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 《史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0 题号:141279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王濞者,高帝兄刘仲之子也。高帝已定天下七年,立刘仲为代王。匈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弃国亡,间行走洛阳,自归天子。天子为骨肉故,不忍致法,废以为郃阳侯。高帝十一年秋,淮南王英布反,高帝自将往诛之。刘仲子沛候濞年二十,有气力,以骑将从破布军蕲西,布走。乃立濞于沛为吴王。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待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于是董其丧归养。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病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诸吴使来,辄系责治之。吴王恐,为谋滋甚。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碎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馀年,以故能使其众。汉廷臣方议削吴。吴王濞恐削地无已,因以此发谋,欲举事。及削吴会稽、豫章郡书至,则吴王先起兵,胶东、菑川、济南、楚、赵亦然,遂发兵西。吴少将桓将军说王曰:“吴多步兵步兵利险汉多车骑车骑利平地愿大王所过城邑不下直弃去疾西据洛阳武库食敖仓粟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虽毋入关,天下固已定矣。即大王徐行,留下城邑,汉军车骑至,驰入梁楚之郊,事败矣。”吴王问诸老将,老将曰:“此少年推锋之计可耳,安知大虑乎!”于是王不用桓将军计。吴王兵既破,败走。初,吴王之度淮,保东越。东越兵可万馀人,乃使人收聚亡卒。汉使人以利啖东越,东越绐给吴王,吴王出劳军,即使人鏦杀吴王,盛其头,驰传以闻。吴王子子华、子驹亡走闽越。

(节选自《史记·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多步兵/步兵利险/汉多车骑/车骑利平地/愿大王所过/城邑不下/直弃去疾/西据洛阳武库/食敖仓栗/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
B.吴多步兵/步兵利险/汉多车骑/车骑利平地/愿大王所过/城邑不下直弃去/疾西据洛阳武库/食敖仓粟/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
C.吴多步兵/步兵利险/汉多车骑/车骑利平地/愿大王所过城邑不下/直弃去疾/西据洛阳武库/食敖仓粟/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
D.吴多步兵/步天利险/汉多车骑/车骑利平地/愿大王所过城邑不下/直弃去/疾西据洛阳武库/食放仓粟/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饮博,指饮酒赌博。文中吴王太子陪伴皇太子饮酒赌博,皇太子酒后失手伤人。
B.藩臣,拱卫王室之臣,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一般拥有兵权,镇守一方。
C.践更,古代的一种徭役。轮到的可以出钱雇人代替,受钱代人服役叫践更。
D.闾里,乡里,泛指民间。闾和里都是古代的居民组织单位,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闾或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帝之所以封刘濞为吴王,一是由于顾念自己的兄长刘濞的父亲刘仲被废黜为侯,二是因为刘濞跟随自己击退了叛将英布有功。
B.吴王刘濞能够支使民众,主要是因为他拥有铜矿海盐的便利和富足,免除百姓赋税,给服役的士兵发代役金,礼贤下士并赏赐平民。
C.吴王太子被皇太子打死又被送回吴国下葬,是吴王违忤藩臣礼节的直接原因;吴王最终因谋害同宗、叛乱失败而被杀害。
D.吴少将桓将军懂兵法有谋略,根据吴汉两军的兵种特点和武器装备提出了有利的攻占计策;但由于老将的偏见,吴王并没有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匈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弃国亡,间行走洛阳,自归天子。
(2)吴王濞恐削地无已,因以此发谋,欲举事。
【知识点】 《史记》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C.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D.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祖,临行时祭祖先,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B.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
C.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
D.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019-01-16更新 | 11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骨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馀祭,次曰夷吾,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馀祭。馀祭死,传夷吾。夷吾死,当传季子札。季子礼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吾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见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具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佯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B.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C.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D.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子,先秦称诸侯之子为公子,女儿亦称女公子,后来泛指社会上的年轻男子。
B.顿首,指磕头,古代的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和“再拜”不同。
C.丙子,处于六十干支中的第十三个,可以用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月或者纪日。
D.上卿,春秋时宗周与诸侯国都有卿,分上、中、下级: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专诸身怀技能,得到伍员举荐。伍员从楚国逃到吴国后,知道专诸的才能,在劝说吴王伐楚无果后,把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
B.专诸受到礼遇,协助阖闻上位。公子光得到专诸后,以礼待之:当吴王僚两个弟弟率军被楚军堵住归路时,协助了公子光上位。
C.专诸临危不惧,刺杀王僚成功。吴王僚带着重兵出席公子光准备的酒宴,公子光让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中,最终刺杀成功。
D.专诸终被杀害,儿子封为上卿。专诸在杀死王僚后为人所杀,当上吴王的公子光履行了之前的承诺,封专诸之子为上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
(2)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
5.阖闾夺取王位得以成功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话加以分析。
2021-01-06更新 | 17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汉王疑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汉六年,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孝文帝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周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B.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C.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即土地神,常与“稷”连用,社稷是国家的代称。文中是“祭祀土地神”的意思。
B.昆弟,即子弟,特指项氏的宗族。此处陈平意在说明项羽任人唯亲,所以离开他。
C.剖符,古代帝王封赏诸侯或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以作凭信,后以之称分封、授官。
D.四夷,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此处与孟子所说“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少好读书,自小胸怀大志。他年轻时主持分配祭肉,老人们都夸赞他;他却说,有朝一日让他主宰天下,他也能像今天分肉一样出色。
B.陈平智慧过人,善于化危为机。他从容应对他人的恶意中伤,重获刘邦信任;他精研时局,分析刘项二人各自的优劣,并向刘邦献上灭楚之策。
C.陈平品行高尚,受封不忘初心。刘邦要封他为侯,他却推辞说若是当初没有推荐魏无知,也就不会有自己的今天。
D.陈平见识卓绝,尽显辅臣气度。他认为宰相的职责不是去管具体事务,而是管好群臣,因为宰相要向上辅佐天子,对下统率百官,使其各司其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2)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周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5.在陈平的分析中,刘邦为人的优缺点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2-03-29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