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09 题号:1447189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苏轼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注】①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冬。当时苏轼至高邮与秦观会面,而后二人在秦淮河上饮别,词人便作此词。②风鉴,指以凤貌品评人物。指词人赏识秦观。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在秦淮河上饮别后的情景,“晓”字刻画出词人一晚睡得不宁贴。
B.下阕开头追忆当年同游之景,“酒味多于泪”写他们仕途失意,常常借酒消愁。
C.词末故作反语,以在芸芸众生中结识秦观而惹来别时的烦恼表达二人的真情。
D.本词用语平中见奇,情真意切,从中可以看出苏轼对秦观的赏识之情。
2.请从修辞角度分析“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的妙处。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他的《红梅》诗有这样的句子:“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警惕戒惧,保持自己的节操。
2.诗人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魄?请结合诗句赏析。
2018-10-03更新 | 24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苏轼

杏花飞帘散馀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1】如流水涵青蘋【2】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3】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释:【1】炯:光明的样子。【2】青蘋:浅水生植物。【3】山城:当时,作者在徐州任上。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写馀春景物,富于动感。
B.“褰衣”二句移步户外,静赏一派月夜景致。
C.在洞箫声中诗人看月落杯空,为此惆怅不已。
D.全篇紧扣题目,人景情相互依存,颇可玩味。
2.“争挽长条落香雪”句,用落雪喻落花。下列诗句没有使用比喻来形容落花的一项是( )
A.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C.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李煜《清平乐》)
D.地上空拾星,枝上不见花。(孟郊《杏殇》)
3.有人评价这首诗“人因物而情迁”,意思是人物的情感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请通观全诗,在“杏花”与“月”中任选一个物象,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2019-02-12更新 | 37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注】①苏轼被贬黄州后,曾作诗赠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诗用韵相同。②九重,指朝廷。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③东风,春风,此处有暗指君王意。④玉梅,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里诗人所写的黄州的环境特点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的浔阳的环境特点相似。
B.颔联“新扫”句点明作“终老计”之因,说自己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实则被贬后的无奈之辞。
C.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又引出末句“暗香先返”。
D.此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语意丰富,情意温厚。
2.诗的颈联、尾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纠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9-09-16更新 | 1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