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刘昫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5 题号:1418017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一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一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征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绎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绎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鄄。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吾谓斯文遂                       绝:形容词,独一无二
②章武皇帝纳谏思                 理:动词,治理
令师道掠美                       而:连词,表转折
④是朕拔擢名位                    致:动词,获得
母陈夫人之丧                    丁:动词,遭遇
⑥然多排摈,小得用其才       为:判断动词,是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B.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C.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D.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文才出众。顾况擅长写文章,后辈的文章他都没有中意的,但对白居易的文章却十分赞赏,并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B.白居易擅长作诗。他写的众多诗歌都富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当时的读书人收藏了他很多文章。
C.白居易积极进谏。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为魏征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认为应由朝廷来做此事,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D.白居易坦率耿介。针对吐突承璀任招讨使一事,他进谏时言辞急切让皇帝很不高兴,幸亏李绛为他说情,才纾解了皇帝的不满。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
(2)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5.请简要说明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李吉甫,字弘宪,赵郡人。年二十七,为太常博士。宰臣李泌推重其才,接颇厚。及陆贽为相,出为明州员外长史,久之遇赦,起为忠州刺史。既至阙下,转中书舍人。宪宗初即位,中书小吏滑涣与知枢密中使刘光琦暱善,颇窃朝权,吉甫请去之。事皆允从,由是甚亲信。自员外郎出官,留滞江淮十五余年,备详闾里疾苦。

及是为相,叙进群材,甚有美称。吉甫早岁知奖羊士谔;又司封员外郎吕温有词艺,吉甫亦眷接之。充淮南节度使,上御通化门楼饯之。在扬州,每有朝廷得失,皆密疏论列。又于高邮县筑堤为塘,溉田数千顷,人受其惠。八年十月,上御延英殿,问时政记记何事。上曰:间或不修,何也?曰:面奉德音未及施行总谓机密故不可书以送史官及已行者制令昭然天下皆得闻知即史官之记不待书以授也

是月,回纥部落南过碛。朝廷大恐,以为回纥声言讨吐蕃,意是入寇。吉甫奏曰:回纥入寇,不应便来犯边,但须设备,不足为虑。九年,请于经略故城置宥州。宪宗从其奏。吉甫初为相,中外延望风采。秉政之后,人心疑惮之。宪宗潜知其事,未周岁,遂擢用李绛,大与绛不协。然性畏慎,虽其不悦者,亦无所伤。

(节选自《旧唐书 ·李吉甫传》)

文本二:

上甚悦,宰臣李吉甫希意,奏言:陛下威德布洽,华夷瞻戴,时已太平,可事欢乐。上大笑。李绛奏曰:西戎侵盗,京城,近者数百里,烽燧相接,边界屡警。岂可高枕而卧也?上退朝,顾谓左右中官曰:来吉甫奏言,时已太平,劝我为乐。李绛屡陈古今,并言事宜,是忧危之事。吉甫谄佞,悦我颜色;李绛忠正骨鲠,言必远大,真宰相也。

