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宋濂(1310-138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02 题号:1416466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布鲁海牙,畏吾人也。布鲁海牙幼孤,年十八,随其主内附,充宿卫。太祖西征,布鲁海牙扈从,不避劳苦,帝嘉其勤,赐以羊马毡帐。太祖崩,诸王来会,选使燕京总理财币。使还,庄圣太后闻其廉谨,以名求之于太宗,凡中宫军民匠户之在燕京、中山者,悉命统之。辛卯,拜燕南诸廉访使。未几,授断事官。有民误殴人死,吏论以重法,其子号泣请代死。布鲁海牙戒吏,使擒于市,惧则杀之。既而不惧,乃曰:误殴人死,情有可宥,子而能孝,义无可诛。遂并释之,使出银以资葬埋,且呼死者家谕之,其人悦从。征讨之际,隶军籍者,惮于行役,往往募人代之,又军中多逃归者,朝廷下制:募代者杖百,逃归者死。然募者闻命将下,已潜遣家人易代募者。布鲁海牙闻之,叹曰:募者已惧罪往易,逃者因单弱思归,情皆可矜,吾可不伸理耶?

遂奏其状,皆得经减。有丁多产富而家人不往,及未至役所而即逃者,则曰:此而不杀,何以戒后!有窃妓逃者,吏论当死,布鲁海牙曰:败乱纲常,罪固宜死;此妓也,岂可例论!命杖之。世祖即位,命布鲁海牙使真定。真定富民出钱贷人者不逾时倍取其息布鲁海牙正其罪使偿者息如本而止后定为令中统钞法行以金银为本本至乃降新钞时庄圣太后已命取真定金银,由是真定无本,钞不可得。布鲁海牙遣幕僚邢泽往谓平章王文统曰:昔奉太后旨,金银悉送至上京。真定南北要冲之地,居民商贾甚多,今旧钞既罢,新钞不降,何以为政?且以金银为本,岂若以民为本!又太后之取金帛,以赏推戴之功也,其为本不亦大乎!文统不能夺,立降钞五千锭,民赖以便。俄迁顺德等路宣慰使,佩金虎符。至元二年秋卒,年六十九。初,布鲁海牙拜廉使,命下之日,子希宪适生,喜曰:吾闻古以官为姓,天其以廉为吾宗之姓乎!故子孙皆姓廉氏。后或奏廉氏仕进者多,宜稍汰去,世祖曰:布鲁海牙功多,子孙亦朕所知,非汝当预。大德初,赠仪同三司、大司徒,追封魏国公,孝懿。

(节选自《元史·布鲁海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真定富民出钱贷人者/不逾时倍取其息/布鲁海牙正其罪/使偿者息如本/而止后定为令/中统钞法行/以金银为本/本至/乃降新钞/
B.真定富民出钱贷人者/不逾时倍取其息/布鲁海牙正其罪/使偿者息如本而止/后定为令/中统钞法行/以金银为本/本至/乃降新钞/
C.真定富民出钱贷人者/不逾时倍取其息/布鲁海牙正其罪/使偿者息如本/而止后定为令/中统钞法/行以金银为本/本至/乃降新钞/
D.真定富民出钱贷人者/不逾时倍取其息/布鲁海牙正其罪/使偿者息如本而止/后定为令/中统钞法/行以金银为本/本至/乃降新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卯,是干支纪年中的一年,古人用六十对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
B.路,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C.纲常,一般是三纲五常的简称,三纲五常是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D.谥,是指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褒赞性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鲁海牙德才兼备,很早就被重用。他归附蒙古后充当成吉思汗的宿卫和随从,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得到嘉奖和调任。
B.布鲁海牙谨慎严密,不肯滥用死刑。有个百姓误杀了人,他通过观察了解实情后宽恕了杀人者,并取得死者家属的认可。
C.布鲁海牙宽严相济,执法公允恰当。针对违法乱纪者,他会根据罪行的大小,采用减轻处罚、死刑和杖刑加以区别对待。
D.布鲁海牙功勋卓著,受到朝廷信任。他的家族里入仕做官的人很多,嫉恨的人便上奏朝廷应该逐渐淘汰,皇帝没有同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还,庄圣太后闻其廉谨,以名求之于太宗,凡中宫军民匠户之在燕京、中山者,悉命统之。
(2)募者已惧罪往易,逃者因单弱思归,情皆可矜,吾可不伸理耶?
5.布鲁海牙是怎样说服平章王文统给真定路发新钞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杜环,字叔循。环谨饬重然诺,好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败。其母张氏,年六十,哭于九江城下,无所归。或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往依之?母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道上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矨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存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住奉母乎?

