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1522886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及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按盎受吴王财物,抵罪;诏赦以为庶人吴楚反错谓丞史曰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其计谋丞、史曰:事未发,治之有绝;今兵西向,治之何益!且盎不宜有谋。错犹与未决。人有告盎,盎恐,夜见窦婴,为言吴所以反,愿至前,口对状。上[注]问盎: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上曰: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诱天下豪杰;白头举事,此其计不百全,岂发乎!何以言其无能为也?对曰:吴铜盐之利则有之,安得豪杰而诱之!诚令吴得豪杰,亦且辅而为谊,不反矣。吴所诱皆无赖子弟、亡命、铸钱奸人,故相诱以乱。上曰:计安出?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欲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于是上默然良久,曰:顾诚何如?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盎曰:愚计出此,唯上孰计之!乃拜盎为太常,密装治行。后十余日,上令丞相青、中尉嘉、廷尉欧劾奏错:不称主上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无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制曰:可。错殊不知。壬子,上使中尉召错,给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钳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八》,有删改)


[注]上,这里指汉景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楚反错/谓丞/史曰/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其计谋/
B.吴/楚反/错谓丞/史曰/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其计谋/
C.吴/楚反错/谓丞/史曰/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其计谋/
D.吴/楚反/错谓丞/史曰/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其计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大夫,官职名,西汉时期掌管军事等。后世其称谓和职权都有变化。
B.庶人,春秋时地位在士以下,工商皂隶之上。秦汉以后泛指无官爵的平民。
C.诸侯,春秋、西周时分封的各国国君,他们世袭占有封地及封地的居民。
D.弃市,中国古代执行死刑的一种方式,即在闹市处死,并将尸体暴露示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在任御史大夫时派官员审查袁盎接受吴王贿赂之事,确定袁盎有罪,袁盎被汉景帝赦免。后来,御史丞、侍御史反对晁错严惩袁盎的想法。
B.袁盎在得知晁错想要惩治他的消息后很害怕,在窦婴的帮助下面见汉景帝。汉景帝问袁盎吴、楚叛乱之事,袁盎巧言善辩,影响了汉景帝的决策。
C.在汉景帝授意下,官吏上疏弹劾晁错,说他应被判处腰斩。汉景帝派中尉召晁错,欺骗他说坐着车巡察东市,晁错穿着官服在东市被斩首。
D.谒者仆射邓公认为虽然诛杀晁错有助于平定叛乱,但对内堵塞了忠臣之口,所以不应该诛杀晁错。这时汉景帝长叹,也很后悔诛杀了晁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2)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巢陷匡城,遂陷濮州。诏颍州刺史张自勉将诸道兵击之。

五年(公元878),正月壬寅招讨副使曾元裕大破王仙芝于申州东所杀万人招降散遣者亦万人敕以宋威久病罢招讨使还青州以曾元裕为招讨使,颍州刺史张自勉为副使。

振武节度使李国昌之子克用为沙陀副兵马使,戊蔚州。时河南盗贼蜂起,云州沙陀兵马使李尽忠与牙将康君立、薛志勤、程怀信、李存璋等谋曰:“今天下大乱,朝廷号令不复行于四方,此乃英雄立功名富贵之秋也。吾属虽各拥兵众,然李振武功大官高,名闻天下,其子勇冠诸军,若辅以举事,代北不足平也。”众以为然。

大同防御使段文楚兼水陆发运使,代北荐饥,漕运不继。文楚颇减军士衣米,又用法稍峻,军士怨怒。尽忠君立潜诣蔚州说克用起兵,除文楚而代之。克用曰:“吾父在振武,俟我禀之。”君立曰:“今机事已泄,缓则生变,何暇千里禀命乎?”于是尽忠夜帅牙兵攻牙城,执文楚及判官柳汉璋系狱,自知军州事,遣召克用。克用帅其众趣云州,行收兵,二月,庚午,至城下,众且万人,屯于斗鸡台下。壬申,尽忠遣使送符印,请克用为防御留后。癸酉,尽忠械文楚等五人送斗鸡台下,克用令军士冎而食之,以骑践其骸。甲戌,克用入府舍视事,令将士表求敕命,朝廷不许。

