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 《史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1517734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解,轵(zhǐ)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解姊子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使人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诸公送者出千余万。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解。解兄子断杨掾头。由此杨氏与郭氏为仇。

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驩解。解为人短小,不饮酒,出未尝有骑。已又杀杨季主。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上闻,乃下吏捕解。解亡,久之,乃得解。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 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翁伯。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

《史记·郭解传》


【注】①阴贼:内心残忍。②嚼:把酒喝尽。③践更:秦汉时的一种徭役。④中訾:谓资产达到豪富的数额。⑤驩:喜悦欢欣
1.下列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B.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C.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D.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2.下列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姊子解之势          倚仗、凭借
B.解使人知贼处          暗中
C.诸公以故严之,争为用   敬重
D.皆解之义                  许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解个子矮小,为人精明强悍,不喝酒。从小喜欢行侠,以德报怨,深受人们的敬重。
B.别人杀了他姐姐的儿子,他查明真相后,放走了贼人,归罪于姐姐的儿子,收尸安葬。
C.卫青将军为郭解求情,但皇帝因一个百姓能使将军替他说话为名坚持让他搬迁到茂陵去。
D.轵县一个儒生批判郭解,郭解的门客就杀了儒生并割断他的舌头,郭解不知情。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
(2)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
【知识点】 《史记》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何以丞相留收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剸属任何关中事。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关内侯鄂秋时为谒者,进曰:“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上曰:“善。”于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选自《汉书·萧何传》有删改)

材料二:

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夺”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籥,因民之疾奉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删改)

[注]①剸:专擅,统领。②孝惠:刘盈,汉高祖与吕后之子,高祖驾崩后继位,谥号汉惠帝,又称孝惠帝。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计户转漕A给军B汉王C数失军D遁去E何常兴F关中卒G辄H补缺。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指土神和谷神,也可用来代指国家,文中加点处的“社稷”就指土神和谷神。
B.“何素不与曹参相能”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字意义相同。
C.“毋为势家所夺”与“手之所触”《庖丁解牛》两句中的“所”字用法和意义相同。
D.太史公,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是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这里指《史记》作者司马迁。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得到了秦朝的图册文书档案,这使沛公详细地知道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强弱分布情况和人们痛恨忧苦的事情。
B.汉王与诸侯攻打楚军时,萧何镇守关中,侍奉太子。萧何经常上奏,汉王许可的就去执行,事事等着汉王的许可才做。
C.汉王即帝位,按照功劳进行封赏,关内侯鄂秋认为萧何应当第一。皇上让萧何位居第一,恩赐他佩剑穿鞋上殿。
D.太史公说萧何谨守自己的职责,根据民众痛恨秦朝苛法的情况,顺应历史潮流,给他们除旧更新,其地位冠盖群臣。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
(2)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5.萧何辅佐沛公(高祖)和孝惠帝时一向廉洁自律,这两则材料都有所体现。请简要说明。
2024-04-16更新 | 2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篇目一

晋侯、秦伯围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

篇目二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车而去,终已不

篇目三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1.翻译加点字词。
(1)以 ________(2)亡 _______(3)执事 ______
(4)以为_________(5)行李_________(6)共_________
(7)尝_______(8)阙________(9)唯_______
(10)图_____(11)因 ________(12)易_______(13)衣_____
(14)就__________(15)顾___________
2.指出划横线句子的句式。
(1)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2)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3)太子及宾客知其使者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画波浪线的句子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2021-07-08更新 | 10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原?”张仪於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秦惠王十年,使公子华与张仪围蒲阳,降之。仪因言秦复与魏,而使公子繇质於魏。仪因说魏王曰:“秦王之遇魏甚厚,魏不可以无礼。”魏因入上郡、少梁,谢秦惠王。惠王乃以张仪为相,更名少梁曰夏阳。

仪相秦四岁,立惠王为王。居一岁,为秦将,取陕。筑上郡塞。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
B.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
C.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
D.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仪曾去游说诸侯,陪着楚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门客们怀疑张仪偷去了宰相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拘捕起来,拷打了几百下。
B.苏秦已经说服了赵王而得以去各国结缔合纵相亲的联盟,可是他害怕秦国趁机攻打各诸侯国,盟约还没结缔之前就遭到破坏。于是派人暗中引导张仪来到赵国。
C.张仪前往秦国时,苏秦暗中跟随张仪,和他投宿同一客栈,逐渐地接近他,还以车马金钱奉送他,凡是他需要的,都供给他,却不说明谁给的。
D.张仪显贵时,得知了苏秦帮助自己的真相,感慨自己没有苏先生高明!在苏先生当权的时代,他不会图谋攻打赵国。
3.下列文言句式与“求益,反见辱”相同的一项是( )
A.振之以威怒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大王来何操D.以其无礼于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原?
(2)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020-09-22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