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晋 > 陈寿(233-297) > 《三国志》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8 题号:1471953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操,字孟德。太祖少机警,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建安元年秋七月,天子还洛阳,太祖逐至洛阳,卫京都。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三年春正月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七年春正月,公军谁,遣使以太牢祀桥玄。八年秋七月,令口:“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七年春正月,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二十一年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二十五年春正月,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致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评曰: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搅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①,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武帝纪》)


注:①“申”指战国申不害,“商”指战国商鞅,“韩”指西汉韩信,“白”指战国白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厦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B.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进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C.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造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D.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讳,指对君主、尊长名字避开不直称;君主或尊长逝世后名字前加“讳”,以示敬意。
B.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C.郡国,郡与国都是行政区划。汉代“国”是诸侯王的封域,区域略大于郡。
D.故事,指先例、陈法,一般指过时不合于当下实际及社会发展的旧日的典章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曹公求贤若渴,希与贤人君子共治天下:《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句,就是这一心情的形象表现。
B.曹公既重视儒学传统,帮助献帝恢复宗庙社稷制度;又忧心仁义礼让之风沦丧,就公布法令要各郡国研究儒家经典。
C.曹公年轻时,不被世人关法,惟有桥玄识得他有雄才大略;功成后的曹公心存感激,用隆重的太牢之礼祭祀他。
D.曹公学习借鉴韩信、白起等军事家的谋略智慧;在与张绣交战中,曹公屡出奇策,于死地中回生,扭转战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
(2)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
5.陈寿评价太祖说“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请概述太祖遗令对其丧葬安排的“非常”“超世”之处。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建安四年,从策征庐江太守刘勋。勋破,进讨黄祖于沙羡。五年,策,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此宁哭时邪况今奸完竞逐豺狼满道乃欲衰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闰月,克之。是岁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蒙到,二郡皆服,惟零陵太守郝普未下。会备到公安,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权乃召蒙等使还助肃。蒙使人诱普,普降,尽得三郡将守。因引军还,与孙皎、潘璋并鲁肃兵并进,拒羽于益阳。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备归,而曹公已还。权反自陆口,遂征合肥。合肥未下,彻军还。兵皆就路,权与凌统、甘宁等在津北为魏将张辽所袭,统等以死捍权。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黄龙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劝权正尊号。丙中,南郊即皇帝位。

(选自《三国志·孙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宁哭时邪/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B.此宁哭时邪/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C.此宁哭时邪/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D.此宁哭时邪/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等事务。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称皇帝的死去。
C.闰月,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通常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闰某月。
D.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后泛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受到兄长重用。孙权十五岁就被他的兄长孙策任用为阳羡县令,并跟随孙策打败了庐江太守刘勋,后来他的兄长孙策去世,把军政大事都交付给了他。
B.孙权治军军纪整肃。孙权把官署迁到秣陵后,曹操前来进犯,孙权与曹操大战于濡须坞,双方均不能获胜,看到孙权的军队阵容齐整,曹操只好撤兵。
C.孙权亲临一线指挥。孙权听到刘备不愿意归还荆州就在荆州南部三郡设置了长吏,并将关羽驱逐,他还亲自驻在陆口,对各路军队调度指挥。
D.孙权废庱亭射猎老虎。孙权曾亲自骑着马在庆亭射猎老虎,当时他的马被虎咬伤,孙权用双戟投向老虎,老虎受伤后退他的侍从张世用戈击虎捕获了老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
(2)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
2021-07-23更新 | 9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

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后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荆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违迕诸常侍       违迕:触犯
B.后兖州       领:占领
C.其二子       枭:斩杀
D.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兵众        典:执掌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B.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C.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D.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曹操当时任丞相,封武平侯,故此自称。
B.孝廉:汉代开始,地方长官按期向中央推举各科人才,分孝廉、贤良、方正等科目。
C.僭号:一是指冒用帝王的称号,二是指超越本分的封号。文中是第一个意思。
D.国:古代指国家,诸侯的封地,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即国都。文中是第三个意思。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一直以来的志愿是做一个好太守,好好搞政教来建立名誉,因此他在济南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却因豪强权贵的嫉恨而辞官。
B.曹操辞官还乡后,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书房,准备秋夏时读书,冬春时打猎,曾一度产生老于荒野、断绝与宾客交往的念头。
C.收编了黄巾军的三十多万人后,曹操先后打败了袁术、袁绍和刘表,自己也当上了宰相。他认为,作为臣子,显贵至极,这已超过了他原来的愿望。
D.曹操主动提出辞退三县的封地,但绝不放弃兵权。他这样做,既是为子孙打算,考虑到自己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又考虑到自己垮台后国家会有颠覆的危险。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2)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
2021-10-29更新 | 9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二月,(袁)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果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绍于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绍将文丑将五六千骑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竟大破之,斩丑。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杀,绍军大震。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

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尽收其辎重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至是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尽收其辎重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B.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尽收其辎重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C.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尽收其辎重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D.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尽收其辎重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
B.骑,骑马,又例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官渡,位于河南省中牟县,因为发生了奠定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基础的官渡大战而闻名。
D.城邑,“邑”是城镇,“城”是城池、城市,“城”比“邑”大些;也泛指城镇、城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年少时虽然机警有谋略,但不受约束,不进修学业和德行功业,所以大家都不觉得他怎么样,只有桥玄、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
B.太祖能够听取建议,他北上救刘延时,听从荀攸诱敌分兵的建议,使得袁绍分兵西应而上当。
C.太祖胆识过人,在延津南面,他只有不到六百骑兵,却用诱敌计谋,等追兵超过五六千人才攻击,最终以少胜多。
D.袁绍大败后,太祖缴获了袁绍的全部辎重珍宝,从收缴的书籍中,发现许县的一些下属和军中的人与袁绍往来的信息,就把书全都烧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
(2)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
2020-07-28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