李国昌上言:“乞朝廷速除大同防御使,若克用违命,臣请帅本道兵讨之,终不爱一子以负国家。”朝廷方欲使国昌谕克用,会得其奏,乃以司农卿支详为大同军宣慰使,诏国昌语克用,令迎候如常仪,除克用官,必令称惬。又以太仆卿卢简方为大同防御使。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①冎(guă):同“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招讨副使曾元裕大破王仙芝于申州东/所杀万人/招降散遣者亦万人/敕以宋威久病/罢招讨使/还青州/
B.招讨副使曾元裕大破王仙芝/于申州东所杀万人/招降散遣者亦万人/敕以宋威久病/罢招讨使/还青州/
C.招讨副使曾元裕大破王仙芝于申州东/所杀万人/招降散遣者亦万人/敕以宋威/久病罢招讨使/还青州/
D.招讨副使曾元裕大破王仙芝/于申州东所杀万人/招降散遣者亦万人/敕以宋威/久病罢招讨使/还青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隋唐时期州的行政长官。“刺”意思是检核问事,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
B.壬寅,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纪日法,壬是天干,寅是地支。每隔六十日就有一个壬寅日。
C.四方,指天下各地。在文中指四个方向,同《礼记·曲礼下》:“天子祭天地,祭四方。”
D.“会大同防御使段文楚兼水陆发运使”中“会”是适逢的意思,与《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的“会”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巢攻陷匡城,接着又拿下了濮州,朝廷面对这一局势,派张自勉率领各道兵马攻打黄巢,随后又任用曾元裕为招讨使。
B.天下大乱,唐军各自拥兵自重,李尽忠与康君立、薛志勤、程怀信、李存璋等人企图辅佐李国昌父子举事,并平定代北。
C.李尽忠利用代北饥荒及军士对段文楚的不满,暗地派人劝说李克用除掉段文楚并取而代之,李克用想询问父亲的意见后再做决定。
D.李尽忠将段文楚等人送至斗鸡台下并命令军土剐了他们的肉吃;随后李克用进入防御使府处理事务,但他并未得到朝廷的任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机事已泄,缓则生变,何暇千里禀命乎?
(2)乞朝廷速除大同防御使,若克用违命,臣请帅本道兵讨之。
2022-10-13更新 | 3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六月戊午,胡烈讨鲜卑秃发树机能于万斛堆,兵败,被杀。都督雍、凉州诸军事扶风王亮遣将军刘旂救之,旂观望不进。亮坐贬为平西将军,旂当斩。 亮上言:节度之咎,由亮而出,乞丐其死。诏曰:若罪不在旃,当有所在。乃免亮官。遣尚书乐陵石鉴行安西将军,都督秦州诸军事,讨树机能。树机能兵盛,鉴使秦州刺史杜预出兵击之。预以虏乘胜马肥,而官军县乏,宜并力大运刍粮,须春进讨。鉴奏预稽乏军兴,槛车征诣廷尉,以赎论。 既而鉴讨树机能,不能克。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有删改)

材料二:

凡与步、骑战于平原旷野,必须用偏箱、鹿角车为方阵,以战则胜。所谓一则治力,一则前拒,一则整束部伍也。法曰:广地则用军车。

晋凉州刺史杨欣失羌戎之和,为虏所没。河西断绝,帝每有西顾之忧,临朝而叹曰:谁能为我通凉州讨此虏者乎?朝臣莫对。司马督马隆进曰:陛下若能臣,臣能平之。帝曰:若能灭贼,何为不任? 顾卿方略何如耳!隆曰:陛下若能任臣,当听臣自任。帝曰:云何?对曰:臣请募勇士三千人,无问所从来,率之鼓行而西,禀陛下威德,丑类何足灭者!帝许之,乃以隆为武威太守。隆募腰开弩三十六钧,立标拣试,自旦至日中,得三千五百人。隆曰:足矣。隆于是率其众西渡温水,树机能等以众万骑,或乘险以遏隆前,或设伏以截隆后。 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地广用鹿角车,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隆到武威虏大人猝跋韩且万能等率万余众归。隆前后诛杀及降附者数万。又率善戎、没骨能等,与树机能等战,斩之,凉州遂平。

