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3 题号:1481413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注]

苏 轼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注】元丰二年(1079)七月,苏轼因作诗批评新法而身陷囹圄,见窗外竹枝摇曳,有所感触,写下此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写初秋时节南风吹起,为后文描写风中的竹子创设了具体的环境,也点出了写作缘起。
B.第二句以一个“乱”字写出竹子受风摆布、随风颠簸的情态,也反映了诗人此时的处境。
C.五、六句不仅描写了当时风雪交加的自然环境,还借物抒怀表现了诗人决不妥协的人生追求。
D.七、八句写风霁之后竹子安然自若,颇有“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心境。
2.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定风波·红梅

苏轼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此词是作者被贬谪黄州期间,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②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延年,,其《红梅》诗有“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风波”是这首词的词牌,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
B.“慵开”指梅花,“好睡”用拟人手法写出梅花延误花期而与桃杏同时开放的原因。
C.“自怜冰脸不时宜”写出生就冰清玉洁之姿的梅花唯有“乔妆改扮”才能合春天之“时宜”。
D.“诗老不知梅格在”表明,苏轼认为石延年咏梅仅看重绿叶青枝是因不了解梅格。
2.作者批评石延年不知红梅的本质,请结合词的内容分析“梅格”的内涵。
2023-12-10更新 | 21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撚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注:①浮玉:喻指金山。②双凤槽:指琵琶。③啄木:啄木鸟。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润州甘露寺弹筝》一诗首句写在多景楼上弹奏一首神曲,悲伤的弦音像要断裂一样再三紧促,开篇便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2.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落月摇情满江树”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作简要分析。
2022-10-26更新 | 14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以“重城”借指人事的阻隔,而苏诗以“傲霜枝”象征人的精神风骨。
B.李诗写“秋阴”“枯荷”,苏诗写“荷尽”“菊残”,总体意境一致,都表达了别离的悲情。
C.李诗以景结情,不仅景中含情,且声、景、情谐和合一而收余音缭绕之致,使诗歌旨义含隐深曲。
D.苏诗把“悲秋伤春”的诗人眼中最为萧条的时节写得富有生机和诗意,于此也可见他旷达开朗的性情和胸襟。
2.两首诗都写到了枯荷,写作的目的是否相同?试结合两首诗进行简要分析。
2023-06-21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