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宋濂(1310-138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7 题号:145539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宏伟,字子英,甘陵人。至元十三年,国兵攻宋,宏伟以书谒元帅宋都于军中,奇之,俾以兵略地临江。至吉州,宋主将管忠节、路分邹超悉众出战,宏伟败之,追北二十余里,薄其城,示以祸福,知州周天骥以城降。宋都嘉宏伟有功,赏银三十两,署为吉州参佐官。吉民有为乱者宏伟设伏桥下以火攻之贼战退走伏发众蹂践几尽乘胜捣其巢穴余党悉出拒战宏伟旋兵袭其背斩其渠魁。一州遂安。宋厢禁军总管王昌、勇敢军总管张云诱新附五营军为乱。事觉,昌就擒;宏伟夜袭云,斩首以献,俘其党五百人。宋都欲尽诛之,宏伟曰:“此属诖误,非得已也,今悉就诛,何以安反侧?”众得免死。以功授太和县尹

十七年,改衡州路总管府治中。群盗出没其境,宏伟计其地,兴屯田,民既足食,盗亦为农,郡遂宁谧。大德五年,起佥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镇江旱,蠲民租九万余石。吏畏飞语,复征于民,民无所出,行台令宏伟核实,卒蠲之。大风海溢,润、常、江阴等州庐舍多荡没,民乏食。宏伟将发廪以赈,有司以来得报为辞,宏伟曰:“民旦暮饥,擅发有罪,我先坐。”遂发之,全活者十余万。迁江南行台都事。十一年,江南大饥,宏伟请以赃罚钱赈之,民赖以生。至大二年,召为内台都事。仁宗在东宫时,闻其名,遇之甚厚,常以字呼之。及出为浙东廉访副使,陛辞之日,仁宗出币帛,俾择所欲者即赐之。宏伟至浙东,闻郡人许谦得朱熹道学之传,延致为师,于是人知向慕。皇庆二年,致仕。泰定三年卒,年八十三,追封天水郡侯,溢贞献。

(节选自《元史·赵宏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吉民有为乱者/宏伟设伏/桥下以火攻之/贼战退走/伏发/众蹂践几尽/乘胜捣其巢穴/余党悉出拒战/宏伟旋/兵袭其背/斩其渠魁/
B.吉民有为乱者/宏伟设伏桥下/以火攻之/贼战退走/伏发/众蹂践几尽/乘胜捣其巢穴/余党悉出拒战/宏伟旋兵袭其背/斩其渠魁/
C.吉民有为乱者/宏伟设伏/桥下以火攻之/贼战退走/伏发/众蹂践几尽/乘胜捣其巢穴/余党悉出拒战/宏伟旋兵袭其背/斩其渠魁/
D.吉民有为乱者/宏伟设伏桥下/以火攻之/贼战退走/伏发/众蹂践几尽/乘胜捣其巢穴/余党悉出拒战/宏伟旋/兵袭其背/斩其渠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尹,楚国于春秋时不断在边地设县,其长官称县尹;宋元时期作为县令的副手,参与县域治理。
B.屯田,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由政府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
C.东宫,是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指居住东宫的太子,历史上也曾用“东宫”指称皇太后。
D.致仕,辞去官职。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宏伟主动请缨,破敌荣立战功。元军攻宋,赵宏伟给元军主帅宋都写信并到军营拜谒,宋都认为他不一般,让他带兵夺取临江,他接连取胜。
B.赵宏伟果断勇决,平乱出其不意。宋厢禁军总管王昌、勇敢军总管张云引诱新归附的五营军作乱,在王昌被抓后,赵宏伟夜晚偷袭,斩杀张云。
C.赵宏伟反对滥杀,注重安顿抚慰。宋都想把王昌、张云的五百同党都杀掉,赵宏伟认为他们是被连累的,免除众人死罪,因此获得提拔。
D.赵宏伟善于治理,多次赈济百姓。任职衡州时,赵宏伟兴办屯田,盗贼因有活路而止息;任职镇江、润州、常州、江阴等地时,他多次开仓放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宏伟败之,追北二十余里,薄其城,示以祸福,知州周天骥以城降。
(2)及出为浙东廉访副使,陛辞之日,仁宗出币帛,俾择所欲者即赐之。
5.赵宏伟任职浙东时,在文化教育方面有怎样的做法?结果如何?请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珪字公端,弘范之子也。少能挽强命中,尝从其父出林中,有虎,珪抽矢直前,虎人立,洞其喉,一军尽欢。至元十六年.珪年十六,摄管军万户;十七年,真拜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佩其父虎符,治所统军,镇建康。未几,弘范卒,丧毕,世祖召见,亲抚之。奏曰:“臣年幼,军事重,聂祯者,从臣父、祖,久历行阵,幸以副臣。”帝叹曰:“求老成自副,常儿不知出此。”厚赐而遣之,遍及其从者。十九年,宣、徽群盗起,行省珪讨之,士卒数为贼所败,卒有杀民家豕而并伤其主者,珪曰:“此军之所以败也。”斩其卒,悉平诸盗。二十九年,入朝,命为枢密副使。太傅月儿鲁那演言:“珪尚少,姑试以佥书,果可大用,请俟他日。”帝曰:“不然,是家为国灭金、灭宋,尽死力者三世矣,而可吝此耶!”拜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大德三年,遣使巡行天下,珪使川、陕,问民疾苦,赈恤孤贫,罢冗官,黜贪吏。还,迁浙西肃政廉访使,劾罢郡长史以下三十余人,府吏胥徒数百,征赃巨万计。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帝遣官杂治之。得行省大小吏及盐官欺罔状,皆伏罪。劾大官不法者,不报;并及近侍之荧惑者,又不报。遂谢病归。泰定三年,上遣使召珪,珪至,帝曰:“卿来时,民间如何?”对曰:“臣乡里也,民饥甚。朝廷虽赈以金帛,惠未及者十五六,惟陛下念之。”帝恻然,敕有司毕赈之。未几,起珪商议中书省事,四年十二月薨。

