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刘基(1311-1375)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9 题号:1454436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太公钓渭图

刘基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

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弃元朝官职,回归乡野时。②熊兆,相传周文王将出猎,使人占卜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遣汝师以佐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并没有具体描绘画面景物,重在写心言志,托物寄兴。
B.首联上句写宫廷宴饮之乐,下句写姜太公垂钓之孤,群酣与独钓,引人深思。
C.颔联表现了姜太公在垂钓之时的心境,即视富贵如浮云,心静如水的心态。
D.尾联“轩裳如固有”暗含高官显贵天命所定之意,整联语言消极,含有落寞之味。
2.此诗的思想情感既凄恻激愤又慷慨激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1-22高三上·四川泸州·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和谦上人秋兴七首(其一)

刘基

一自中原万马奔,江淮今有几州存。

龙韬豹略痴儿戏,秾李夭桃猛士门。

废垒秋风销战骨,荒郊夜雨泣冤魂。

江湖愁绝无家客,伫立看天泪眼昏。


【注】①刘基历经元、明两个朝代。刘基初登仕途时,元朝大厦已是摇摇欲坠,最高统治者荒淫腐败,农民起义风起云海。1355年,刘基时任江浙行省都事,因反对朝廷招抚反元势力方国珍被羁管于绍兴两年零两月,此时与僧人多有唱和。②龙韬豹略:原指古代兵书《六韬》中的《龙韬》和《豹韬》两章,后指用兵的高明计策或指代兵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概括时局动乱造成的严重程度。
B.颔联,“秾李夭桃”运用具体的形象,描写了猛士门前的景象。
C.颈联选取典型意象,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了战乱造成的残破景象。
D.整首诗极具感染力,使人偾张兴起,有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2.诗人说“江湖愁绝无家客”,请结合全诗概括“愁绝”的具体内容。
2022-03-05更新 | 10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感兴(其六)

【明】刘基

天弧不解射封狼,战骨纵横满路傍。

古戍有狐鸣夜月,高冈无凤集朝阳。

雕戈画戟空文物,废井颓垣自雪霜。

漫说汉庭思李牧,未闻郎署遣冯唐


【注】①刘基,元末明初诗人,此时罢官闲居乡里,后辅佐朱元璋。②漫说:别说,不要说。③郎中署长冯唐向汉文帝说起赵国良将廉颇、李牧之贤,将被罢官的魏尚比作李牧。文帝大喜,恢复了魏尚的官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狼”,天狼星,旧时以之喻贪残侵掠,本诗以“射天狼”比喻铲除残暴、平息战争。
B.“狐鸣”喻指民众反抗力量兴起,“凤”喻指稀世祥瑞,诗人反用此典,感慨世道混乱。
C.“雕戈”“画戟”为古代兵器,诗人借感慨古老的兵戈不能平定天下,直斥统治者腐朽。
D.诗歌前三联展现出一幅战乱不止太平无望的肃杀凄惨图景,表露对元朝腐朽统治的失望。
2.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诗人借典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3-10-02更新 | 32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立冬日作

【明】刘基

忽见桃花出小红,因惊十月起温风。

岁功不得归颛顼,冬令何堪付祝融。

未有星辰能好雨,转添云气漫成虹。

虾蟆蛱蝶偏如意,旦夕蜚鸣白露丛。

【注释】①刘基:字伯温,谥号文成,明朝开国功臣。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颔联借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典故,点明作诗的季节,与标题“立冬日作”相照应。
B.刘诗颔联、颈联说理:时令、气候的规律不是神或人的意志能改变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C.陆诗用词精练、巧妙,“才”“仅”“寸”“铢”四字就将诗人居所狭小、物资匮乏的困窘、贫寒之境展现出来。
D.与陆诗中冬日的严寒相比,刘诗中的冬日则温暖异常,“虾蟆蛱蝶”在草丛中鸣叫,侧面表现出诗人愉悦的心情。
2.两首诗虽均为“立冬日”所作,但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3-07-30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