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1428408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陈平其兄伯,往事魏王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陈平往归项羽,项羽以平为信武君。以事怒项王,陈平惧诛,身行杖剑亡。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汉王疑之,召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汉王召让平。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陈平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项羽果意不信亚父、钟离昧等。汉王用其奇计策,卒灭楚。尝护军中尉从定燕王臧荼。于是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 乃复赏魏无知。

卒至平城,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其后尝以护军中尉从攻陈豨及黥布。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孝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卒,谥为献侯。

(选自《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其兄伯                    辞别
B.身行杖剑亡                    秘密地
C.召魏无知                      责问
D.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            难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羽以平为信武君       不知有汉
B.闻汉王能用人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尝护军中尉从定燕王臧荼 为轮
D.匈奴所围             冰,水之,而寒于水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B.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C.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D.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为士坎坷,侍奉两主均不顺利。劝说魏王却不被采纳,又受别人谗言诋毁;投奔项羽却又得罪项王,终弃项羽而去。
B.陈平智慧过人,深得刘邦赏识重用。面对谗言和刘邦的责备,陈平真诚表白,尽管刘邦极力袒护诸将,仍对陈平表示信任。
C.陈平知恩图报,不忘做人之本。陈平曾受魏无知的恩惠,受到刘邦的重用,朝廷封赏时陈平辞谢赏赐,并归功于魏无知。
D.陈平善用计谋,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用反间计,成功离间项羽君臣关系;用奇计消灭了项羽,解匈奴之困,除去诸吕等。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
(2)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范蠡遂去,自齐遣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范蠡浮海于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四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四累巨万
B.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四累巨万
C.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四累巨万
D.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四累巨万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稽郡,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于公元前222年设郡(秦朝置)。郡治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城区)。
B.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
C.布衣,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多穿麻布衣服),因此经常借指普通老百姓。
D.天下,古人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天下就是指古人所知的最大地方,而“纵观今之天下” 这句里面又是指汉民族统治的地区。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尽心尽力,最后灭掉了吴国。然后号令中原,以尊周室,勾践称霸,范蠡也被封为上将军,但范蠡非常了解勾践的为人,决定离官。
B.范蠡上书勾践,说明自己过去不死的原因,是为君王报仇雪恨,现在这些事情已经做完,请越王降罪。勾践没有同意,但范蠡坚持自己意见,与随从从海上乘船离去。
C.范蠡乘船飘海到了齐国后,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治理产业。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了国相。范蠡对相位不感兴趣,所以归还了相印。
D.范蠡在陶地住下来。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交易买卖的道路通畅,经营生意可以发财致富。过了不久,家资又积累到万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
(2)范蠡浮海于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
2020-05-29更新 | 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名孟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 虫出:指死不得葬。

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                    罪:过失,错误
B.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微:如果不是,没有
C.士争临城死敌                              敌:抵抗
D.高祖箕踞骂之                              箕踞:指傲慢的坐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如子父,弟为兄                         无能也已
B.故死者数百人                            乱易整
C.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D.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 则将军之仇报
3.与“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句式不同的一项(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马之千里者
C.郑人有买履者
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者,有多种意思,一是指年纪大、辈分高的人;二是指显贵的人;三是指性情谨厚、德行很高的人。文中“王长者”“公知天下长者乎”中的“长者”,都是最后一种意思。
B.赭衣,古代囚徒穿的衣服。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又指囚犯、罪人。
C.髡钳(kūn qián),古代刑罚名,剃去头发叫“髡”,用铁圈束颈叫“钳”。文中“孟舒自髡钳”就是说,孟舒自己剃光头发、用铁圈束着脖子。
D.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谦称。
5.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B.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C.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D.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2)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2017-10-17更新 | 4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下列句子不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秦民大说             赢粮而景从
C.所守或匪亲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合从缔交             鸡豚狗彘之畜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将太子             ②七十者帛食肉
③非能也,而绝江河       ④且夫天下非小弱
庠序之教             ⑥天下集响应
匈奴七百余里             食埃士,饮黄泉
A.①②③/④⑤/⑥⑧/⑦B.①②/③④⑤/⑥/⑧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⑧/⑦
3.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于是太子犯法
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王秦族矣
4.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申之以孝悌之义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⑧蚓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①⑥/②⑦/③⑤/④/⑧B.①⑧/②⑦/③/④/⑤⑥
C.①⑥⑧/②/③⑦/④/⑤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不爱:不喜爱
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B.术业有专攻             术业:学术和技艺
秦有余力而制其             弊:缺点、毛病
C.一夫作难             作难:有困难
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       假:借助,利用
D.长策而御宇内             振:举起
于九国之师也             抗:抵抗
6.翻译下列句子。
(1)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021-05-22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