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晋 > 陈寿(233-297) > 《三国志》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8 题号:1488586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别部司马。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荆州遂定。

(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B.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C.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D.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越”,汉末三国时期分布于孙吴诸郡县山区的越人,与《过秦论》中的“百越”不同。
B.“拜”,授予官职。此外,表升官或加封之意的词语还有晋、进、擢、陟、拔、升。
C.“中郎将”,官名。《苏武传》“武以中郎将使”的“中郎将”职责是专门出使他国。
D.“耆老”,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原指老年人,现也用来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年少有志。年少时,他为了出人头地,偷偷跑到姐夫邓当的手底下去打仗,即使被姐夫邓当呵斥也不改变。
B.吕蒙轻率莽撞。邓当手下小吏轻视侮辱他,吕蒙非常愤怒,拔刀杀了小吏,然后逃跑到同乡郑长家里。
C.吕蒙作战勇猛。带头冲锋陷阵,杀死陈就,黄祖听说陈就被杀,弃城逃跑,被士兵捉住,吕蒙因此得到孙权赏识。
D.吕蒙严明宽厚。攻占南郡后下令军中不得干扰、冒犯百姓。他早晚亲自慰问、抚恤老人,生病的给医药,挨饿受冻的送衣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2)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5.成当、宋定、徐顾三将死后,吕蒙为什么不愿合并他们的部众?请简要概括。
【知识点】 《三国志》解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别部司马。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荆州遂定。

(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B.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C.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D.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授予官职。此外,表升官或加封之意的词语还有晋、进、擢、陟、拔、迁。
B.“左右”,文中意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的“左右”意思相同。
C.“中郎将”,中国古代武官的名称,负责统领皇帝的侍卫,于秦汉始置。
D.“耆老”,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现用来特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出身低微。小时候,他为了出人头地,偷偷跑到姐夫邓当的手底下去打仗,即使被姐夫邓当呵斥也不改变。
B.吕蒙轻率莽撞。年少时,邓当手下小吏轻视侮辱他,吕蒙非常愤怒,拔刀杀了小吏,然后逃跑到同乡郑长家里。
C.吕蒙作战勇猛。带头冲锋陷阵,杀死陈就,黄祖听说陈就被杀,弃城逃跑,被士兵捉住,吕蒙因此得到孙权赏识。
D.吕蒙严明宽厚。攻占南郡后下令军中不得干扰、冒犯百姓。他早晚亲自慰问、抚恤老人,生病的给医药,挨饿受冻的送衣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2)“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5.成当、宋定、徐顾三将死后,吕蒙为什么不愿收纳他们的部众?请简要概括。
2022-10-13更新 | 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太祖崩,嗣位为魏王。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告祠高庙,使兼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禅位。庚午,王升坛即阼,改延康为黄初,大赦,二年春乙亥,令郡国口满十万者,岁察孝廉一人;其有秀异,无拘户口,夫人甄氏卒,日有食之,有司奏免太尉,诏曰:灾异之作,以谴元首,而归过股肱,岂禹、汤罪己之义乎?其令百官各虔厥职,后有天地之眚,勿复劾三公。三年春,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诏曰:西戎即叙,氐羌来王,诗、书美之。顷者西域外夷并款塞内附,其遗使者抚劳之是后西域遂通。初,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后七日,破备书到,秋七月,冀州大蝗,民饥,使尚书杜畿持节开仓廪以振之,九月甲午,诏曰: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冬十月甲子,表首阳山东为寿陵,曰:昔尧葬谷林,通树之,禹葬会稽,农不易亩,故葬于山林,则合乎山林。封树之制,非上古也,吾无取焉。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五年春,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博士。六年春,遣使者循行许昌以东尽沛郡,问民所疾苦,贫者振贷之。行幸召陵,通讨虏渠。辛未,帝为舟师东征,七年五月丙辰,帝疾笃,尽遣后宫昭仪已下归其家,丁巳,帝,时年四十,初,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又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文帝纪第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B.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C.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D.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也指被推选的士人。
B.西域,汉朝以来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后来演变为我国的西部地区。
C.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称谓,是汉魏时期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的教育机构。
D.崩,即“驾崩”,古代高官死的讳称,人们把高官的死看得重,用山塌下来比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丕性情仁厚,关心爱护百姓。登基之初,立即大赦天下。他还派遣使者巡视各地,寻访百姓疾苦,对贫苦人给予赈济和借贷。
B.曹丕重视人才,看重教育教化。他诏令全国属地,按照相关规定推举人才;并且重建荒废已久的太学,制定有关教育教学政策。
C.曹丕普结邻邦,重视邦国外交。他曾经热情接待西域各族首领派来的使臣,借故事让群属明白与邻国友好之道,派使者慰劳安抚西域诸国。
D.曹丕整肃朝纲,亦施仁政之道。在位时下重令反对后宫干政,杜绝外戚专权,保证皇帝的权威;去世前遣送后宫中昭仪以下的嫔妃回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冀州大蝗,民饥,使尚书杜畿持节开仓廪以振之。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苏轼《后赤壁赋》)
5.曹丕为什么对自己去世后的丧葬之事要从简?请简要说明。
2021-05-03更新 | 8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刺史陶谦举茂才①,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②,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驭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为御,由于中射之。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旨。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权素服临吊,曰文侯。长子承已自封侯,少子休袭爵。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注释: ①茂才:本指秀才,为避讳汉光武帝刘秀改为茂才。②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       逮捕B.权昭曰               感谢
C.非所以优之也                    用来D.曾以直言        违背
2.下列与本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汉字的一种形体,产生于战国晚期,西汉时发展成熟,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体。隶书把字形进一步简化,书写变得简化,同时使古汉字的象形程度大为降低。小篆到隶书的转变,是汉字两大阶段(古汉字阶段和隶书楷书阶段)的分野。
B.侯:爵位,早在西周的时候,实行了分封制,就规定了爵位有五级: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爵位是世袭的。它们与官职没有关系。
C.弱冠:《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加冠礼并赐以字。古人二十岁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D.谥:即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昭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与赵昱、王朗齐名,被推荐为孝廉、茂才均未就任。
B.张昭受孙策委托,辅助孙权,尽心尽责的劝导孙权走出悲伤,履行继承者的职责。
C.孙权骑马射虎因被张昭婉言规劝,他虽立即认可了张昭的话,却没有真正改正。
D.孙权觉得张昭性格不适合担任事务繁多的丞相职位,因而两次都没有任命张昭为相。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为人君者,谓能驾驭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2018-11-06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