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语 > 一般词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82 题号:1503372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理想有如辰星——我们永不能触到,却可以借着星光在人生海洋中远航”。确实,理想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不能帮我们找一个优厚的工作,领一份体面的薪水。然而一个有理想的人,活在当下,会比别人更觉生存的困难与尴尬。但是人若没有了理想,生命将走向何方?我们赞颂希望“让人类远离饥饿”的袁隆平,我们钦佩把汗水洒落山间邮路的王顺友实际上是赞颂一种更饱满的意义,钦佩一种更丰盈的人生。【乙】循着理想的星光,我们才能跳脱一己得失,眼界更远,胸怀更大,找到一个更持久、更深刻的生命出口。

【丙】只有利益的人生同样苍白无力,“喻于利”不是开启幸福的万能之钥,“喻于义”才能推开梦想的必然之门。构筑精神的高地,留存理想的底色,才有灵魂的原野郁郁葱葱,文明的河流碧波荡漾。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厚B.然而C.洒落D.郁郁葱葱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知识点】 一般词语解读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       )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     )。

[乙]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

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脚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丙]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        )的大山, 她心中升起一样从未有过的骄傲。地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茎,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丁]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        )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1.文段中括号内填写的词语,完全准确的一组是(     
A.惊羡 闪动 温润 战栗B.惊羡 闪烁 温厚 战栗
C.惊叹 闪耀 温暖 颤抖D.惊讶 闪烁 温厚 颤抖
2.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D.丁
2020-12-04更新 | 3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诗性叙事的一个基本品格是“不失诗人温柔敦厚之旨”。这首先表现在对历史、对历史人物要取一种“了解之同情(陈寅恪语)”的态度。这种“了解之同情”,既是对笔下历史人物境遇的感同身受,也是向受众传递美好的价值取向和感情倾向。白居易和洪昇在《长恨歌》与《长生殿》中,都分别对杨玉环的身世和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他们宁愿相信杨玉环不是死了,而是得到了救赎。【乙】这种温柔敦厚的诗性传说不仅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民众,甚至影响了邻国日本的许多民众,直至现在中日合作的电影《妖猫传》。依然传承着这个传说。

温柔敦厚另一条要旨是不贩恶。【丙】人性最大的恶之源,是情绪上的恶,从“我就是看那个人不顺眼,看不得那个人好”,到“我就要不择手段干掉他”。这样的人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确实都有,但这样的人格不值得写进诗性叙事的文艺作品之中。现在有些宫斗戏就在写这样不可理喻的“情绪恶人”,导致网友纷纷留言想把剧中人弄死,甚至有网友直接迁怒于演员。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同身受B.寄予C.传承D.不可理喻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2021-02-02更新 | 16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把已经失去的称作过去,尚未得到的称作未来,停留在手上的称作现在。多少个深夜,我独自守在灯下,想到过去不复存在,现在(            ),未来尚不存在,心中就有一种非常浓郁的寂寞,浓郁得无可(            ),自斟自饮生命的酒,别有一番酩酊。

当我回想很久以前的我,总是能在眼前出现一个孤儿的影子,他被无情地遗弃在过去的岁月里,他孑然一身,(     ),徒劳地盼望回到活人的世界上来,而事实上却不可(     )地被过去的岁月带往更远的地方。

时间何尝停留,现在必然成为过去,谁能生活在时间之外,真正拥有永恒呢?

是诗人吗?诗人之为诗人,这就在于时光的流逝对他比一般人更加敏感,诗便是他逃脱这流逝自筑的避难所。摆脱时间有三种方式:①      ,把过去永恒化;活在当下中,把现实永恒化;活在期待中,把未来永恒化。然而,回忆中的永恒并不能阻止时间的流逝,所以回忆是忧伤的;现实中的永恒并不能延长时间的定格,所以现实是绝望的;      ,③      

我们没有任何办法留住时间。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稍纵即逝       消遣       举目无亲       阻遏B.转瞬即逝       消遣       众叛亲离       阻遏
C.稍纵即逝       排遣       举目无亲       阻挡D.转瞬即逝       排遣       众叛亲离       阻挡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之为诗人,这就在于他对时光的流逝比一般人更加敏感,诗便是他自筑的避难所为逃脱这流逝。
B.诗人之为诗人,就在于他比一般人对时光的流逝更加敏感,诗便是他自筑的避难所为逃脱这流逝。
C.诗人之为诗人,这就在于他比一般人对时光的流逝更加敏感,诗便是他为逃脱这流逝自筑的避难所。
D.诗人之为诗人,就在于他对时光的流逝比一般人更加敏感,诗便是他为逃脱这流逝自筑的避难所。
3.根据文中划线内容,在横线处仿写句子。
2022-06-03更新 | 2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