一个来回答,要求不少于两条理由。
①若你是执法官吏,请给出判决当斩的理由。
②若你是朝廷官员,认为判决不当,请为李广辩解。
2022-01-18更新 | 7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

材料一: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节选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注】①五羖:此指百里奚。羖,羊皮。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百里奚从楚国赎回。

材料二: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东徙渡江,夷于编氓。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宋兴,海内一统。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

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楚公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秦国夫人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已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而旧俗方已大坏,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

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

【注】①太傅:陆游的高祖。②楚公:陆游的祖父。③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材料三:

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

治生非必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

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贫穷至而廉耻不顾。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

(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B.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C.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D.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人常以公、卿、大夫等位第序官僚。其中,大夫地位在卿之下、士之上,它和后来成为行医者称呼的“大夫”不是同一个概念。
B.“孝悌”“忠信”,儒家德行内容。这些内容既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孝顺父母。
C.“先君”指的是陆游的父亲。“先”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称,古人在称呼前加“先”字,以示对死者的尊重,如“先父”“先哲”等。
D.“昏耄”,亦作“昏髦”,意思是衰老,老迈,糊涂。 “昏耄”一词,与古人对年龄称谓的习惯有关,古人称八九十岁为“耄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尚贤是我国优良传统。秦穆公知贤重用百里奚,称霸诸侯的这一段历史,表明贤才是国家之重宝。
B.陆游借祖先的实例缅怀了旧时家风,针对当时有族人贪图享乐的现象,表达了对家风难继的忧虑。
C.叶氏家训一方面点出治生的手段,鼓励子弟积极治生;另一方面又告诫族人治生不得利己妨人。
D.陆氏家族与时俱兴,文儒继出是缘于坚守家风;叶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士农工商为榜样,各安其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楚公已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
(2)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
5.请概括陆游、叶梦得二人对家风的要求有何异同。
2021-11-23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