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辛弃疾(1140-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15049499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①带湖,湖水名,作者曾在此营建别墅。②凡我三句:《左传·僖公九年》:“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开篇作者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对带湖的喜爱,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的翠绿色的镜匣一样,晶莹清澈。
B.下片首三句描写了作者划着小船荡开青萍,排开翠藻,看到了水下游鱼似在笑自己的痴心。
C.“废沼”三句忆起带湖昔日的荒废景象,此刻却明月清风,不禁感叹人世的兴衰变化。
D.结尾两句写作者要继续在带湖栽种杨柳,表明了作者久居长栖于这片属于自己的这片天地的决心。
2.请赏析“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指叶衡,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借山写人,破题点明写作的缘由,群山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想同高雅之人交流,暗示出词人以高人自勉,渴望戈壁跃马驰骋疆场。
B.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表现出无限的怅惘。无数青山被烟雨遮断,好像万马在烟雨中低回不前。叶衡主战,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的希望落空。
C.下阕前两句借白发直接点出愁,可见词人心中报国无门的愤懑已难以控制。
D.下阕后两句借鸥自笑:沙鸥全身雪白,怕是愁的最高境界了。拍手大笑实为词人的情感挣扎。
2.在表达情感上,这首词除了借景抒情,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
2019-01-22更新 | 3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李正之是辛弃疾的好友,曾两度任江淮、荆楚、福建、广南路的提点坑冶铸钱公事。是年冬入蜀,改任利州路提点刑狱使,稼轩作此词送行。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靶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两句,点出李正之入蜀与自己送行,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B.词的三、四句,表明因自己罢官,朋友远调,抱负难以实现,更觉得离别痛苦。
C.下阕起首两句,化用王勃的诗句,劝勉友人不必伤悲,应勇于担负起国之重任。
D.词的结尾两句,点明李正之入蜀时间,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相互间的激励。
2.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的代表人物。可就本篇而言,在豪放大气的词风中也有温婉细腻的情感抒发,请你试做分析。
2020-01-13更新 | 11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观雨

辛弃疾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


注:①此词作于嘉泰三年(1203)词人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时。②秦望山:在今浙江绍兴市。③若耶溪:会稽南二十多里,相传为春秋时期越国美人西施浣纱之处。④姑苏:这里指姑苏台,吴王曾与西施在此游宴。⑤王亭谢馆:王、谢两家是东晋时豪门贵族,子弟众多,大多住在会稽。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望山头”三句,交代了登临的地点,“倒立江湖”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风狂雨急之貌,语言鲜明形象。
B.词人从急遽的自然变化中,悟出一个哲理:事物处在不断变化之中,阴晦可以转为晴明,晴明又含着风起云涌的因素。
C.这首词上片从云雨到西风,再到明月天籁、万窍号呼,远近高低,由景到人,古今结合,大大超越了诗人所见所闻。
D.这首词上片写景抒情,以自然喻人事;下片怀古抒情,以历史比现实。苍凉厚重,整体呈现自然蕴藉之美。
2.词人在下片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1-05-03更新 | 2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