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9 题号:1430555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也。少好学,工书檄。乾符中,举进士不中,乃客大梁,益窘,为人作刺,传之军中。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问曰:“闻子读《春秋》,《春秋》所记何等事?”翔曰:“诸侯争战之事耳。”太祖曰:“其用兵之法可以为吾用乎?”翔曰:“兵者,应变出奇以取胜,《春秋》古法,不可用于今。”太祖大喜,补以军职。太祖与蔡人战汴郊,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谓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太祖已破赵匡凝,取荆、襄,遂攻淮南。翔切谏,以谓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太祖不听。兵出光州,遭大雨,几不得进,进攻寿州,不克,而多所亡失,太祖始大悔恨,然益以翔为可信任。太祖即位,改唐枢密院为崇政院,以翔为使。迁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太祖崩,友珪立,以翔先帝谋臣,惧其图己,不欲翔居内职,乃以李振代翔为崇政使,拜翔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翔以友畏多称疾未尝省事帝即位赵岩等用事颇离间旧臣翔愈郁郁不得志其后梁尽失河北与晋相拒杨刘翔曰:“故时河朔半在,以先帝之武,犹不得志于晋。今晋日益强,梁日益削,陛下处深宫之中,所与计事者,非其近习,则皆亲戚之私,而望成事乎?臣虽惫矣,受国恩深,若其乏材,愿得自效。”翔与李振俱为太祖所信任,庄宗入汴,诏赦梁群臣,李振喜谓翔曰:“有诏洗涤,将朝新君。”邀翔欲俱入见。将旦,左右报曰:“崇政李公入朝矣!”翔叹曰:“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乃自经而卒。

(节选自《新五代史·梁臣传第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翔以友珪畏己/多称疾/未尝省事/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颇离间/旧臣翔愈郁郁不得志/其后/梁尽失河北/与晋相拒杨刘/
B.翔以友珪畏己/多称疾/未尝省事/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颇离间旧臣/翔愈郁郁不得志/其后/梁尽失河北/与晋相拒杨刘/
C.翔以友珪畏己/多称疾/未尝省事/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颇离间/旧臣翔愈郁郁不得志/其后/梁尽失河/北与晋相拒杨刘/
D.翔以友珪畏己/多称疾/未尝省事/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颇离间旧/臣翔愈郁郁不得志/其后/梁尽失河/北与晋相拒杨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符,唐僖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用来纪年的庙号,从汉武帝起,每位皇帝均使用年号。
B.春秋,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语言极为简练,暗含褒贬,后人称之为“春秋笔法”。
C.兵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主管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河朔,文中指黄河以北地区;又以其紧靠帝都,地理位置险要,代指帝都周围的主要防御屏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翔年轻时就喜好学习,阅读《春秋》并对其中关于战争的论述有他独到的见解;长于撰写檄文,辞浅意明,深受太祖喜爱。
B.敬翔历仕后梁三位皇帝,梁太祖对他信任有加,多有提拔;后二位或惧其谋略,或受权臣蛊惑,均疏远敬翔,敬翔郁郁不得志。
C.敬翔为人沉着持重,很有谋略,为太祖出谋划策三十多年,深为梁太祖赏识;但因太祖性情暴烈,他对太祖的劝谏大都通过太子转达。
D.敬翔洞察时势,他告诫太祖刚打胜仗,须慎重行动以保持军威;一针见血向梁末帝指出面临危局的内因:用非其人,难以成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谓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
(2)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
5.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敬翔忠于后梁的事迹。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纷纭。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嘉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B.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C.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D.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讽谏、讽喻,用直接的言语劝说对方,使其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意见。
B.元年: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从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C.“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D.“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知古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顺利,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多次进谏,直言盛暑修观,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的治政之本,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于是停止了修建道观。
C.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魏知古被赐封二百户,五百段物。
D.魏知古担任侍中期间,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恩意优渥。由黄门监改任紫薇令。他在开元三年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纷纭。
(2)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嘉其著节。
2020-02-01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郑珣瑜,字元伯。少孤,值天宝乱,退耕陆浑山,以养母,不干州里。转运使刘晏奏补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崔祐甫为相,擢左补阙,出为泾原帅府判官。入拜侍御史、刑部员外郎,以母丧解。讫丧,迁吏部。贞元间,为河南尹。未入境,会德宗生日,尹当献马,吏欲前取印,白珣瑜视事,且内贽。珣瑜徐曰:“未到官而遽事献,礼欤?”不听。性严重少言,未尝以私托人,而人亦不敢谒以私。既至河南,清静惠下,践敛贲发以便民。方是时,韩全义将兵伐蔡,河南主馈运,珣瑜密储之阳翟,以给官军,百姓不知僦运劳。全义与监军别檄有所取,非诏约者,珣瑜辄挂壁不酬。至军罢,凡数百封。有谏者曰:“军须期会为急,公可不报?”珣瑜曰:“武士统戎,多恃以取求。苟以为罪,尹宜坐之,终不为万人产沴也。”复以吏部侍郎召,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顺宗立,即迁吏部尚书。王叔文起州吏为翰林学士、盐铁副使,内交奄人,攘挠政机。韦执谊为宰相,居外奉行。叔文一日至中书见执谊,直吏曰:“方宰相会食,百官无见者。”叔文恚,叱吏,吏走入白,执谊起,就阁与叔文语。珣瑜与杜佑,高郢辍饔以待。顷之,吏白:“二公同饭矣。”珣瑜喟曰:“吾可复居此乎!”命左右取马归,卧家不出七日,罢为吏部尚书。亦会有疾,数月卒,年六十八,赠尚书左仆射。太常博士徐复谥文献,兵部侍郎李巽言:“文者,经纬天地。用二谥,非《春秋》之正,请更议。”复谓:“二谥,周、汉以来有之。况珣瑜名臣,二谥不嫌。”诏从复议。

