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汉 > 班固(32-9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 题号:1472274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B.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C.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D.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又叫驾崩,古代指皇帝或皇后死亡。
B.祭酒:古代祭祀时,必先推年高有德者举酒以祭。后即称年高有德者为“祭酒”。
C.神爵,是皇帝所用年号,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年号来纪年。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故后世有时用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D.单于,是汉人对少数民族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逮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提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就让苏武在匈奴生的儿子通国回到汉朝后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
(2)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娥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生之者甚少,而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即不幸有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拟者并举而争起矣。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一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文本二: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

(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注]①娥,zhí,细致。②渫,xiè,流通。

1.文本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欲A民B务C农D在E于F贵G粟H贵I粟J之K道L在M于N使O民P以Q粟R为S赏T罚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用之亡度”的“亡”,与《兼爱》中“故不孝不慈亡”的“亡”,含义相同。
B.文中“未之尝闻”和“莫之或止”,两句句式相同。
C.靡,文中“靡之者甚多”,与《曹刿论战》中“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的“靡”,含义相同。
D.方,文中“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与成语“方兴未艾”的“方”,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引用管仲的话,指出粮仓充足,百姓才懂得礼节。是为了说明粮食充足对治国的重要性。
B.文本一指出,国家的两大祸患是,吃粮的人多但种粮的人少,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滋长。
C.晁错认为,抬高粮价是当今的迫切任务,因为这样可以让百姓拿粮食来求赏或免罚。
D.晁错引用神农氏的话,来说明粮食是君王最需要的资财,是国家最根本的功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2)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
5.两个文本都谈到了粮食的重要性,但角度不同,请结合选文简要概述。
2023-10-19更新 | 11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景王皇后,武帝母也。父王仲,槐里人也。母臧儿,故燕王臧荼孙也,为仲妻,生男信与两女。而仲死,臧儿更嫁为长陵田氏妇,生男蚡、胜。臧儿长女嫁为金王孙妇,生一女矣,而臧儿卜筮曰两女当贵,欲倚两女,夺金氏。金氏怒,不肯与决,乃太子宫。太子幸爱之,生三女一男。男方在身时,王夫人梦日入其怀,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贵徵也。未生而文帝崩,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是时,薄皇后无子。后数岁,景帝立齐栗姬男为太子,而王夫人男为胶东王。

长公主嫖有女,欲与太子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得贵幸,栗姬日怨怒,长主,不许。长主欲与王夫人,王夫人许之。会薄皇后废,长公主日谮栗姬短。景帝尝属诸姬子,曰:百岁后,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心衔之而未发也。

长公主日誉王夫人男之美,帝亦自贤之。又有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王夫人又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文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号宜为皇后。帝怒曰:是乃所当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不得见,以忧死。卒立王夫人为皇后,男为太子。封皇后兄信为盖侯。

皇后立九年,景帝崩。武帝即位,为皇太后,尊太后母臧儿为平原君,封田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王氏、田氏侯者凡三人。盖侯信好酒田蚡胜贪巧于文辞。蚡至丞相,追尊王仲为共侯。槐里起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及平原君薨,从田氏葬长陵,亦置园邑如共侯法。

(节选自《汉书·孝景王皇后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相应位置答案标号涂黑。
盖A侯B信C好D酒E田F蚡G胜H贪I巧J于K文L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筮,是古代占问吉凶的方法,占卜工具有龟甲和筮草,不同时代使用的方法有不同。
B.“乃内太子宫”与“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谏逐客书》)中的“内”意思相同。
C.“谢长主”与“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中的“谢”字意思不同。
D.百岁,犹百年,有终身,毕生的意思,也用于对人死的讳称,文中是后一种用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皇后的母亲臧儿,想依靠两个女儿得到尊宠,大女儿虽已嫁人,还是被其送进太子宫内,生了三女一男,男孩就是武帝。
B.景帝生前曾嘱托栗姬要好好对待长公主,可因为栗姬对长公主心怀怨恨,并未答应景帝的要求,这让景帝心中很是不满。
C.有大臣进言应该立太子的母亲也就是栗姬为后,惹得景帝大怒,不仅诛杀了大臣,还废黜了太子,这让栗姬心中更加忿恨。
D.景帝去世以后,武帝即位,王皇后被立为太后,她的母亲臧儿被尊为平原君,就连藏儿生的两个儿子也被封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薄皇后废,长公主日谮栗姬短。
(2)帝怒曰:“是乃所当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
5.王皇后的哪些行为,让武帝得以继承大统?请简要概括。
2023-09-04更新 | 32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治律令,为鲁狱史。积功劳,稍至廷尉右监。坐法失官,归为州从事。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事系,吉见而怜之。又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曾孙无辜,吉择谨厚女徒,令保养曾孙。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及霍氏诛,上躬亲政。是时,掖庭一宫婢令民夫上书,自陈尝有阿保之功。章下掖庭令考问,该宫婢辞引使者丙吉知状。上亲见问,然后知吉有旧恩,而终不言。上大贤之,其封吉为博阳侯。邑千三百户。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上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赃,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於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曾吏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见驿骑持赤白爱!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随驿骑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卒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吉病笃。上自临问吉:“谁可以自代者。”吉顿首曰:“西河太守杜延年明于法度;晓国家故事;廷尉于定国执宪详平;太仆陈万年悖厚备于行止。此三人能皆在臣右,唯上察之。”上以吉言皆是而许焉。后三人居高位皆称职,上称吉为知人。吉,谥曰定侯。子显嗣,甘露中有罪削爵为关内侯,官至卫尉太仆。

(选自《汉书·丙吉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
B.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
C.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
D.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用来指官职调动。升职叫迁升、迁除;降职叫迁谪、迁斥。文中指平调。
B.三公:古代官名,指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也称“三司”。
C.顿首:叩头;头叩地而拜。古代九拜之一。后通用作下对上的敬礼。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丙吉为人宽厚,不事张扬。他有恩于曾孙,却闭口不谈;后掖庭一宫婢的民间丈夫上书,陈述丙吉功劳,此事才被皇帝所知,并给予重赏。
B.丙吉熟习律令,勤奋好学。他出身于治理监狱案件的小官吏,研修律令,曾经担任鲁国的狱史,自学了《诗》《礼》等典籍,通晓其大意。
C.丙吉为官守礼,有知人之明。他做官崇尚宽容。从他开始公府不追究查办小吏;当他病重时,皇帝询问替代人选,他举荐了三人,都很称职。
D.丙吉深受重用,并福延子孙。他官至宰相,死后谥号定侯,受到高度评价;他的儿子丙显继承爵位,后因罪被削爵为关内侯,官至卫尉太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掾史有罪赃,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
(2)驭吏因随驿骑至公车刺取,知虏人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
5.吏酒醉失礼犯上,为何丙吉没有允许西曹吏赶走他?
2020-12-26更新 | 1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