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段 > 简明、连贯 > 情境补写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4 题号:153841
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①                           ,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②               ,上面镌刻着“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A.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B.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C.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D.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2011·北京·高考真题 查看更多[12]
【知识点】 情境补写解读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每当一个胎儿降生,其母亲体内就会有一个胎盘脱落,并离开子宫。胎盘在孕妇体内存在的时间仅9个多月,但它在繁育后代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它的一端连接着母亲的子宫壁,(           )。胎盘能将两者的血液系统分开,避免了母亲体内的免疫细胞进入胎儿体内,导致其死亡。但与此同时,它又能将母亲体内的营养物质、氧气和抗体等传递给胎儿,(            )

2022-02-24更新 | 5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卷柏被称为随风迁移、遇水而安者,这是一种生活在南美洲的奇特的、会走路的植物。卷柏的生存需要充足的水分,,它就会展开“自救”,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然后让整个身体蜷缩成一个圆球,。当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这个圆球就会迅速打开,,安居下来。为了探究卷柏的生存奥秘,一位植物学家对卷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用挡板圈出一片空地,把一株卷柏放入空地中水分最充足处。卷柏便扎根生存下来。几天后,空地水分减少,卷柏便抽出根须,卷起身子准备随风滚动换地方。可实验者隔绝了它移走的一切路径。不久,卷柏又重新扎根生存在那里,在几次将根拔出,几次又动不了的情况下,它便再也不动了。此时卷柏的根已深深地扎入泥土,而且长势比任何一段时间都好。

其实,在人们固有的观念中,动物会因为繁衍、觅食等种种原因,不断地行走、迁徙。植物则是扎根在一块固定的土地,除非人为挪动,否则永远处于“静止”状态。但是,在大自然中确确实实存在着一些可以“行走”的植物。可见,每一种会行走的植物都是在寻求更多、更好的生存机会,或者借助风力传播种子、寻找最佳“落脚地”,或者凭借自身构造移动,以获得最好的生存环境。所以说,和动物行走外出觅食一样,面对大自然,植物也有自己的运动哲学。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2022-04-05更新 | 183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传为杜牧所作的《清明》,谈及创作内容及背景,一般认为①_______________,比如《千家诗》就说“此清明遇雨而作也”。②_______________。其一,此诗虽以“清明”为题,但首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按照肇始于《诗经》的诗题命名惯例,诗题可能是由首句前二字摘录而成;其二,“清明时节”非特指清明节当天。杜甫《春夜喜雨》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和《江南逢李龟年》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两诗的“时节”,③_______________。所以,将其理解为专咏“清明节”的诗篇,可能是学术史及接受史上一个长期未曾觉察的极大误会。

2022-12-16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