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孔子(前551-前479) > 《论语》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62 题号:14744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师与商: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②愈:胜过,强些。③孳孳:勤勉不懈的样子。④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1.试分别概括孔子立身行事的原则和公孙丑、孟子求“道”的观点。
2.结合上面的选段,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中道而立”。
10-11高三下·湖南·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名著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请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

②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者,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根据上面材料,分别概括“忧”与“乐”的内涵。
(2)结合上面材料,并联系阅读积累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忧”与“乐”关系的认识。
2023-01-07更新 | 280次组卷
名著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材料二: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论语•泰伯》)

材料三: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

(《庄子•天下》)


【注解】①黻冕,fǔmiǎn,祭祀时穿的礼服叫黻;祭祀时戴的帽子叫冕。②沟洫:洫,音xù,沟渠。③胈,bá,人腿上的毛。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儒家思想,简要分析材料二中的“禹”是否是仁者。
(2)墨子认为“禹大圣也”,联系孔子有关思想,比较分析儒墨“大圣”思想的异同。
2020-04-19更新 | 92次组卷
名著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材料1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yue)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罕》

材料2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 《子罕》


注释:①法语之言:法,法则;语,告诫,意为以法告诫,正言相劝。②巽与之言:巽,恭顺,谦逊。与,称许,赞许。这里指恭顺赞许的话。③绎:原义为“抽丝”,这里指推究,追求,分析,鉴别。
1.材料1和材料2在阐述对待自己错误的问题上,观点有何异同?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一个人应该如何去对待自己的过错。
2015-06-10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