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 《新唐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0 题号:142796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三川:古代称三川郡,今河南洛阳地区。西周时期的三川指关陇地区的泾河、渭河和洛河。②一是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二是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③陈涛斜:今陕西省咸阳市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B.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C.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D.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
B.天宝十三载: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这是古代纪年法之一;十三载,是指唐玄宗在位一共十三年。
C.禄山乱:指唐朝藩镇节度使安禄山与史思明一同作乱,史称“安史之乱”。
D.工部员外郎:唐朝中央政府“六部”中的工部中的官职,杜甫曾任并无实权的“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人也称之为“杜工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才华得到唐玄宗认可。唐玄宗亲自到太清宫祭祀之际,杜甫因所呈献的三篇赋令皇帝称奇,于是有机会在集贤院任职。
B.杜甫能够为朋友直言相谏。房琯因在陈涛斜打了败仗所以被罢免了宰相一职,与房琯有贫贱之交的杜甫便向皇帝求情,也遭到罢官。
C.杜甫一家的生活遭遇困窘。杜甫家人寄居在鄜州,在艰难困苦中度过,身体虚弱的小儿子最后饿死。
D.杜甫有时性情狂放不加检点。在颠沛流离中得到严武的善待,可有时候杜甫拜见他却不戴头巾,而且还曾经醉后踏上严武的床又怒斥严武。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2)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父彦谦,仕隋,历司隶刺史。玄龄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书兼草隶。开皇中,天下混壹,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徒以周近亲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视今虽平,其亡,跬可须也。”彦谦惊曰:“无妄言!”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尉,校仇秘书省。汉王谅反,坐累,徙上郡。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太宗以敦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封临淄侯。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王尝曰:“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帝尝问:“创业、守成孰难?”玄龄曰:“方时草昧,群雄竞逐,攻破乃降,战胜乃克,创业则难。”魏征曰:“王者之兴,必乘衰乱,覆昏暴,殆天授人与者。既得天下,则安于骄逸。人欲静,徭役毒之;世方敝,裒刻穷之。国繇此衰,则守成为难。”帝曰:“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征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成之不为易。然创业之不易,既往矣;守成之难,方与公等慎之。”居宰相积十五年,女为王妃,男尚主,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顷之,进司空,仍总朝政。玄龄固辞,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晋王为皇太子,改太子太傅,知门下省事。以母丧,赐茔昭陵园。起复其官。会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凡粮械飞输,军伍行留,悉裁总之。玄龄数上书劝帝,愿毋轻敌,久事外夷。固辞太子太傅,见听。

(节选自《新唐书·房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无功德/徒以周近/亲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B.上无功德/徒以周近亲/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C.上无功德/徒以周近亲/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D.上无功德/徒以周近/亲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坟籍,泛指古代典籍。在文中是说房玄龄通晓古代文献典籍,知识广博精深。
B.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土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
C.檄,即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D.太傅,官名,古代三公之一。文中指太子老师,地位和权力堪比宰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眼光独特。别人都认为隋朝会长治久安,只有房玄龄认为隋朝将因内乱而走向灭亡,令其父亲惊讶。
B.房玄龄深谋远虑。李世民担任太子时,与其他人争先收取珍怪之物的做法不同,房玄龄重视帮太子网罗人才。
C.房玄龄才能杰出。皇帝把房玄龄比作萧何,征辽的时候,皇帝特意让房玄龄留守京城以保证后勤供给。
D.房玄龄不贪权位。房玄龄位高权重之时多次想辞掉宰相之职,都因为皇帝对其非常倚重,而没得到允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
(2)人欲静,徭役毒之;世方敝,裒刻穷之。国繇此衰,则守成为难。
5.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唐太宗李世民对待创业与守成的认识。
2022-07-08更新 | 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侍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费,。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惟两京耳。宪宗褒美。乃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武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材;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曰: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从外祖颜真卿学     孤:幼年丧父
B.始州,周十三里            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以威        济:渡过难关
D.与若一月还之               期:约定时间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有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如划归河东管辖。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记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材。
(2)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2022-07-22更新 | 2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执政览之,奇其才。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腾沓系路。愈闻恶之,乃上表曰:“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若不即加禁遏,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曰:“愈言讦捂,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之,自是潮无鳄鱼患。袁州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廷凑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愈归奏其语,帝大悦。长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谥曰“文”。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B.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C.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D.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罪之,意思是治他的罪,“罪”与《寡人之于国也》“王无罪岁”的“罪”含义不同。
B.宽假,意思是宽容,“假”与《荆轲刺秦王》“愿大王少假借之”的“假”含义相同。
C.民畜,意思是百姓家的牲畜,“畜”与《寡人之于国也》“鸡豚狗彘之畜”的“畜”含义相同。
D.其属,意思是他的下属,“属”与《过秦论》“杜赫之属为之谋”中的“属”含义不同。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操行正直,说话刚直,有时说话甚至无所顾忌。他写奏章极力讨论宫市和反对皇帝迎佛骨入宫,虽衷心进谏,但仍多次被贬。
B.韩愈关心民生。在任潮州刺史时,他询问百姓疾苦,解决了鳄鱼之患,并为奴仆赎身,将七百多个奴仆归还给他们父母。
C.韩愈接受诏令,前往镇州安抚叛军,在谈判中,威震并说服叛军,解除了叛军对神策六军将领牛元翼的围困,皇帝因此很高兴。
D.韩愈卓然不群,曾因文章深受宰相的青睐。他常说自从汉代诸大家以后,后世再没有像这些大家一样的作者了,因此他深入探究根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2)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
2023-01-13更新 | 1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