(节选自《元史·张珪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B.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C.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D.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虎符是中国古代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是一个整体,调兵时需要携带虎符才能掌握军政大权。
B.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
C.太傅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历代多有延置,或常设或虚职。
D.中书省除为决策机构外,还直接管辖首都大都附近的腹里地区。在腹里地区以外,在全国各地设置有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珪勇猛过人,年少有为。他善于拉硬弓射猛箭,在树林中遇到老虎,毫不畏惧,一箭射中老虎咽喉;十七岁时就统领军队,镇守建康。
B.张珪尽忠朝廷,受到皇帝宠爱。他父亲去世,皇帝召见并抚慰;太傅认为他年少,不宜马上重用,皇帝还是授予他重要职位。
C.张珪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担任浙西肃政廉访使时,他多次弹劾有不法行为的官员,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奸人怨恨,相互串通诬陷他。
D.张珪尽心国事,关注民生。他斩杀侵夺百姓财物、伤及百姓生命的士兵,平定了盗贼;把途中遇到百姓饥荒的情况如实奏报皇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珪使川、陕,问民疾苦,赈恤孤贫,罢冗官,黜贪吏。
(2)朝廷虽赈以金帛,惠未及者十五六,惟陛下念之。
2017-12-22更新 | 7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葬于司马光。光谓斯入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
B.所造诣/人莫测也
C.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D.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主人日_____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绮绣   ______________
(3)安定胡瑷讲明道学   ___________________
(4)福唐刘彝赴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4.【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古人求学的 _______________【乙】文还表现了徐中行做人行事方面的_______________。”
2018-02-10更新 | 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达礼麻识理,字遵道,怯烈台氏。幼颖敏,从师授经史,过目辄领解。至正五年,经筵选充译史,益自砥砺于学,搢绅先生皆以远大期之。二十四年,朝廷以塔世帖木儿来上都留守。时孛罗帖木儿拥兵京师,而皇太子出居于外,达礼麻识理与塔世帖木儿皆以忠义许国,相与结人心以观时变。未几,改授塔世帖木儿为大司农。塔世帖木儿谓达礼麻识理曰:“我至京师则制于强臣,未易图也。”因留不行。适脱吉儿以孛罗帖木儿命屯兵盖里泊,托腹心于宗王,授以金印,俾驻上都之东郊,而以留守善安集兵于瓦吉刺部落。达礼麻识理遇之有礼善安辞去孛罗帖太儿复调帖木儿至上都以守御为名事益矛盾达礼麻识理与之周旋略无几微见于外而密遣前宗正潜通音问于益老答儿,请亟调兵南行。又遣留守司陈恭取兵兴州,访求在闲官吏之有才者,约束虎贲司,纠集丁壮苗军,火铳什伍相联,一旦布列铁幡竿山下,扬言四方勤王之师皆至,帖木儿一夕东走,其所将兵尽溃。由是达礼麻识理增修武备,城守益严。二十五年,皇太子在冀宁,命立上都分省,达世帖木儿为平章政事,达礼麻识理为右丞,便宜行事,以固护根本。七月,秃坚帖木儿用孛罗帖木儿命以兵犯上都,先遣帖里哥赤至上都,令广备粮饩,远近大军。达礼麻识理开陈大义,戮之于市,民情乃定。已而秃坚帖木儿帅铁甲马步军蔽野而至,呼声动天。达礼麻识理饬军士城守,申明逆顺之理以安人心,巡视城壁,昼夜不少息。夜遣死士缒城而下,焚其攻具,调副留守引兵出,与之大战,败之。未几,孛罗帖木儿伏诛,秃坚帖木儿皆奔溃,而上都以安。拜中书右丞。既而上都分省罢,遥授上都留守,位居第一,力辞不允。二十七年,拜太子詹事。奉诏至军中,宣明大义,藩将感悦。后无疾而卒。

