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刘昫等 > 《旧唐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5 题号:14594103

窦参,字时中。少以门,累官至万年尉。时同僚有直官曹者,将夕,闻亲疾,请参代之。会狱囚亡走,京兆尹按直簿,将奏,参遽请曰:彼以不及状谒,参实代之,宜当罪。坐贬江夏尉,人多义之。累迁奉先尉。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参捕理芬兄弟当死,众官皆请俟免丧,参曰: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皆正其罪而杖杀之,一县畏伏。转大理司直。按狱江淮,次扬州,节度使陈少游骄蹇,不郊迎,令军吏传问,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趣诣参,参不俟济江。还奏合旨。时婺州刺史邓珽坐赃八千贯,珽与执政有旧,以会赦,欲免赃。诏百僚于尚书省杂议,多希执政意,参独坚执正之于法,竟征赃。除监察御史,奉使按湖南判官马彝狱。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为得罪者之子因权幸诬奏彝,参竟白彝无罪。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然多率情坏法。初定百官俸料,以尝为司直,党其官,故给俸多于本寺丞;又定百官班秩,初令太常少卿在左右庶子之上,又恶詹事李升,遂移詹事班退居诸府尹之下,甚为有识所嗤。每宰相间日于延英召,诸相皆出,参必居后久之,以度支为辞,实专大政。参无学术,但多引用亲党,使居要职,以为耳目,四方藩帅,皆畏惧之。李纳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上所亲信,多非毁参。贬为驩州司马。参时为左右中官深怒,谤沮不已,赐死于邕州武经镇,时年六十。

(选自《旧唐书·窦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B.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C.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D.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劳而取得做官等权利。文中指窦参获得官职。
B.京兆尹,官名,国都所在的地区的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科举等事务。
C.对,文中指古代朝臣定期轮流向皇帝陈献个人对国事的意见,并回答皇帝的问题。
D.中官,即太监,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参看重情义,被人称赞。曾有同僚请窦参替他值班,恰逢当晚狱中囚犯逃亡,上司过问此事;窦参替同僚说情,主动承担责任,被时人称赞。
B.窦参执法严厉,威震全县。曹芬殴打妹妹,曹父劝阻未果投井而亡,众人请求待曹芬兄弟守丧后再处决,窦参不依,立即杖杀曹芬兄弟,全县畏惧。
C.窦参不惧权贵,为人刚直。在讨论对邓珽贪赃的处罚时,很多人迎合权贵的意思,只有窦参坚持原则;马彝被县令检举贪赃,窦参审查后判马彝无罪。
D.窦参为官专权,被人诋毁。窦参任用亲党把持要职,监察百官,内外官员都怕他;皇帝的亲信纷纷指责诽谤他,他被贬到驩州任职,最终在路上被赐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趣诣参,参不俟济江。
(2)李纳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李适之,一名昌,恒山王承乾之孙也。父象,官至怀州别驾。

②适之神龙初起家拜左卫郎将。开元中,累迁通州刺史,以强干见称。时给事中韩朝宗为按察使,特表荐之,擢拜秦州都督。俄转陕州刺史,入为河南尹。适之性简率,不务苛细,人吏便之。岁余,拜御史大夫。开元二十七年,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知节度事。适之以祖得罪见废,父又遭则天所黜,葬礼有阙,上疏请归葬昭陵之阙内。俄拜刑部尚书。适之好宾友,饮酒一斗不乱,夜则宴赏,昼决公务,庭无留事。

③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相。与李林甫争权不协,适之性疏,为其阴中。林甫尝谓适之曰:“华山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上未之知。”适之心善其言,他日从容奏之。玄宗大悦,顾问林甫,对曰:“臣知之久矣。然华山陛下本命,王气所在,不可穿凿,臣故不敢上言。”帝以为爱己,适之言疏。陇右节度皇甫惟明、刑部尚书韦坚、户部尚书裴宽、京兆尹韩朝宗,悉与适之善,林甫皆中伤之,构成其罪,相继放逐。适之惧不自安,求为散职。五载,罢知政事,守太子少保。遽命亲故欢会,赋诗曰:“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竟坐与韦坚等相善,贬宜春太守。后御史罗希奭奉使杀韦坚、卢幼临、裴敦复、李邕等于贬所,州县且闻希奭到,无不惶骇。希奭过宜春郡,适之闻其来,仰药而死。

(《旧唐书·李适之传》)

【乙】

李适之性简率,不务苛细,人吏便之。雅好宾客,饮酒一斗不乱,延接宾朋,昼决公务,庭无留事。及为左相,每事不让李林甫。林甫憾之密奏其好酒颇妨政事玄宗惑焉除太子少保。适之遽命亲故欢会,赋诗曰:“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举朝伏其度量。

(《大唐新语·识量·李适之》)


[注]李适之:唐太宗曾孙,唐玄宗从弟;唐朝宰相、诗人。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 累迁通州刺史(      )       (2) 王气所在,不可穿凿(      )
2.结合上下文,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 适之好宾友(      )     A高雅       B.向来       C.交情       D.文人
(2) 适之言疏(      )        A略微       B.微薄       C.轻视       D.减轻
3.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与李林甫争权不协,适之性疏,为其阴中。
4.请给乙文画线部分断句。
林甫憾之密奏其好酒颇妨政事玄宗惑焉除太子少保
5.分条概述甲乙两文叙写李林甫陷害李适之的事实。
6.甲乙两文都写到李适之赋诗言志,但赋诗背景有差异,请对这种差异进行分析。
2024-02-16更新 | 12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征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征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居易所以不避A死亡之诛B事无巨细C必言者D盖酬E陛下F特力拔擢G耳H非轻言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后进:现代义为“进步比较慢”,指“落后”;文中意为“后辈”。
B.不觉:现代义为“没有觉察”;文中意为“不禁,不由得”。
C.所以:可译为“……原因”,也可译为“所用,用来”,文中是前者。
D.执政:可理解为“掌握政权”,或“执掌政权的人”,文中是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非常擅长诗歌创作,他写了几十上百篇优秀的诗歌,当时的读书人都非常欣赏他所创作的诗歌。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替魏征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谏奏说应由朝廷来做这件事,宪宗认为很正确。
C.对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一事,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论说武元衡的冤屈,请求抓紧时间抓捕贼人来一雪国耻。
D.白居易多次上疏直指皇帝荒唐放纵不守法度,执政者无能,治理失当,最终触怒皇帝,再次遭到贬谪流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
(2)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
5.请简要概括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原因。
2024-01-23更新 | 6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

文段二:

白居易,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句,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

1.文段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居易自以逢A好文B之C主D非次E拔擢F欲G以H生平I所贮J仰酬K恩造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即表字,人的别名,古人有名有字,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名表示礼貌。
B.袖,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袖揣”,与《阿房宫赋》“舞殿冷袖”的“袖”含义不同。
C.谪,指贬官降职,文段一中“左迁”与文段二中“贬为江表刺史”中的“贬”也有此意。
D.宜,意为“应该”,与《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的“宜”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B.白居易自幼聪明过人,十五六岁时创作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著名文士顾况的赞许。
C.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奏疏呈上却没有得到回复。
D.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抓捕刺客,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2)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2024-04-03更新 | 1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