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 《史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1444459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B.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C.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D.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发:指刚刚成年,《孔雀东南飞》中“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也是这个意思。
B.单于:是我国各个少数民族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C.刀笔之吏:刀笔指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刀笔之吏”古代指“审判员”兼“记录员,指代办文书的小官。
D.太史公: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自称。太史公曰依附于史记正文之后,是点睛之笔,司马迁以此评论史事,表达思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跟随太尉周亚夫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颜面对刀笔之吏的审讯,于是引刀自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一句中的“小”指什么?“大”又指什么?
【知识点】 《史记》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反者燕王臧荼,破之易下。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

以将军从高帝击反韩王信于代,勃迁为太尉。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祖已崩矣,以列侯事孝惠帝。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岁,高后崩。於是勃与平谋,卒诛诸吕而立孝文皇帝。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丞相平卒,上复以勃为丞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乃免相就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曰武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臣子以封地征收的赋税为食禄。
B.国,古代指诸侯的封地,后泛指国家,又可指京城。文中“就国”是指回到京城。
C.尚,有匹配之意,多指仰攀婚姻;文中指周勃的儿子周胜之娶孝文帝的女儿为妻。
D.谥,是对死去的皇帝、诸侯、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给予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文”“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徙到沛县,他以编织养蚕的用具、在别人家丧事上吹箫为生。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高祖起兵攻打胡陵,入汉中,平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韩王等人的叛乱,所向披靡。
C.周勃位高权重,深受重视。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等皇帝的倚重。
D.周勃木讷老实,不善辞令。他被诬入狱,面对廷尉的诘问他不知如何回答,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几经周折,他才得以释放。
4.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5.周勃被诬谋反,最终被赦免。请简要说明他被赦免的原因。
2022-06-18更新 | 4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叛,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汉王)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固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高帝崩,后八年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B.高帝,是一个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统称。
D.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变卖全部家产来寻求刺客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印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5.张良素以精通战争谋略、知己知彼、料事如神著称,请举出文中一例说明。
2022-06-13更新 | 7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卫元君,卫元君不用。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光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光自刎以激荆卿。荆轲遂见太子,言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避席顿首曰:“今秦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丹之私计,愚以为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危可解矣。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荆轲曰:“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以为义,许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②嘿:同“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卫元君                    说:游说
B.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固:本来
C.即起,                                               趋:小步快走
D.光不自外                                               窃:暗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卿不喜与人起争执。荆轲和盖聂论剑时发生不愉快,他就乘马车去榆次;与鲁句践博戏时被对方呵斥,他也默无声息地逃走。
B.荆轲喜结交贤能之人。他虽然特别爱好饮酒,有时混在酒徒中,但为人却喜欢读书,结交者全是当地的贤士豪杰德高望众之人。
C.荆卿深沉稳重受赏识。燕国隐士田光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友好待他;燕太子丹也希望通过田光与他结识并想请求他劫秦救国。
D.荆轲义字当先敢受命。燕太子丹认为派出天下勇士前往秦国去劫持秦王,就可解燕国危机,荆轲认为这是义举,就答应了这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2)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2020-01-01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