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嬴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偏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筋。以母故,不敢大声语。

越十年,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住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诒以他事辞去不复顾。

环奉母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昆杜君生子孙,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俱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节选自宋濂《宋文宪公全集》)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往依之(     )        (2)如杜君(     )
2.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好人急(     )
A.需要                      B.才能                    C.效力                 D.因为
(2)环奉母(     )
A.遍布                      B.弥补                    C.长久                 D.更加
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住奉母乎?
4.请用“/”画出下列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
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诒以他事辞去不复顾。
5.概括杜环“以母事之”的具体表现。
6.本文写人叙事多处运用衬托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022-04-27更新 | 7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谨饬,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哭于九江城下,无所归。或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存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偏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箸。以母故,不敢大声语。越十年,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诒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俱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佳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节选自宋濂《宋文宪公全集》)

1.下列对文中化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B.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C.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D.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中国历史的地理概念,古代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地理左东右西;晋、南朝之时,又常称“江东”为“江左”。
B.兵部主事,我国明清时为兵部司官中职位最低的官员,掌管章奏文移及缮写诸事,协助郎中处理该司各项事务。
C.坊,城市中街市里巷的通称。古代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与“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的“坊”相同。
D.棺椁,我国古代丧葬文化直接相关的物品。棺,指的是装殁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环因为侍奉到江南一带做官的父亲,就在金陵安了家。他为人严正规矩,讲究信用,乐于解决周围人的困难。
B.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常允恭故人之子杜环。
C.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热情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侍奉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安度了晚年。
D.作者被杜环扶危济困、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操感动,撰文记载杜环的事迹,并对他予以高度评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2)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5.本文写人叙事多处运用衬托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2-04-08更新 | 20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铁哥,姓伽乃氏,迦叶弥儿人。性颖悟,不为嬉戏。从那摩入见,帝问谁氏子,对曰:“兄斡脱赤子也。”帝方食鸡,辍以赐铁哥。铁哥捧而不食,帝问之,对曰:“将以遗母。”帝奇之,加赐一鸡。世祖即位,幸香山永安寺,见书畏吾字于壁,问谁所书,僧对曰:“国师兄子铁哥书也。”帝召见,爱其容仪秀丽,语音清亮,命隶丞相孛罗备宿卫。先是,世祖事宪宗甚亲爱,后以谗稍疏,国师导世祖宜加敬慎,遂友爱如初。至是,帝将用铁哥,曰:“吾以酬国师也。”于是铁哥年十七,诏择贵家女妻之,辞曰:“臣母汉人,每欲求汉人女为妇,臣不敢伤母心。”乃为娶冉氏女。

二十四年,从征乃颜,至撒儿都之地,叛王塔不台率兵奄至。铁哥奏曰:“昔李广一将耳,尚能以疑退敌,况陛下万乘之威乎!今彼众我寡,不得地利,当设疑以退之。”于是帝张曲盖,据胡床,铁哥从容进酒。塔不台按兵觇伺,惧有伏,遂引去。

成宗即位,以铁哥先朝旧臣,赐银一千两、钞十万贯。他日,又赐以玛瑙碗,谓铁哥曰:“此器先皇所用,朕今赐卿,以卿久侍先皇故也。”大德元年,加光禄大夫。三年,乞解机务,从之。仍授平章政事、议中书省事。平滦大水,铁哥奏曰:“散财聚民,古之道也。今平滦水灾,不加赈恤,民不聊生矣!”从之。十年,丁母忧,诏夺情起复。辽王脱脱入朝,从者执兵入大明宫,铁哥劾止之,王惧谢。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武宗即位,赐金一百两,加金紫光禄大夫,遥授中书右丞相。有诉宁远王阔阔出有逆谋者,命诛之。铁哥知其诬,廷辨之,由是得释,徙高丽。

仁宗皇庆二年,赐赙礼加厚,敕有司治丧事,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秦国公,谥忠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B.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C.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D.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有司,敕,有法定约束力的政府措施或皇帝命令;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夺情起复,又称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D.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我国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从北齐时代法常开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哥侍奉母亲讲孝心。太宗赐鸡给他吃,他却要拿回去给母亲吃;帝王下诏让他娶贵家女为妻,他却以母亲希望他娶汉人女为妻为由拒绝。
B.铁哥为官宽厚有担当。平滦水灾时,他上奏散财赈济灾民;阔阔出被诬陷谋反时,他极力争辩,使得阔阔出得以释放,迁移到高丽。
C.铁哥随王出征有谋略。他随王征讨乃颜,与叛王塔不台的军队突然遭遇,他建议帝王布下疑兵之阵,塔不台担心有埋伏,于是带领军队离开。
D.铁哥为臣聪明有智慧。成帝即位后,赐给铁哥丰厚的财物并进爵,表示因为他是旧臣,铁哥明白成帝想他辞官,于是主动辞去“机务”之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世祖事宪宗甚亲爱,后以谗稍疏,国师导世祖宜加敬慎,遂友爱如初。
(2)昔李广一将耳,尚能以疑退敌,况陛下万乘之威乎!
2019-02-14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