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 《史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01 题号:1413574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耳,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节选自《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B.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C.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D.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姓氏,表明家族的字。姓和氏本有分别,姓起源于女系,氏起源于男系;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
B.名字,人的称号。古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旧说古时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冠礼女子笄礼时取字。
C.玄孙,直系亲属称谓之一。刑法灭九族,一说,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玄孙、曾孙。
D.孝文,谥号。谥号是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给予或褒或贬或明的称号,汉孝文帝刘恒是亲尝汤药的二十四孝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其人史载不详。老子生卒年月不详,甚至“道家的老子”是谁,说法都不一。
B.老子修为不同凡响。从圣人孔子向老子问礼,孔子在弟子面前对老子的评价可见。
C.老子著述博大精深。应函谷关关令尹喜之请,老子作哲学著作《道德经》上下篇。
D.老子是一个隐君子。主张无为而治,主政者自己清心寡欲,则百姓自然正直守义。
4.把文中加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2)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
5.司马迁认为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和法家的代表人物申不害、韩非子虽皆“原道德之意”,但其风格不同,请写出每个人的风格。
【知识点】 《史记》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丘生而其父叔梁纥死,葬于防山。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欲?吾即没,若必师之。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遣。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室微而礼乐废,《》《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
B.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
C.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
D.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用来祭祀、设宴用的器具,引申为祭祀、崇奉。
B.周,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建都镐京。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C.《诗》,又称《诗三百》或《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D.鲁哀公,庙号名。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叫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奇人异相,享至圣之誉。孔子出身贫寒,身材高大魁梧,年少好礼为人称赞,死后备受后世学者尊崇,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以他的言论作为标准。
B.孔子能力突出,有治政之方。不论是管理仓库还是管理牲畜,孔子都打理得井井有条;重返鲁国做中都宰后,治理国家的办法被其他地方效仿。
C.孔子一生颠沛,积极用世。孔子离开鲁国十四载,先后游历了齐、宋、卫、陈、郑等国,传播道德、演习礼仪, 虽遭到阻挠排斥,仍孜孜不倦。
D.孔子弦歌不绝,厥功至伟。孔子追溯探究三代的礼乐制度,以《诗》《书》《礼》《乐》为教材,教育弟子约有三千,这几本著作也是靠他才传下来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2)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遗。
5.文中记载了几件关于孔子重视礼的事情?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1-01-22更新 | 20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骞,建元中为。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父俱出陇西。经匈奴,匈奴得之,单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不失。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译,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明年,骞为卫尉,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是后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言曰:“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匈奴西边小国也。蛮夷俗贪汉财物,今诚以此时而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鸟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遗之他旁国。骞因分遣副使使诸旁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骞还到,拜为大行,列于九卿。岁余,卒。其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摘编自《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B.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C.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D.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元,开国后第一次建立年号。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刘彻首创,“建元”就是汉武帝开国后采用的第一个年号。
B.郎,官名,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汉朝制度,凡职位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可以保举子弟一人做郎官。
C.节,又称“符节”“节杖”。古代大臣出使时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如冯唐便能“持节云中”。
D.外臣,古代诸侯国的士大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也可指藩属、属国,文中即是指归附汉朝的少数民族部落或政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骞忠于汉朝,坚贞不屈。他主动响应汉朝招募,在出使联络月氏途中被匈奴扣留十多年,匈奴为他娶妻生子,但他始终不忘故国,-直持有汉朝的符节。
B.张骞机智勇敢,完成使命。趁看管放松之机,他逃出匈奴后到达大宛,又在大宛、康居的帮助下辗转来到月氏,把汉朝的意图告知月氏,可惜月氏已无意报仇。
C.张骞历尽艰险,坚韧顽强。他穿过匈奴控制区去联络月氏,往返途中两次被匈奴扣留,危急穷困时靠亲自射猎禽兽为食,出发时百余人,最终只有两人回到汉朝。
D.张骞富有远见,颇受信任。他向汉武帝提出联络乌孙、大夏等国牵制匈奴削弱其实力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后,汉朝派张骞多带副使广泛联络西域各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
(2)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2020-02-18更新 | 13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注:①矰:zēng,种用丝绳系住的用来射鸟的短箭。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B.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C.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D.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2.下列对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文中指老子所著的《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B.太傅,古代官职名,周代设置,三公之一,为辅佐天子之任;西汉时,太子的老师被称太傅。
C.关,文中指函谷关,古时长安与洛阳间的咽喉之地,是中国历史上建制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D.玄孙,曾孙的儿子,或称孙子的孙子,或称儿子的曾孙。也就是四世孙。老子的玄孙应是李注的儿子。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顺应自然。可见,道家并不是一味的远离现实生活选择归隐。
B.关于老子,历史上有不同的传说。一说是早于孔子的李耳,一说是孔子同时代的老莱子,更有人说是晚于孔子的太史儋。
C.孔子认为,会跑的兽、会游的鱼、都可以想办法捕获它们。至于老子,孔子认为他像乘风云而上的龙一样虚无,太过超脱。
D.世上信奉老子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作为历史学家,司马迁对老子的学说作客观了描述,并没有尊老贬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2)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2021-11-13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