(节选自《元史·达礼麻识理传》)


【注】①上都:元的陪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达礼麻识理遇之有礼/善安辞去/孛罗帖木儿复调帖木儿至/上都以守御为名/事益矛盾/达礼麻识理与之周旋略/无几微见于外
B.达礼麻识理遇之有礼/善安辞去孛罗帖木儿/复调帖木儿至上都/以守御为名/事益矛盾/达礼麻识理与之周旋略/无几微见于外/
C.达礼麻识理遇之有礼/善安辞去孛罗帖木儿/复调帖木儿至/上都以守御为名/事益矛盾/达礼麻识理与之周旋/略无几微见于外/
D.达礼麻识理遇之有礼/善安辞去/孛罗帖木儿复调帖木儿至上都/以守御为名/事益矛盾/达礼麻识理与之周旋/略无几微见于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史,“经”指四书五经中“经”的内容,“史”指后来称二十四史中的史传类书籍。
B.留守,职官名,唐太宗时初置京城留守,专掌宫钥及京城修葺等事,至清时废置。
C.宗正,秦设置,掌管皇族亲属的事务,历代多沿用其制,明清时被称为“宗人令”。
D.什伍,古代军队的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称什伍。也泛指军队的基层建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达礼麻识理博闻强记,受人赞赏。他幼时就很聪明,学习的内容过目就能理解;被选拔担任译史后,更加努力勤奋学习,当时的士大夫们都认为他会有远大的前程。
B.达礼麻识理忠于朝廷,做事专一。在上都,他与塔世帖木儿团结各方人士观察时局变化,后来塔世帖木儿被任命京师官职,达礼麻识理认为会受到制约,就建议塔世帖木儿不赴任。
C.达礼麻识理做事有谋,朝廷信任。帖木儿溃逃后,达礼麻识理在上都修治武器装备,进行严密的城防;后来在上都设立分省,他任右丞,能够便宜行事,保护国家根本。
D.达礼麻识理陈说大义,安定百姓。上都遭遇被攻城的危险时,达礼麻识理公开讲明大义,斩杀帖里哥赤,安定百姓情绪;后来坚守城池,讲明叛逆和顺从的道理安定民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扬言四方勤王之师皆至,帖木儿一夕东走,其所将兵尽溃。
(2)夜遣死士缒城而下,焚其攻具,调副留守引兵出,与之大战,败之。
2021-05-29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