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语 > 一般词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68 题号:1476360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诗》云: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切蹉,追求完美;琢磨,追求卓越。人生于世,无法干很多事,故切忌(             ),每干一件事,便应发挥到极致。【乙】比如作画,你必须坚持对大自然做长期静心的观察,才能让你的作品竹影扶疏,迎风摇曳;兰蕙飘香,清芬可挹。

【丙】一部《红楼梦》,为什么能穿越历史的云河,传唱不衰?其中奥秘,全在于曹雪芹字斟句酌,(             ),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感动自己,震撼世人。创作的过程,有(             )的痛苦,也有追求完美的幸福。

【丁】然而,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        )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心浮气躁          锦上添花          退变          即时
B.粗心大意          锦上添花          蜕变          及时
C.心浮气躁          精益求精          蜕变          即时
D.粗心大意          精益求精          退变          及时
2.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四句的标点,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D.【丁】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条金黄的稻草龙,时常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舞动。

在故乡,正月初一过新年,家家户户都是过中节,也就是中午这餐算是过节的正餐,大鱼大肉,最为丰盛,于今亦然。吃罢中饭后,若是不下雨,村民们便会聚集村门口,闲站闲谈,会有人扯到龙灯身上,提议扎龙灯,一人倡议,众人响应,于是一年一度的舞龙灯乡俗就此拉开了序幕。

长久以来,故乡的龙灯都是用稻草扎的,自然可称作稻草龙灯,或者草龙灯。扎龙灯,技术含量最高的当属扎龙头。扎宝珠龙头时,众人先用梳理干净的稻草,扎出一个个蒜头状的长秆宝珠,宝珠大的如拳,小的如新母鸡下的蛋,各有类别,各有所用。而后,将二三十个这样的稻草宝珠组合绑扎,渐渐就有了形制,龙首、龙角、龙眼、龙耳、龙嘴、龙舌、龙须……应有尽有,活灵活现,看起来威猛又漂亮,气势不凡。扎龙灯的时候,有的小孩子也拿稻草扎制自个儿玩耍的秆龙灯,有时也在自己的龙灯上插上几支点燃的香火,摇一摇,舞一舞,学着大人舞龙灯的样子,一如龙子龙孙,玩得十分开心。

舞龙灯时,村中就会自发地有一群人,大人、少年和儿童,从朝门口的盘龙处,举起这条长龙,敲锣打鼓,在石板巷子里游走,挨家挨户收香。场地上人影攒动,众声喧哗,众人将这些香火,一支一支插满龙头、龙辫、龙节、龙尾,顿时,一条浑身布满火红光点的香火龙,在黑夜的映衬下璀璨明丽,神采奕奕。

①在那个远去的淳朴年代,②春节期间,精彩纷呈的舞龙灯表演艺术,③成了故乡人人参与的重大活动,④与耍狮子、看戏一道,⑤共同营造了湘南乡村欢快祥和的年俗娱乐。

1.文中加点的词语在结构与表达效果上有何共性?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渐渐就有了龙的整体形制”,语义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文中最后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5-05更新 | 365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烹调之道,历来注重作料和加工,因而口味出色,例如江浙名菜“醉虾”,调料众多,口感饱满,备受食客喜爱,但若是与《红楼梦》中贾府的茄子相比,又是小巫见大巫了。【甲】贾府烹制的茄子叫“茄鲞”(“鲞”意为“腊鱼”),因其美味赛过鱼肉且便于贮藏,故称为“茄鲞”。【乙】“茄鲞”是怎样做出来的呢?此,凤姐是这样传授经验的:“把茄子皮和穰子去尽,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子,拿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怪道这个味儿!”

【丙】贾府烹调茄子的方法太过奢靡,不可效仿,但却准确把握了茄子的特点:善吸收,能容纳百味,故成就了其特殊的美味。茄子本身味道并不出奇,但却能兼容并包,取他物之长。川菜“鱼香茄子”就是以茄子唱主角,用葱、蒜、糖、醋、辣椒、鱼片、肉丝、酱油等充当配角,茄子博采众长,变得酸甜香辣咸样样具备。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贮藏B.对C.奢靡D.博采众长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2021-03-16更新 | 15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吉祥物“冰墩墩”凭借_________的大熊猫形象一跃成为“顶流”,抖雪花、卡门、4A跳摔倒、打雪仗……“冰墩墩”的________都牵动着人们的目光。

“创意为王”是文创的铁律,而“冰墩墩”形象创意的成功,是其火“出圈”的根基。从外形看,“冰墩墩”的主题IP熊猫属于世界性符号和语言,而其冰雪般透明的宇航服外壳,既有大众_______的冰雪文化元素,又带科技感,(     )。从内在看,“冰墩墩”向人们________的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友好、善良和敦厚的美好品质,这减少了传播过程中的“文化折扣”。

从“盼盼”到“冰墩墩”,大熊猫表达世界公认的中国萌化形象,在传播中华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冰墩墩”已不只是一个吉祥物,它所代表的亲和、热情、友好、自信的形象,正在为中华文化在世界“圈粉”,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自信的中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憨厚淳朴       一举一动       脍炙人口       传递
B.憨态可掬       一举一动       喜闻乐见       传递
C.愁厚淳朴       一颦一笑       喜闻乐见       传承
D.憨态可掬       一颦一笑       脍炙人口       传承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拉近了与世界各国的文化距离。
B.它让我们与世界各国的文化距离拉近了。
C.这让它与世界各国的文化距离拉近了。
D.这拉近了它与世界各国的文化距离。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盼盼”到“冰墩墩”,大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萌化形象,对传播中华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B.从“盼盼”到“冰墩墩”,大熊猫表达了世界公认的中国的萌化形象,对传播中华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从“盼盼”到“冰墩墩”,大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萌化形象,对传播中华文化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D.从“盼盼”到“冰墩墩”,大熊猫是中国萌化的世界公认的形象,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2-04-18更新 | 4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