(节选自李绛《李相国论事集·论太平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德音”,唐朝的一种恩诏,作为“施行”的陈述对象,该词之前应该断开。
B.“不可书以送”的结构与“不待书以授”对称,意义完整,应该单独成句。
C.“制令昭然天下”,说明制度法令清晰,能让所有人都明白,应合为一读。
D.“闻知”意为“听说、知道”,表明制令已行所产生的结果,该词后应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接遇颇厚”与“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遇”字含义相同。
B.“由是甚见亲信”与“信而见疑”(《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C.“去京城”与“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两句中的“去”字含义相同。
D.“适来吉甫奏言”与“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居》)两句中的“适”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文本一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李泌担任宰相时李吉甫深受赏识器重,但是在陆贽担任宰相时却被贬为明州员外长史;李吉甫历经仕途起伏,曾官至宰相。
B.李吉甫积极建言,多能得到唐宪宗的支持;中书省小吏滑涣与知枢密中使刘光琦相互勾结,窃取朝权,在李吉甫奏请下被罢免。
C.李吉甫性情谨慎小心且能大力举用贤才;羊士谔、吕温都因为极高的文辞修养得到李吉甫的提拔或垂爱。
D.出任地方官时李吉甫能及时指陈朝廷得失,体察百姓疾苦;李吉甫就任淮南节度使时在高邮县兴修水利灌溉良田,造福百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回纥入寇,不应便来犯边,但须设备,不足为虑。
(2)李绛屡陈古今,并言事宜,是忧危之事。
5.两则文本中,李吉甫的形象存在较明显的区别,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3-07-09更新 | 7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令狐楚,字壳士,自言国初十八学士德荣之裔。祖崇亮,绵州昌明县全。父承简,太原府功曹。家世儒素。楚儿童时已学属文,弱冠应进士,贞元七年登第。观察使王拱爱其才,欲以礼辟召,惧楚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楚以父掾太原,有庭闱之恋,又感拱厚意,登第后径往桂林谢拱。不预宴游,乞归奉养,即还太原,人皆义之。李说、严绶、郑儋相继镇太原,高其行义,皆辟为从事。自掌书记至节度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楚才思俊丽,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为,颇称之。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读示三军,无不感泣,军情乃安。自是声名益重。丁父忧,以孝闻。免丧,尊拜右拾遗,改太常博士、礼部员外礼母忧去官。服阕,以刑部员外郎,转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大和二年九月,征为户部尚书。六年二月,改太原尹、北都 留守、河东节度等使。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所利而利之,虽雇岁旱,人无结伝楚始自书生,随计成名,皆在太原,实如故里。开成元年上巳,赐百僚曲江亭宴。楚以新诛大臣,不宜 赏宴,独称疾不赴。以权在内官,累上疏乞解使务。其年四月,检校左仆射、兴元尹,充山南西 道节度使。二年十一月,卒于镇,年七十二,册赠司空,谥曰文。楚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然宽厚 有礼,门无杂宾。尝与从事宴语方酣,有非类偶至,立命彻席,毅然色变。累居重任,贞操如初。未终前三日,犹吟咏自若。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一百二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B.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C.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D.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时:男子20岁,需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B.丁父忧,指遭逢父亲的丧事,古代朝廷官员如若父母去世,需要辞官守孝。
C.征,指的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员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D.上巳,指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重要的节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狐楚懂得感恩,行为注重节义。为了感谢王拱的厚爱,他考中进士后径直去向王拱致 谢,他也没有参加朝廷的宴饮活动,而是返回太原奉养双亲。
B.令狐楚才气过人,撰文文思敏捷。德宗能从太原来的奏章中辨别出他拟制的,并颇为赞 赏。胁迫之下,利刃圈中,他为郑脩起草遗表,挥毫即成。
C.令狐楚品行正直,做事讲究原则。他认为新近诛杀大臣不应该赏赐欢宴,直接拒绝参 加。由于朝廷权柄落在了内官之手,他接连上疏请求辞去职务。
D.令狐楚仪态庄重,凛然不可侵犯。他长期官居要职,家无闲杂外客。曾有志趣不同的人 偶至,打搅他与属官的聚宴交谈,他让人撤去宴席,脸色大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惧楚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
(2)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所利而利之
5.“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的令狐楚为什么在军官的胁迫下替郑儋写遗表?请简要说明。
2020-01-31更新 | 62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薛讷,绛州万泉人也,左武卫大将军仁贵子也。为蓝田令,有富商倪氏于御史台理其私债,中丞来俊臣受其货财,断出义仓米数千石以给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旱,以为储蓄,安敢绝众人之命,以资一家之产?”竟报上不与。会俊臣得罪,其事乃不行。其后突厥入寇河北,则天以讷将门,使摄左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久当边镇之任,累有战功。玄宗即位,于新丰讲武,讷为左军节度。时元帅与礼官得罪,诸部颇亦失序。唯讷及解琬之军不动。玄宗令轻骑召讷等,至军门,皆不得入。礼毕,上甚加慰劳。时契丹及奚与突厥连和,屡为边患,讷建议请出师讨之。开元二年夏,与左监门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等率众二万,出檀州道以讨契丹等。杜宾客以为时属炎暑,将士负戈甲,赍资粮,深入寇境,恐难为制胜。中书令姚元崇亦以为然。讷独曰夏月草茂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可失也时议威以为不便玄宗方欲威服四夷,特令讷同紫微黄门三品,总兵击奚、契丹,议者乃息。六月,师至滦河,遇贼,时既蒸暑,诸将失计会,尽为契丹等所覆。讷脱身走免,归罪于崔宣道及蕃将李思敬八人,诏尽令斩之,特免杜宾客之罪,下制除削讷所有官爵。其年八月,吐蕃大将率众十万寇临洮军,掠群牧而去。诏讷白衣摄左羽林将军,与太仆少卿王晙等率兵邀击之。大破贼众,尽收其所掠羊马,并获其器械,不可胜数。时有诏将以十二月亲征吐蕃,及闻讷等克捷,玄宗大悦,乃停亲征。拜讷为左羽林军大将军。寻以年老,特听致仕。八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常卿,曰昭定。

(节选自《旧唐书·薛讷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讷独曰/夏月草茂/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可失也时议/咸以为不便/
B.讷独曰/夏月草茂/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可失也/时议咸以为不便/
C.讷独曰/夏月草茂/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可失也/时议咸以为不便/
D.讷独曰/夏月草茂/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可失也时议/咸以为不便/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元,唐玄宗治国初期的年号。年号是古代君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诏,本意指帝王召集大众讲话,秦汉以后专门用来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辞官回家,也称作致事、致政、休致。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为褒奖其生前事迹而给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讷心系百姓,刚正不阿。来俊臣接受富商的贿赂,拿了数千石义仓里的粮食给富商,薛讷上疏揭露来俊臣与奸商勾结的罪行,使富商得到严惩。
B.薛讷出身将门,屡担重任。薛讷是左武卫大将军薛仁贵的儿子,武则天因他是将门之后,令他镇守边关;玄宗几次命令薛讷统帅大军征讨外族。
C.薛讷严于治军,纪律严明。因元帅、礼官获罪,各部军马混乱,但薛讷所领兵马岿然不动;玄宗派遣轻骑宣召薛讷,到了薛讷军营门前不能进入。
D.薛讷抗击吐蕃,战功赫赫。薛讷率领军队大败吐蕃军队,全部收回了被敌军掠夺的羊马,缴获的器械不计其数;玄宗很高兴,停止了亲征的计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仓本备水旱,以为储蓄,安敢绝众人之命,以资一家之产?
(2)六月,师至滦河,遇贼,时既蒸暑,诸将失计会,尽为契丹等所覆。
2021-01-25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