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孔子(前551-前479)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8 题号:14107478
阅读下面《论语》五则,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②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

③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④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⑤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阳货》)


(1)请解释孔子眼中“讷”的内涵。
(2)简要概括孔子对“言”“辞”的主张。

相似题推荐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宪问》)

材料二: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颜渊》)

材料三: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述而》)

1.材料一中“我无能焉”体现了孔子的谦逊,试举一位孔子弟子谦逊好礼的例子。
2.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勇者不惧”的理解。
2022-02-03更新 | 88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的见解:

①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②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③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请概括这些见解的主要内容,并从中选择一则,联系现实或阅读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2020-09-13更新 | 80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 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
注:①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②斗筲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真正的“士”,是能够在行为上虽曾有令其羞耻之处,但当他出使各国时,能不负君王使命的人。
B.关于士的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言必信,行必果”是属最后一个层次的。
C.孔子认为不问黑白,一味讲信用,只知贯彻自己言行的人,只是小人罢了。
D.对当朝的执政诸公的言行,孔子颇为鄙视、不屑,认为他们连小人也比不上。
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与上文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
                                                                    
2016-11-18更新 | 5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