(选自《百战奇略·车战》,有删改)


[注]①秃发树机能,人名,部族首领,姓秃发。②亮,司马亮。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隆到A武威B虏大人C猝跋韩D且万能E等F率G万余众H归。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望,文中指置身事外并静观事态发展,与现在的“张望”“眺望”词义不同。
B.卒,文中指最终、终究,与《赤壁赋》“而卒莫消长也”中的“卒”词义不同。
C.羌戎,羌是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之一,戎泛称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
D.任,文中指任用,与《〈论语〉十二章》“任重而道远”中的“任”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烈率军讨伐鲜卑人秃发树机能时,在万斛堆兵败被杀;扶风王司马亮派遣将军刘旂去救援,刘旂不敢前往,司马亮请求赦免刘旂所犯的死罪。
B.朝廷又派遣石鉴统领秦州各项军事并讨伐秃发树机能,石鉴派杜预出兵攻打秃发树机能,杜预认为出兵时机未到;后来石鉴亲自征讨也未能取胜。
C.凉州刺史杨欣被羌人杀死后,河西地区陷入混乱。皇帝常为西部边境的安全担忧,征召能够打开通往凉州之路的人,只有司马督马隆敢于应承。
D.晋军转战千里之遥,杀伤数以千计的敌人。马隆在率兵抵达武威后前后击杀和收降的羌兵众多。马隆最终击斩了秃发树机能,凉州叛乱被平定。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预以虏乘胜马肥,而官军县乏,宜并力大运刍粮,须春进讨。
(2)树机能等以众万骑,或乘险以遏隆前,或设伏以截隆后。
5.马隆打败兵力强盛的秃发树机能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024-01-19更新 | 8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史记·孟尝君列传》节选)

材料二:

靖郭君有子四十馀人,其贱妾之子曰文。文通傥饶智略,说靖郭君以散财养士。靖郭君使文主家待宾客,宾客争誉其美,皆请靖郭君以文为嗣。靖郭君卒,文嗣为薛公,号曰孟尝君。孟尝君招致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皆舍业厚遇之,救其亲戚。食客常数千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已。由是孟尝君之名重天下。

臣光曰:养士,以为民也。《易》曰: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蠢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书》曰:受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此之谓也。

节选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问其故A曰B孟尝君招致天下C任侠D奸人E入薛中G盖六万余家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存,指慰问,抚恤,与曹操《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中“存”词义相同。
B.烛,指照、照亮,与《登泰山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中的“烛”词性词义都相同。
C.择,选择,与《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中“择”词义相同。
D.南面,面向南,古时国君听政和接见臣下时,坐北朝南,所以“南面”在文中代指称王。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是孟尝君统治薛城时有大量乱法犯禁的人进入薛地,导致直到司马迁所在的汉朝,薛地仍民风彪悍。
B.孟尝君出身卑贱,但风流通达、富有智谋,为父亲出谋划策,才能在四十多个兄弟中脱颖而出,继承了父亲的薛地。
C.司马光认为,士人中贤良的人,用到大处可以有利于天下,用到小处可以有利于一国。所以贤德的君子才奉养和尊崇他们。
D.司马光引用《尚书》中的话说“商纣王是收留天下罪人的窝主、藏污纳垢的匪巢”,是和孟尝君的做法进行对比。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
(2)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5.三则材料对孟尝君养士的态度分别有什么不同?
2023-10-18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