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9 题号:1487148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者,不凝滞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甫其餔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者必弹冠,新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取材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二)

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取材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1.根据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汉语单音词的词义,可以从记录它的汉字形体中来探求。”“词义的引申,是指词义从一点出发,沿着一定的方向,向相关的方面延伸而产生一系列新的意义的过程。”(王宁《古代汉 语》)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可以依据以上规律探求词义。
(1)“沐”,甲骨文字形为,本义为洗头发,如“新沐者必弹冠”之“沐”;后引申为______之义,如“沐恩”之“沐”。“浴”,甲骨文字形为,表示一个人在洗身,如“新 浴者必振衣”之“浴”。
(2)“益”,甲骨文字形是,从中可看出器皿内有多个代表着水滴的小点,表示水满欲溢之势,后引申为_________之义,如“益寿延年”的“益”;又引申为________,“武益愈”中的“益”即为此义。
(3)“膏”,甲骨文字形是,字中的“”即“月”,由此推断字义应与_______有关。
“膏”指油脂,引申为“肥沃”;作动词时,解释为_____,“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即为此义。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举世混浊我独清       掘野鼠去草实食之
B.不凝滞       为降虏蛮夷
C.人又谁能以身察察       匈奴祸,从我始矣
D.作《怀沙》之赋     幽武置大窖中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中的“圣人”和韩愈《师说》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的“圣人”,都具有兼济天下的美德。
B.“怀瑾握瑜”中的“瑾”和“瑜”本义指美玉,象征着高洁的品质,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C.卫律在威逼苏武失败后改为利诱,称他为“苏君”,以示亲近,而苏武却直呼卫律为“汝”,表达对其叛主背亲的蔑视。
D.选文(一)中屈原殉国明志,选文(二)中苏武忍辱牧羊,他们选择不同,但忠贞报国、矢志不渝的精神却是一致的。
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叙)事之中即见其指(旨)者”请结合选文(一)或选文(二)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傲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于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平原君曰:“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 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平原君遂见新垣衍曰:“东国有鲁仲连先生者,今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交之于将军。”新垣衍曰:“吾闻鲁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曰:“胜既已泄之矣。”新垣衍许诺。鲁连见新垣衍,曰:“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齐湣王之鲁,夷维子为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莞裔,摄衽抱机,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裔,不果纳。不得入于鲁,将之薛,假途于邹。当是时,邹君死,潘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倍殡棺,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固不敢入于邹。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膊褛,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邹鲁之臣不果纳。今秦万乘之国也,梁亦万乘之国也。俱据万乘之国,各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新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平原君欲封鲁连,以千金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节选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
B.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
C.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
D.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士,指品行高尚,超脱世俗的人,也指隐士。文中是指后者。
B.南面,帝位坐北朝南,文中齐湣王以天子自居,欲坐北朝南吊唁。
C.三晋,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因春秋末年三家分晋而得名。
D.为寿,祝颂之辞,指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仲连目光敏锐,见微知著。他洞悉强秦并吞天下的野心,深谙各国力量变化的影响,危难之际,为齐国及其余诸国利益存亡拼死一辩。
B.鲁仲连正直耿介,扶危济困。强秦围赵之时,他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向新垣衍展示了不畏强暴、反抗虐行的决心,终解邯郸被围之危。
C.鲁仲连善于谋略,有胆有识。他先一针见血地指出秦乃虎狼之邦的本质,继而指明了救赵的策略,终于说服新垣衍放弃尊秦为帝的想法。
D.鲁仲连口才超群,能言善辩。他举邹、鲁拒绝以天子礼接待齐湣王的事来警示新垣衍,若尊秦为帝,魏国将失去尊严,任人宰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2)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5.李白有诗赞鲁仲连:“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李白如此称赞鲁仲连的原因。
2021-11-08更新 | 14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手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   目:瞪视B.曩者吾与论剑有不   称:合适
C.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       去:前往D.愿足下太子于宫       过:拜访
2.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全部表现荆轲“为人沉深”的一项是(     
①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②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③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④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
⑤愿足下过太子子宫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⑤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4.将下列文言文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②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2021-11-18更新 | 3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之。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二: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故仲宜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节选自苏洵《管仲论》)


【注】①三归:齐桓公馈赏的三处家产。②反坫(diàn):周代诸侯宴会时,在正堂两旁设有放空酒杯的土筑平台叫坫,诸侯互相敬酒后,将酒杯反置在坫上。③四凶:旧传共工(古代的世族官)、驩兜(人名)、三苗(古族名,这里指其族首领)、鲧(人名)为尧时的四凶。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贤者不悲A其身之死B而忧C其国D之衰E故F必复有贤者G而H后可以死。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动词,在文中的意思为“除去,去掉”,与“烛之武退秦师”中“退”的用法不同。
B.兆,预示、显现,与《〈老子〉四章》中“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的“兆”词义相同。
C.以,连词,可译为“来、用来”,与《五石之瓠》中“剖之以为瓢”的“以”用法不同。
D.五伯,春秋时的五个霸主,其中齐晋两国国君才能相当,而晋国为诸侯盟主时间更长久。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推行政令时注重顺应民心,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因此百姓很拥护他。
B.对于齐国治理好的原因,苏洵更强调鲍叔的功劳;对于齐国祸乱的原因,他更强调管仲的过错,可谓语出新奇。
C.齐桓公问相时,管仲明确指出了竖刁、易牙、开方三人的缺点,但也肯定三人的才干,所以齐桓公任用了这三个人。
D.晋文公死后,他的儿子晋灵公虽然很暴虐,但是诸侯不敢背叛,主要是因为朝中还有一些老成持重的大臣。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
(2)故仲宜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
5.请简要概括司马迁和苏洵对管仲评价的不同点。
2024-02-25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