(选自《新唐书·郑珣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转运使刘晏奏补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投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
B.转运使刘晏奏补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
C.转运使刘晏奏补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
D.转运使刘晏奏补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部,我国封建社会长官刑法、狱讼等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
B.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秦始皇首创。
C.京兆尹,古代官名,为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相当于今天首都市长。
D.《春秋》,鲁国的编年史,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儒家的“五经”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珣瑜刚正不阿。他被授予河南尹尚未上任,适逢唐德宗生日,按照惯例应进献贺礼,属吏向他汇报此事,他认为不合礼法,没有听从。
B.郑珣瑜关心民生。任河南尹期间,他清静无为施惠于民,平抑物价方便百姓;主管粮饷运输,他密储粮草供给官军,使百姓免除运输之苦。
C.郑珣瑜坚持原则。韩全义和监军发了几百封公文索取超额的财物,他置之不理;有人劝他予以答复,但他宁可获罪也不答应这些非分的要求。
D.郑珣瑜洁身自好。王叔文结交宦官,干扰朝政,宰相韦执谊对其纵容迎合,郑珣瑜愤而回家,躺了七天不出门,因此被免去吏部尚书之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值天宝乱,退耕陆浑山,以养母,不干州里。
(2)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
2018-09-03更新 | 22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魏征,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也。父长贤,北齐屯留令。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为道士。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及密败,征随密来降,至京师,久之不知。自请安辑山东,乃授秘书丞,驱传至黎阳。俄而建德悉众南下,攻陷黎阳,获征,署为起居舍人。及建德就擒,与裴矩西入关。隐太子闻其名,引直洗马,甚礼之。征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及败,太宗使召之,谓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器其直,无恨意。及践祚,擢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

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贞观二年、迁秘书监,参预朝政。征以丧乱之后,典章纷杂,奏引学者校定四部书。数年之间,秘府图籍,粲然毕备。七年,代王珪为侍中,尚书省滞讼有不决者,诏征评理之。征性非习法,但存大体,以情处断,无不悦服。征自以无功于国,徒以辩说,遂参帷幄,深惧满盈,后以目疾频表逊位。太宗曰:“朕拔卿仇虏之中,任公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也,何足贵哉?良冶锻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卿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其年,征又面请逊位,太宗难违之,乃拜征特进,仍知门下事。其后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

十六年,征薨,时年六十四。太宗亲临恸哭,谥曰文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二)

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无疆;忠臣,己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深纳其言。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太宗:李世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道士                 诡:偷偷地
B.征有经国之才       雅:非常
C.流无疆                 祚:福分
D.已祸诛                 婴:被……所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之不             慈父
B.众皆之危惧          击破沛公军
C.朕拔卿仇虏之中   不拘
D.良冶锻为器          吾尝终日思矣
3.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B.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C.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D.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4.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魏征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好读书,多所通涉          ②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
③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④奏引学者校定四部书
⑤后以目疾频表逊位          ⑥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
A.①⑤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虽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志存高远,喜爱读书,能融会贯通,见天下越来越乱,特别留意先秦纵横家的学说。
B.魏征跟随李密归降唐王,到京师后,一直不了解京师情况。他自请安抚山东,被任命为秘书丞,驱驾驿车赶到黎阳。
C.魏征与太宗谈论治国施政得失时毫不隐瞒,也从不屈服。为了恢复制度法令,组织学者校定四部书,成效显著。
D.魏征淡泊名利,因自认为对国家没有什么功劳,只不过是凭借辩论、游说,就参与决策,于是多次请求辞官。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征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2)征性非习法,但存大体,以情处断,无不悦服。
(3)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
7.结合文本分别概括唐太宗与魏征在“诤谏”方面的态度、做法。
2023-04-27更新 | 2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